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里我们讲到了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机制。像水分子这样,物质以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类。

自由扩散,可以联想上一期里我们所举的例子的前一种。行自由扩散的粒子,细胞膜不会阻碍它们的运动。就像氧气和二氧化碳一样,细胞呼吸消耗氧气,使得细胞外氧气浓度高、二氧化碳浓度低,氧气便扩散进入细胞、二氧化碳扩散排出细胞。脂溶性的小分子,如甘油、丙酮、苯等,都适合通过这种方式进出细胞。

高中粒子半径比较(粒子都是怎么进出细胞的)(1)

自由扩散的物质只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运输

带电荷的离子、水溶性小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等,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但由于它们体积较小,所以可以像水分子那样,通过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殊蛋白质进出细胞。这些蛋白质,有的为小分子开了一条通道、有的通过空间结构的变化将小分子运送过膜。这类蛋白质称为转运蛋白,而这种通过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称作协助扩散

高中粒子半径比较(粒子都是怎么进出细胞的)(2)

通道

高中粒子半径比较(粒子都是怎么进出细胞的)(3)

通过形变将粒子送过生物膜

这两种方式下,物质的运输都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粒子都只能从浓度高的一侧转移到浓度低的一侧。驱动这种运动的动力称为浓度梯度。浓度差越大,动力也就越大,物质转运的速率也就越大。对于协助扩散,这种转运方式和转运蛋白有关,所以以这种方式运输的物质,其运输速率也与转运蛋白的数量有关。

以上两种运输方法都不消耗能量,但不能起到富集某一粒子的作用。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在细胞内粒子浓度更大时,使细胞继续吸收这种粒子呢?

有,但是,要交钱交能量

高中粒子半径比较(粒子都是怎么进出细胞的)(4)

细胞内能量的通货,最近几期中就会讲到

有一类载体蛋白,它可以与某种或某一类粒子结合。结合后,在某些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的作用下,这类载体蛋白的空间构象可以发生改变,使这种粒子得以跨膜运输。可能看起来和协助扩散中的一种情况很像,但是,协助扩散的动力是浓度梯度,而这种运输方式的动力是由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提供的。这种运输方式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粒子的运输,被称作主动运输

高中粒子半径比较(粒子都是怎么进出细胞的)(5)

主动运输,意味着细胞能够拥有对某些物质的选择的权力:有需要的物质,无须受环境中该物质浓度的制约,细胞可以消耗能量来富集它;不需要的物质,细胞可以消耗能量,尽快把它送出细胞。

转运蛋白可以帮助小型的粒子穿过细胞膜,但是,面对体型较大的分子,转运蛋白就不起作用了:运输可能比它还大的其他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大分子,转运蛋白实在有些无能为力。那么,大分子、甚至更大的物体,是如何进出细胞的呢?

很简单,吞进去或是吐出来。

高中粒子半径比较(粒子都是怎么进出细胞的)(6)

胞吞与胞吐

还记得溶酶体吗?细胞膜内陷包裹住要吞噬的物体,形成一个膜泡进入细胞内部。来自高尔基体的带有水解酶的囊泡与之结合,形成溶酶体,消化其中的物质。其中的物质被水解后,有用的小分子穿过溶酶体膜来到细胞质内,剩余的残渣随着囊泡于细胞膜的重新融合被吐到细胞外。分泌蛋白的运输也是同样的原理:在囊泡中被加工分类好的蛋白质,随着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被分泌到细胞外。形成膜泡吞入物质,膜泡与细胞膜融合排出物质,这两种方式都有形象的名称,分别是胞吞胞吐。这种两种运输方式,同样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蛋白质负责了膜形态的改变、物质的识别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也要消耗能量。

总结一下:物质的跨膜运输有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几种方式,其中被动运输不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而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需要。除了被动运输中的自由扩散外,其他的运输方式都需要蛋白质的参与。因此,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影响着细胞膜对不同粒子的通透性,可以说,细胞膜就是因为有了这些转运蛋白的存在,才具有了选择透过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