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大获成功,手下管着上千万人,有什么感觉?得意、满足……赵匡胤想必更多的是惶恐。

他原本丘八出身,脑袋拎在手里,一刀一枪挣下军功,直至众望所归、黄袍加身。做了大宋皇帝,立刻面临一个问题:这么大个摊子,从哪里下手管理?

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道理谁不懂。问题在于这位创业帝学问有限,既拿不出MBA学位,又没经过总裁班培训。一套太祖长拳打得虎虎生风的硬汉,怎样华丽转身,变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水煮鱼高手?更雪上加霜的是,请了专业人士赵普来做宰相,打理日常事务,偏偏又是个半吊子,声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通背拳的制作方法(打惯太祖长拳的双手)(1)

还好,赵匡胤如果只会打打杀杀,不可能坐上帝位,智商、情商肯定都是极优秀的,而且有名的人品过关。带头人脑筋好、心眼正,边干边学,办法会越来越多。

首先,事业上了规模,团队编制相对复杂,各个部门都有其作用,要尊重每个人的劳动。

祖先崇拜是华夏民族的传统。当上皇帝,有了大出息,必须及时向冥冥中庇佑的祖先报告喜讯。皇帝的家庙称作太庙,赵匡胤就在太庙里祭祀列祖列宗。

皇家的仪式典礼,相比普通富贵人家要繁复、豪华得多,平时再节俭,这方面不能省,因为关乎礼制。

磕完头站起来,只见供桌上密密麻麻摆满了各种形状的食盒,名称也复杂,什么笾、豆、篮、簋……赵匡胤好奇地问侍臣,都有什么用处。答复属于各色礼器,用于郑重供奉祖先。

通背拳的制作方法(打惯太祖长拳的双手)(2)

通背拳的制作方法(打惯太祖长拳的双手)(3)

直性子的皇帝呵呵笑起来:“我的祖宗那里识得这些虚头巴脑的玩意,都撤了。”一声令下,供桌上都换成了常规食器。

随着供奉祖先的仪式结束,他回味过来,纠正了自己的做法,对近臣关照:“还是像以前那样陈设礼器吧,以便儒士辈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

在古代,礼教是王朝的根基,作为统治者,需要加强而不是削弱这种社会规范。赵匡胤武人出身,能够迅速扭转观念,意识到应该尊重儒士的工作,已经朝着合格管理者迈出了一大步。

赵匡胤的第二个进步,是学会控制自己的燥脾气,虚己纳谏。

虽然不当好汉很多年,使枪弄棒、弯弓射箭仍然是他的爱好。繁忙的政务之余,抓紧时间去后花园打打麻雀,可以放松心情。

这天正玩得起劲,近侍说有大臣请求觐见,汇报紧急事宜。皇帝一贯勤政,急忙命令传见。

大臣进来后,不急不忙说了一件日常事务。

然后……没有了。

急性子的赵匡胤很生气。这是什么操作,说好的紧急呢,逗朕玩?

这位仁兄也不害怕,反唇相讥说,总比打麻雀紧急。

赵匡胤更加火大,不假思索地提起随身的柱斧,撞击那人的嘴巴,打落了两颗牙齿。

柱斧不是斧头帮用来砍人的杀伤性武器,而是一款精致的短柄仪仗器,皇帝喜欢随身携带把玩。

那人也是硬汉子,慢慢弯腰捡起牙齿放到怀中。

赵匡胤冷眼看他举动,怒问:“你藏好牙齿想告我?”

“我没地方告陛下,但会去找史官记下这件事。”

赵匡胤被堵得说不出话,楞了片刻回过神来,明白是自己不对,吩咐赏赐金帛,表达歉意和勉励。

有错必究,是一个优秀管理者应有的胸襟。

他摸着石头过河,在管理中学习管理,越来越得心应手。对文臣的安抚有一套,对武将更是驾驭自如。

南唐国主李煜偏安一隅,赵匡胤看看时机成熟,派遣大将曹彬带兵征伐。(此事参见历史文章“得饶人处且饶人,是强者的自信”。)

出于对江山一统、青史流芳的渴望,大宋开国皇帝高度重视这场战争。同时,江南是膏腴之地,他担心战火一起,生灵涂炭,所以再三嘱咐曹彬:仗要打赢,人要少杀。南唐百姓要爱护,投降官员要保全。

左思右想还不放心,大军出发前,又向曹彬封官许愿:“干得好,回来升你做使相。”所谓使相,即在原有的职位以外,再加一个宰相的衔头。对于武将,属于仕途的顶点。

曹彬兴高采烈地打仗去了,一年后,不辱使命大败南唐。他回到京城,眼巴巴等着皇帝兑现诺言。

通背拳的制作方法(打惯太祖长拳的双手)(4)

赵匡胤有点不好意思地开了口:“老曹啊,跟你打个商量。现在还有好多地方没有收复,你一下子升到使相,以后升无可升,便没了打仗的动力。不如等等,打下了北汉再说?”

你是老大,你说了算!老曹一脸郁闷地打道回府。刚进门,就惊讶得合不拢嘴:举眼望去,家里东一堆西一堆都是钱!

原来老大暗地里送来五十万经济补偿,太爽了!做大官就是图个钱多,既然有钱了,使相不使相,随便啦。

赵匡胤为什么舍不得一个虚衔,而情愿大把撒钱出去?孔子说,做国君的要懂得, “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意思是爵位不可以滥施。

用奖金肯定业绩,职务上留点进步余地,才是可持续的激励机制,赵老大这一招深谙用人之道。

赵匡胤的管理办法越来越多,他最大的特长也一直没丢,就是善待下级。

大将郭进长期在外领军打仗、驻防,军功赫赫。朝廷给他在京城起一座大宅子,让功臣家人安居,以免后顾之忧。细心的赵匡胤特意交代下去:要按高标准建造,屋顶一律用美观的筒瓦。

有关部门提出了异议:使不得啊,朝廷的规矩,只有亲王、公主的级别才有资格用筒瓦。

赵匡胤发怒道:“郭进扼守北汉十多年,边患不生,我对待他怎么能不如自己的儿女。别啰嗦,就这么办。”

郭进功劳大,但有脾气暴躁的缺点。赵匡胤常对轮换去郭进麾下的部队叮嘱:犯了罪,在朕这里可以赦免,郭进是要杀人的,你们好自为之。

皇帝厚道,臣子也会自觉看齐。郭进感受到皇帝的善意,逐渐也在调整脾气。

他的部下有个军校,去京城告发郭进造反,被反复盘问后,不得不坦白实情,原来是郭进御下太严厉,此人一怒之下诬告。

赵匡胤下令把这个军校押送给郭进,任他诛杀,以安大将之心。

郭进这回改了性子,亲手释放军校,说:你去杀敌吧,立功就升你的官,打败了就别再来见我。

军校为之感奋,上前线死战,果然立功而还。

带头大哥的为人,就是团队的人格标杆。善意层层传递,人心一齐,队伍就好带了。

通背拳的制作方法(打惯太祖长拳的双手)(5)

太祖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疆土不够辽阔,武力不够强大,而且“陈桥兵变”取了后周的天下,也不够威武,可他却是史上公认排得进前三位的明君。究其原因,很少皇帝能像他那样宽厚待人。他会杀人、会犯错、会无知,但是他养正气、做正人、走正道,故而不玩套路,也能开创两宋文明,福泽华夏。

通背拳的制作方法(打惯太祖长拳的双手)(6)

相关文章:

能成大事的,是好人,还是狠人?这个改变华夏的创业帝有答案

得饶人处且饶人,是强者的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