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PsyCh Journal 编辑王日出在中科院之声开了一个杂货铺,铺子里有各种有趣的心理学百货。欢迎大家没事过来逛逛。
现在不少咖啡店都养了宠物,养猫的最多。它们悠闲地在店里晃悠,时不时就会凑到客人身边或是脚下。不少客人总是会凑到猫咪的身边,企图获得它们的注意。我一般不会主动去跟猫咪们互动,可是猫咪似乎就是喜欢我这种看似冷淡的客人,总是有猫咪会凑到我身边,甚至会爬到我腿上睡觉。我并不排斥,一边轻轻摸着它们,一边继续聊天或者干活。虽然有点凡尔赛,但是猫咪太喜欢我了,我也没办法。
我不养猫,甚至并没有那么喜欢猫,也不会投喂它们。但比起那些一碰见猫就要上手的“爱猫人士”,我这种“猫冷淡”可能更受到猫咪的欢迎。从进化的角度,猫没有“社交”传统。在野生状态下,猫跟老虎类似,更多处于独居状态,虽然会跟其他同类偶有交集,但往往更多的时候是独行侠。虽然早在几千年前的古埃及时代就已经有猫作为宠物的记载,但是与人类相处的历史并没有让猫变得像狗一样“亲人”。但猫咪并非完全高冷,猫咪需要人类“有节制”的陪伴,保持距离和克制的接触很重要。
有些人身上可能有猫咪喜欢的气味。猫的嗅觉远比人类要敏感。猫的鼻粘膜有更多的褶皱,接触空气的面积是人类的三倍,嗅觉细胞的数量是人类的40-50倍。食物的味道,比如牛奶或者蜜糖都很受猫咪喜欢。还有些气味会让猫咪感到兴奋或放松,比如猫薄荷对猫来说就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有放松功效的薰衣草猫也喜欢。不过特别过于浓郁的香水味或者精油,猫咪就会敬而远之。虽然我自认为闻起来没什么特别,但猫咪闻起来不太一样。
但我始终认为,咖啡馆里的味道已经很浓郁、复杂了,肯定是其他因素让我更受到猫咪的欢迎。有研究者比较了家养猫和野猫对于与人互动、食物、气味、玩具的不同偏好。结果发现,不论家猫还是在收容所的猫,大多数猫咪都对与人互动表现出了最大的兴趣,它们花在这类刺激上的时间最长,其次才是食物。在另外一项实验中,家养猫和野猫都对给自己关注的人类表现出更多的社交性,对于在收容所的猫甚至更愿意跟陌生人互动,在实验中,会至少一次向没注意到自己的陌生人发出叫声。
猫可以从人的眼神中分辨出人是否对他们友善。虽然我并不主动接近猫,但是我会跟猫咪们对视,然后笑起来招呼它们。这种“眯眯眼”可能是让猫咪走近我的原因之一。有些情绪是跨物种存在的,比如黑猩猩跟人类有很多类似的情绪表情。在其他动物中,也有共同的情绪信号:眯眼在狗、马、牛等动物身上,都是好心情的表现。有人研究发现,对于猫咪来说,眨眼睛是一种积极的沟通信号,会让猫咪更愿意跟人接近。
铲屎官们往往说起自家的猫主子总能说起不少他们之间情感联系的小故事。实验发现,猫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语音语调读懂人类情绪。当你感到悲伤或者高兴,猫咪能够感受到并且通过它的行动表现出来,比如它会走到你的身边观察你对它的反应,它知道哭泣是伤心,也会试着用它的方式来安慰你,比如会舔舔你的脸。猫咪温柔的叫声,也被发现有助于身体组织的修复与放松。不过猫咪的“读心能力”并不是很强,也不能体会人类的所有情绪和情感,没办法理解复杂情绪或者抽象的情感。
主人跟猫咪之间能够建立情感连接,有人就建立了一套评估猫咪对主人的“依恋关系”的观察体系,指标包括主动接近、分离焦虑、重聚后的行为等等,根据这套指标对猫咪和主人的互动、分离及重聚进行观察,发现猫咪的依恋类型,与婴儿对家长的依恋类型很像,也可以分为安全型、不安全型回避、和不安全矛盾型。超过六成的猫咪属于安全型依恋,表现为主人在的时候主动接近、离开的时候会喵喵叫,回来的时候焦虑的叫声会减少。
跟人类生活得越久,猫对于主人的同理能力就越强,它能分辨主人的声音。有人甚至比较过家养的猫咪和咖啡馆里的猫咪,发现咖啡馆养的猫咪更够更好地辨认出自己主人的声音。猫咪也能记住主人在某种情绪下的小动作和小习惯,比如高兴的时候会唱歌、难过的时候走路更沉重、紧张的时候会挫手指等等。猫咪还能“审时度势”,如果你的情绪状态发生突然的变化,猫咪可以根据前因后果进行判断:比如本来家里气氛很安静,突然快递员按门铃你拿到快递开心起来,它能判断出是因为拆快递让你开心起来,并会把这种经历记下来,下次再有快递员来,它就会知道你会因此开心。
猫咪其实并不高冷,也愿意与人类互动。“亲密而独立”,也可能是与猫咪相处的最佳模式。对于初见的猫咪,在确认健康的情况下,彼此留些空间、让它感到安全、主动跟你互动,才能跟猫星人交上朋友。
(配图出自《心理杂货铺》及掌柜私人珍藏)
参考文献:
1. Vitale Shreve, K. & Udell, M. (2015). What’s inside your cat’s head? A review of cat (Felis silvestris catus) cognition research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Animal Cognition, Doi: 10.1007/s10071-015-0897-6
2. Vitale Shreve, K. et al. (2019). Attachment bonds between domestic cats and humans. Current Biology, DOI: 10.1016/j.cub.2019.08.036
3. Vitale Shreve, K. et al. (2017). Social interaction, food, scent or toys? A formal assessment of domestic pet and shelter cat (Felis silvestris catus) preferences,Behavioural Processes, DOI:10.1016/j.beproc.2017.03.016
4. Humphrey, T.et al. (2020). The role of cat eye narrowing movements in cat–human 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Reports, doi: 10.1038/s41598-020-73426-0
来源:PsyCh Journal 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