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商人在肇庆开印度餐厅(印度商人在西安开餐饮店)(1)

德福

印度商人在肇庆开印度餐厅(印度商人在西安开餐饮店)(2)

5日,西安红堡印度餐厅老板德福(后排中)和他的印度员工在一起 本组图片由华商报记者 黄利健 摄

>>对话人物

Dev Raturi,中文名德福,红堡(Redfort)印度餐厅创始人&CEO。10年前,怀揣远大的抱负,德福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开始为自己的事业打拼;10年后,经过艰辛的磨砺,他从默默无闻的服务员渐而成为一名公司CEO。作为中印民间文化交流典范,德福的餐厅也受到印度政府的关注,甚至受邀参加意大利米兰世博会。

>>对话背景

2009年,德福第一次来到古城西安,他说自己已爱上这座城市。于是,2013年,他将自己的第一家文化主题店“红堡”开在了西安。为了在西安开餐厅,他从2011年开始,两年内来西安80多次,尝遍西安大街小巷的美食。在印度总理访华之际,德福接受华商报记者专访,讲述他的“西安情缘”。

原声实录

■印度人都喜欢李小龙,买的很多东西都是中国产的

■中印文化有相通之处,印度人和陕西人都喜欢吃辣

■我一年300多天吃中餐,喜欢吃陕西的面

■想把中国文化带到印度,包括西安的小吃

谈创业

在西安投资创业找到归属感

华商报:当时,为什么会想到来中国?

德福:2005年,我在印度一家餐厅当服务员,一个来中国工作的朋友打电话邀我来中国,说中国发展非常好。我决定来中国看看。当时完全没想过会待这么长时间,还跟朋友说我只是去中国旅游,最多待一年,如今西安就是我的家。

华商报:又是在什么机缘下到西安来创业的?

德福:在中国的这10年来,我在香港、上海、北京等好多城市都待过,从服务员做起。2011年,我在一家酒店当餐饮部总监,就有了想自己开餐厅的想法。我想开一家中印文化交流的餐厅,介绍印度美食、舞蹈、瑜伽等。2009年,我第一次来西安时,就已经爱上这座城市了。首先是古城的文化氛围吸引了我,这座古都处处都有历史的沧桑感。其次是西安人性格爽朗,乐于助人,在这里投资创业,我找到了归属感。

谈玄奘

曾误以为《西游记》翻拍印度的

华商报:印度人对中国的印象如何?

德福:在印度时,我对中国的印象就是中国功夫和李小龙。李小龙的电影我每部都看过,有的还看了好几遍。印度人都喜欢李小龙。现在大家讲到中国,还会说“Made in China”,在印度,我们买的很多东西都是中国生产的,这也是大家了解中国的一种方式。

华商报:您知道大雁塔和玄奘的故事吗?

德福:我高中时就学过,当时就知道玄奘。大约1000多年前,玄奘走古丝绸之路去印度取经。他回古长安后,建了大雁塔保存佛经。西安和印度本身就有文化的交织。刚来中国时,有一天看到电视里在播《西游记》,我就问我的中国朋友,这个是不是你们翻拍我们的?因为我们印度也有这个故事。朋友说,这是中国的故事。你看,中印文化有很多相通之处,包括吃饭,陕西人喜欢吃辣,我们印度人也喜欢。

华商报:在印度人心中,玄奘是个怎么样的人?

德福:我觉得他非常棒,很厉害,1000多年前,就走了那么远的路,去了那么远的地方取经,传播佛教文化。如果没有他,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真正的佛教是什么样的。

编辑:秦一乔

谈莫迪

我们希望他一直当总理

华商报:你知道莫迪总理要来西安访问吗?

德福:我们很早就知道,因为之前中国国家主席访问印度时就邀请莫迪总理来西安。我觉得非常开心!

华商报:去年印度大选时,你投票给了谁?

德福:当然是莫迪!我觉得他是一个为别人着想,做实事的人。去年当选后,莫迪发表独立日演讲,要改善穷人的生活,还要确保未来4年每个家庭都拥有厕所,这样的讲话内容在以往是没有过的,解决这些小的问题会帮助到很多人。

华商报:你怎么看总理莫迪?

德福:在我看来,莫迪是印度影响力最大、最厉害的一位总理。虽然我们之前的总理也都做得很好,但莫迪的影响力真的非常大。有时,我在西安坐出租车,出租车司机都问,你是印度人?然后说,你们总理莫迪很厉害。看,以前提到印度大家会想到瑜伽和舞蹈,但现在还能想到莫迪。

我上次回印度,感觉印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一些办事的部门,以前他们没什么时间观念也很懒散,莫迪当总理后严格管理了政府,他们现在办事更有效率。我们希望他一直当总理,不要换人了。

谈生活

热心西安人让我有家乡的感觉

华商报:目前,西安有多少印度人?

德福:西安的印度人估计有100多,有学生、老师、IT人士、珠宝商、做旅游业、开餐饮的等。因为我们餐厅是第一个印度文化交流餐厅,印度有什么节日,我们餐厅就有什么节日,所有在西安的印度人都会过来一起庆祝。

华商报:刚来西安时,你有没有不适应的地方?

德福:没有不适应,第一次来就爱上这里。只是可能会有一些语言上的问题,但我慢慢学会中文,现在感觉这就是我家。甚至我回到印度时,有时还不自觉地说中文,家人都叫我“Chi-nese”(中国人)。

华商报:多久回一次印度?

德福:我一般一年才回一次印度,这10年来总共在印度待了不到90天。我的妻子和孩子也在西安生活,最近回印度了。我和他们在北京、上海都待过,他们还是喜欢西安。西安人喜欢互相帮助,热心的西安人让我有家乡的感觉。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做生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西安,我得到了很多帮助。而且,我的家人、村里的朋友等100多人都被我带到了中国来工作。西安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华商报:你觉得西安有哪些地方和你的家乡是相似的吗?

德福:我的家乡在新德里以北100多公里的北阿坎德邦,靠近喜马拉雅山,也就是靠近中国。而大唐西市的印度风情街,那里就是印度的感觉,就是家的感觉。

华商报: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

德福:不工作时,我喜欢在西安逛一逛,我喜欢去大雁塔,有时也去小寨、钟楼。不过因为这几年工作比较忙,没办法好好去逛逛景点,到现在我都还没有去过兵马俑。

华商报:最喜欢吃什么陕西小吃?

德福:我喜欢吃陕西的面,还喜欢吃麻辣香锅和炒菜。我很喜欢吃炒菜,一年中300多天都吃中餐。

谈未来

把旗袍、京剧、KTV都带到印度

华商报:你知道“一带一路”吗?

德福:我知道。丝绸之路在2000多年前就连接了很多国家,促进了东方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现在的“一带一路”也是在做同样的事,会给很多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帮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也可以促进不同国家文化的交流。

华商报:你将来有什么打算?

德福:我还是想继续在西安生活,但打算在全国多开几家印度文化交流餐厅,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印度文化。我还打算,5年之后,在印度开一家名叫“长城”的中国餐厅,把原汁原味的中餐、中国文化带到印度,包括西安的小吃。

华商报:印度也有中国餐馆吗?

德福:新德里有几家中餐馆,生意都非常好,到了饭点都人满为患,但都是单纯的餐厅,没有结合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这么丰富,如果我开的话,一定要开一家有文化的中餐馆,把美食文化、旗袍、京剧、川剧变脸都带到印度去。印度没有KTV,我还想把KTV带去印度,这样有好多中国朋友去印度,我们就可以一起唱歌了。

华商报记者 袁金会 刘苗

西安民众如何看印度?

西安民众对印度这个国家印象如何?

昨日,华商报记者对几名不同年龄段的读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受访人 薛冬 28岁

提到印度,最先想到什么?

最先想到的是恒河。我曾看过一篇印度游记,恒河在印度被视为“圣河”,尤其是日出那一刻,看见人们沐浴在晨曦里,瞬间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讲讲你跟印度有关的事情?

印度是令人向往、很神秘的国度,我正在计划去印度旅行。

最喜欢的印度电影?

我特别喜欢《三傻大闹宝莱坞》,印度的励志电影比美国日本的接地气很多。

你心中最有名的印度人?

最有名的是诗人泰戈尔吧。印象最深的是那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充满画面感。

最喜欢的印度美食?

其实不了解什么印度美食啊,觉得就是各种咖喱。我挺喜欢咖喱的。

受访人 贺六军 39岁

非常发达的软件业

我一直在关注,这个金砖国家之一今后是否会代替中国成为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

我最喜欢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剧情转折比较快,搞笑,轻松。

最有名的印度人是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典范,受到印度人的敬仰。

咖喱饭,但我自己做的不正宗。

受访人 马秋月 65岁

最先想到印度电影,里面出现的印度歌舞都非常精彩。

我们年轻时,电影院里常常上映印度电影,大家都很喜欢看。

我最喜欢电影《流浪者》,电影主题曲《拉兹之歌》,我到现在还会哼唱。

“圣雄”甘地。甘地通过“非暴力不合作”,使印度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印度甩饼和咖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