黄河地理知识点归纳(黄河母亲河泥沙河)(1)

高考牵动了太多人,老师、学生、家长,甚至每个人都在关注着高考。对于一线中学老师更是对高考试题不断地反思、锤炼,有些老师还专门寻找高考试题的严密性(亦或是专门找茬?)。我对于高考试题不说膜拜,至少是相信它的质量难以有超越,更是将它作为教学的风向标。昨天分享了对于全国甲卷地理试题争议很大的第10、11题个人的观点,今天再对全国乙卷存在争议的第7题说说。先看试题:

图2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2,完成7~8题。

黄河地理知识点归纳(黄河母亲河泥沙河)(2)

图2

7.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 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

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 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

8.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A.洪水含沙量大 B.洪峰水位低 C.河床高 D.洪峰流量大

这一组题大家都认可第8题答案选C河床高,也就是黄河泥沙含量大,长期的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导致1996年水量远小于1958年,但水位却高得多。对于第7题却纠结于论文中关于河流水量与水位之间的绳套曲线,到底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呢?论文中说两种可能都存在,这让老师们难以决策,怎么办呢?这样,大家就有了两个方面的观点,而且受专家或学者们这些论文资料约束更不能确定该是哪个答案才是正确的了。

黄河地理知识点归纳(黄河母亲河泥沙河)(3)

黄河地理知识点归纳(黄河母亲河泥沙河)(4)

这里我还是昨天那样的观点,为什么要把专家或学者的论文拿来讨论答案呢?考虑考虑学生吧!学生再怎么爱读书,再怎么是地理天才或未来的地理学者,他们很难有机会看这样的专业性文章啊!那么这个题该怎么做呢?

黄河地理知识点归纳(黄河母亲河泥沙河)(5)

首先,我们审题吧。命题老师问“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那我是不是应该知道这里要求考生去观察1958年的洪水过程曲线,然后就是找到O、P两点;其次,就要比较这两点有什么区别了,图中明显表示两点水量相同,水位P点高于O点;第三,分析选项,明确命题者要求比较两点什么项目,可知要求判断两点谁是涨水,谁是退水,对于水位与流速应该不是难点,涨水肯定是流速快,退水流速较慢。

黄河地理知识点归纳(黄河母亲河泥沙河)(6)

那怎么判断这两点哪是水位上涨,哪是水位回落呢?个人认为这里就需要调动平时所学知识了。一是河流涨水时带来大量流水和泥沙,流速较快,流水搬运能力强,堆积作用弱,河流退水时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二是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洪水时期含沙量就更大,退水时泥沙淤积就更明显。基于这两方面,个人认为O点是水位上涨,流速较快,P点是水位回落,流速较慢,答案选A。

黄河地理知识点归纳(黄河母亲河泥沙河)(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