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作为严肃文学的标杆,也并非所有的书目都曲高和寡,比如《白鹿原》 、《尘埃落定》 、《平凡的世界》可都是销量跟口碑齐飞的经典。
近来我读了一本茅奖书,是陈彦的《主角》,让我不自觉地追随女主“忆秦娥”走过了半个世纪还意犹未尽,这种史诗般的厚重如潺潺流水涤荡着我的心灵;忆秦娥拉着我从繁华热闹遁入虚空,学着心如止水地从容。
茅盾文学奖书目《主角》
我很感谢《主角》,让我在疫情的特殊时期有了不一样的心境。主角是什么?
主角是聚光灯下的焦点,是舞台上万众瞩目的明星,享受着鲜花掌声和名利荣耀;
主角也是台下勾心斗角的罪魁,是明争暗斗的祸首,承受着莫名的诋毁和无辜的脏水;
主角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英雄模范,那是注定了的受苦受难修行人;
主角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忆秦娥般的“一唱成霸万鬼哭”……
陈彦在后记里写:“说他们是少年英雄,其实一点都不拔高。在最离不开父母时,他们撕裂了父爱、母爱;在最需要关心和呵护时,他们忍受着钻心的疼痛与长夜的寂寞,让几近濒临失传的绝技,点点走心上身。”
关于梨园行里角儿们受的苦,我曾在李碧华的长篇小说《霸王别姬》里被深深打动:多少个暑去寒来,学戏的学徒都跟自己较着劲儿,只为唱成名角儿!
《霸王别姬》剧照
《主角》里的女主“忆秦娥”是不幸中的万幸,她从乡下的放羊娃一路辗转成为一代名伶,期间被排挤做过烧火丫头,做过配角,为逃离主角的艰辛在最好的年华大修产假;秦腔式微之际生活遭受变故,无奈便去尼姑庵修行......然而,她所有的苦难都成了她戏剧事业的垫脚石,还带她悟出“唱戏是愉人,唱戏更是布道,是修行。”
然而,《主角》里有个从小学戏苦练身段的毛娃就没忆秦娥这么幸运了,被爸妈逼着入行,被期待着“吃一碗硬扎饭”,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路上还少不了被藤条抽,毛娃为学戏付出了整个童年,他看不到未来的光,直到他向忆秦娥问出了那个困扰他生命的难题:“活着就是为了练功,为了唱戏,为了出名吗?人家都在打牌、逛街、打游戏机、看电影、看电视,你整天就是练高跷,练卧鱼,练出手,练圆场,活得有意思吗?”
《霸王别姬》剧照:学戏的孩子
忆秦娥不知道怎么回答毛娃,无法把自己坚持的“唱戏就是修行”这一信仰传递给一个懵懂的孩子,最后,毛娃终究没有过去这道坎儿,吊死在了他痛恨的练功场。
其实所有的悲剧都是思想无法跟随成长,过早地进了死胡同,却还没学会“翻墙”!
毛娃的父母文化程度低,自作主张给孩子选了“唱戏”这个出路,却把孩子逼上了绝路;
而忆秦娥的时代也是父母自作主张赶鸭子上架,但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还没有更多好的选择,加上忆秦娥本人够傻,不争不抢,心无杂念,被推到哪里就一门心思吃哪里的饭,从不关心别人怎么偷奸耍滑,只一根劲儿地练着“手眼身法步”,直到最后成了秦腔皇后,还是傻傻地只会捂着嘴笑。
《苍穹之昴》余少群剧照
的确,忆秦娥那股傻劲儿成就了她,没有太多心计窍门,所有的绝活都是稳扎稳打的真本事;也许真正的大角儿偏偏要“大巧不工,重剑无锋”。
正如老子曰: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善成。然而,忆秦娥之所以能捕捉到秦腔之魂/戏剧之道,身随心动,心无旁骛地修炼成卓绝技艺,全靠一个人的点化,他就是忆秦娥的恩师贵人,没有他就没有最后的秦腔皇后,他就是秦八娃。
《霸王别姬》里教唱戏的老师傅
秦八娃是不慕功名的出世剧作家。他出于对秦腔艺术的热爱,爱屋及乌地怜惜着这位出尘不俗的角儿——赠她艺名“忆秦娥”(本名叫易青娥);在忆秦娥屡屡挫败,被恶意攻讦之际,秦八娃总会及时出现,淳淳善诱地规劝她,为她指点迷津;精心传授给她体悟秦腔艺术魅力的法子,为她写原创剧本,融汇着她的心境和阅历,一步步把她领上了秦腔艺术的巅峰。
很多读者诟病“忆秦娥自始至终只会捂嘴笑”,称人物角色没有成长,徒有一张“赫本脸”,无奈没有反思和长进,导致人物形象单薄甚至立不起来,显得虚浮太脸谱化。
我想说:其实对于一个没文化的人来说,她已经把自己最纯粹的半生心力献给了秦腔,所以在生活中看不出她为人处事的成长脉络,真的情有可原,毕竟唱戏唱出国门的她根本毫无交际,别人在闲谈逗闷子时,她不是在练功就是在休息护着嗓子。
当我读第二遍的时候捕捉到秦八娃一句诤言:“把戏真正唱好,你得改变自己。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文化、有教养的人。不敢唱戏、做人两张皮:唱的是大家闺秀,精通琴棋书画,而自己却是升子大的字不识一斗……”
《霸王别姬》剧照
秦八娃曾为忆秦娥指点了明路,让他多读书、学练字、弹弹琴、学画画,试图将她引向一条艺术的更深处,因为只有整个的生命被文化包裹,才能心中澄明,不仅可以做舞台上的主角儿,还可以提纲挈领地掌控生活,成活人生的主角儿。
可惜的是:虽然忆秦娥后来是读书了也学了画画,但是都没有坚持,毕竟她周遭的家事儿太多了:除了留居乡下的爸爸,其他的人都靠她养活;而不通世故的她让婚姻生活更是一地鸡毛;等到家庭破碎承受完丧子丧夫之痛,家人也都兴旺发达,她已年近半百,曾经痴迷的艺术舞台也远去了,自己珍惜的艺术生命也该传递给下一代人了。
忆秦娥半生用秦腔布道,传递着公理道义,却顾此失彼地丢掉了生活,可悲地成了生活的配角。看完忆秦娥的半生,我越发地崇敬每一个从事中国戏曲的角儿,你们艰辛的从艺生涯足以打动每一个成长路上的追梦人。作者陈彦把戏剧艺人的共性拎出来塑造了一个忆秦娥,忆秦娥精神是中国戏曲源远流长的根本,无数的“忆秦娥们”用普通人玩乐的童年青春担起了传承中国戏曲文化的使命和重担:你们用坚韧的生命抵抗外面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你们用纯真的本心守护着“戏中的美梦”,你们不仅是舞台上的主角,更是中国戏曲历史上永远闪光的大角儿。
契诃夫说:“少了戏剧我们会没法生活。”戏剧传递着人间的真善美,让我们于纷繁芜杂中看见人间正道,忆秦娥献身唱戏是借此度己度人,我们静下心来听一听中国传统戏剧,又何尝不是度化自己,借此修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