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了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描写了一位在“上海小姐”中得到第三名的人见人爱的美女王琦瑶,一生情感飘零的故事,未善始,亦未善终。

虽然没有看过由这部小说改编过来的任何影视作品,无论是由黄奕、张可颐演的电视剧,还是郑秀文和梁家辉演的电影版,在看完小说之后,我都是不愿意再去看的,我害怕改编的不太如人意,也害怕看完之后会破坏小说里的人物和情节在自己心中的那一份想象。

论王安忆长恨歌四个男人(对王安忆的长恨歌里所疑惑的七点问题)(1)

看完小说以后,我却对书中的几个情节有点纳闷了, 似乎想在书中找到心中疑惑的答案,又似乎不愿看到给出的“标准”答案,或许这便是看小说长有的那份“意犹未尽”的心境吧。

对于小说里的几点疑惑,我大概归纳为以下七点:也不知是有明确答案的好,还是就这样隐藏着一丝未知的好,实是不解。

1、对于程先生跳楼后,王琦瑶得知消息的反应书中并没有描写,跳楼以后王琦瑶也没有想念过,证明她对程先生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情感,普通得似一般朋友,只是作为护身的备胎而已。王琦瑶动了跟程先生的念头也仅限于报恩,而非爱情,程先生知道,这样的爱没有任何价值,只是出于感激,而非感情,于是宁愿拒绝,也不要玷污了心中对王琦瑶长存的那份爱;

2、王琦瑶和女儿薇薇的感情也好像不太深,不像一般的母女情,更像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而非有更深的亲情,薇薇和小林去了美国之后也便没有继续描写了,她是否有回国,在得知母亲被杀以后又怎样,和小林在美国生活得是否幸福,都没有展开叙述;

3、好朋友吴佩珍是最不起眼的那个,王琦瑶的小跟班,但却是最幸福的那个,嫁去了香港,以后书中也没有再看到她的身影,是否真嫁好了;

4、康明逊是王琦瑶让他那些天别再联系她的,怎么怀了孩子之后便消失了?萨沙怎么也会对王琦瑶有那种想法,也是完事便逃了,知道自己是背锅的,可为什么都会对她有非分之想,难道王琦瑶给人的感觉便是“公交车”,好上手,也是来者不拒,又好脱身的,那便是自身给别人的印象的问题了;王琦瑶却又偏偏都愿意,风尘女子;

5、对张永红的描写里暗暗看出,她会是下一个王琦瑶,讲张永红便是在讲年轻的王琦瑶,让年长的王琦瑶看见年轻时的自己,以过来人的眼光看自己的过去,顿觉荒唐,自以为是,目中无人,不自爱不自检。那么王琦瑶的今天便是张永红的明天,一样的路,可当张永红这个年纪的时候,王琦瑶的任何好言相劝却又是听不进去的,仍然我行我素,自以为是;

6、26岁的老克腊怎么就会对50多岁的王琦瑶动心呢,而王琦瑶居然也受不了这勾引,一辈子看不出男人这心思,都是玩过便放手的,当王琦瑶想真心把余后几年交给老克腊时,却又吓退了人家,凭什么让一个花季少男,还没玩够的去负担一个半老徐娘的余生?王琦瑶又少女心的天真了,以为容颜永驻,还能半世倾城?

7、最后,王琦瑶本是不会冤死在长脚手里的,她是自找的,长脚都走到门口了,怎么会去在丧心病狂之人面前去激怒他呢,明知有生命危险还去激起他的野性,像王琦瑶这样一位有着阅历的人来说,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除非是自找死路,否则怎么也说不过去,她会以身犯险,要么就是王琦瑶太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或是低估了一个人在欲望面前的兽性。

三个版本的王琦瑶,哪个会让你心动?

论王安忆长恨歌四个男人(对王安忆的长恨歌里所疑惑的七点问题)(2)

黄奕版王琦瑶

论王安忆长恨歌四个男人(对王安忆的长恨歌里所疑惑的七点问题)(3)

中年张可颐版王琦瑶

论王安忆长恨歌四个男人(对王安忆的长恨歌里所疑惑的七点问题)(4)

电影郑秀文版王琦瑶

整篇小说,在景上面的描写,作者王安忆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描写得不可挑剔,对于人物的经历也是点到为止,留白很多,给了读者充分的想象,并没有把每个人物的经历全都展现出来,而是每个人物都在适可而止的时间里终止她的故事,那么以后的故事便只能留给时间,但也反映得较真实,这些离开的人和事,作为主角王琦瑶来说,是空白的,是无知的,是隔断的,没有了交集的人,正如生命中的过客,到站便分离,我们不停地在与人生中的过客们告别,再有新的人物走进我们的生命里,就连女儿也只是生命的过客,没有谁真正地属于谁。

“她的事与我何干?”这便是王琦瑶这样在心里对女儿薇薇所想,看来,王琦瑶也是从来没有发自内心地爱薇薇,难怪女儿一直和她都不太亲近,也不太和谐,各过各的人生,把女儿养大了,便也完成了她的任务,权当是不得已的任务了,这女儿来得本就不是时候,也不是她期待的,更不是爱的结晶,如果是李主任的,或许王琦瑶对女儿又会是另一种期望与态度了吧。

或许也正是书中在女儿薇薇随小林去了美国之后,便再也没有影子了,也正说明了她们母女的情分也到头了吧。

王琦瑶的一生风雨飘摇,其实说穿了也不过是自己的人生选择罢了,像极了张永红,他们的忘年之交或许已经暗示了她们的内心有着同样的追求与人生观,以及对男女之情的选择,只不过一个是以经历过后回头看便会悔悟,一个是当局则迷,但如今的王琦瑶却也谈不上豁达,迷茫的人生总归是一直迷茫的,天性使然,又如何能轻易让性格改变。

本身是一个薄情又多情之人,又何能淡定从容和甘心情愿的“屈就”于一份爱里,或许她的人生本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多情之人注定被情所伤,薄情之人又注定了孤苦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