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志新

每次收看央视大型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总会被一些求助者的故事深深感动,印象最深的那一期是,一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女孩被拐卖,结婚二十多年来,从当年的四川彝族女孩马海五子(实际叫马海五支莫),已成为人妇,自己生的女儿潘丽也二十多岁了。二十几年来,她对家乡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山歌,时常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找一个无人的地方唱山歌,唱到不会唱的时候就流泪。

当主持人问她,为什么总是一个人偷偷唱山歌,她说怕忘了自己家乡的山歌,将来有一天找到自己的家后,不会唱山歌了,不会说家乡话了,家乡人会说她忘本了。在马海五子心里,山歌就是她的“家乡话”,山歌就是她对家乡最深刻的记忆,她记不清自己马海五支莫的名字,也记不准自己村字的名字,但却很难忘却儿时唱过的家乡山歌调子。

好在女儿潘丽,通过《等着我》这个栏目,最终找到母亲马海五支莫的家人,当电视上看到从四川老家赶到栏目录制现场的母亲及弟弟妹妹,与马海五支莫相拥而泣的镜头时,现场及电视机前的每一个人都会为之感动,尤其是她听到两个身着彝族盛装的妹妹唱起儿时她熟悉的山歌时,那种“家”的感觉油然而生。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有一种浓浓的情结,作为游子,无论你走多远,家乡的种种元素都会深深根植在你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磨灭不了,尽管岁月流逝,却带不走你心中的家乡情结。

在外地打拼的甘肃人,饿了的时候总想找一家兰州拉面馆,品尝一下家乡拉面的味道;陕西游子看到羊肉泡馍,浓浓的思乡情就会油然而生;互不相识的四川老乡,因为一口浓浓的川音,会在异地他乡瞬间由陌生到相识;闯关东的山东人,多少年以后也总是回忆“煎饼卷大葱”的那种生活方式······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特有的美食,每个对方也有每个地方特有的乡音,每个人都有他脑海中家乡特有的元素,尽管你少小离开家乡已很久很久,但父母及亲人的模样、家乡的老宅子、老宅子中的那盘石磨、儿时母亲做的那道你喜欢吃的家乡菜、村口的那口老井、村头的那棵老槐树等,却是你终生抹不去的记忆,这或许就是家乡情结。

试想,如果没有对祖国的恋恋不舍,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的台湾中山大学教授余光中先生,断然写不出那首充满浓浓思乡情的名诗《乡愁》;祖籍内蒙古的台湾女诗人席慕蓉,如果不是因为被曾为军人的父亲带着母亲到台湾后,四十多年没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内蒙古大草原,经常听父母念叨家乡草原生活的情景,从小耳濡目染父母的思乡情绪,也写不出那首饱含深情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祖籍广东惠阳的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叶培英,如果没有海外生活的那段经历,没有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绝不会用真情唱响那首让全球华人华侨共鸣的《我爱你,中国》;正因为离开家乡太久,晚年格外缅怀故乡的唐代诗人贺知章,才写出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千古名句。

家乡情结是深深凝聚在一个人心头的“爱”,因此,人们也就不难理解,在各种世界级的体育赛场上,当中国队员或团队夺冠,五星红旗升冉冉起来的时候,现场及电视机前那些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那种喜极而泣的心情;更不难理解,2015年3月的也门大撤侨行动中,当饱受它国战乱之苦的也门华人华侨,看到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护卫舰临沂舰停靠也门港口亚丁时,那种举着小红旗欢呼雀跃、登上祖国大陆亲吻土地的场景了。久在异国他乡的游子,走大街上看到黑头发,黄皮肤,说着中文的人时,走进一家餐馆看见有人用筷子时,偶然发现一个有方块汉字的地方时,那种兴奋的心情,绝不是国内普通“老乡见老乡”的那种激动,那是因为,中文、筷子、方块汉字等这些都是代表炎黄子孙的符号,看到这些,家乡情结,中国情结,马上就会涌上心头:我们都是“中国人”。

家乡文化访谈报告(观电视节目有感)(1)

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有情就有爱,爱有小爱和大爱之分,爱一个人,爱自己的小家是小爱,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是一种大爱,中华民族一家亲,愿每一个人,尤其是他乡游子,海外赤子都有一颗浓浓爱家乡爱祖国的“家乡情结”。 (2019、7、29)

壹点号 石志新(笔名一泓清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