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制作了一份关于离婚的司法纠纷大数据专题报告,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婚姻中逃不过三年之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婚姻中逃不过三年之痛(婚姻由七年之痒变三年)

婚姻中逃不过三年之痛

2018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制作了一份关于离婚的司法纠纷大数据专题报告。

报告显示,全国离婚纠纷年度一审审结案件,2017年约为140万件。

离婚纠纷的案件中,婚后2到7年为婚姻破裂的高发期,七年之痒变成了三年。

从上述统计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结婚后的第三、四年的离婚率最高,其次是婚龄三年以下的夫妻。

这是闹到法院的离婚数量,那么总体数量怎么样呢?事实上,《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就有数字显示,申请离婚的有超过40%是结婚前三年的夫妻。

随着离婚总量从2017年的369.3万对,增长至2018年的380.1万对,婚龄三年内离婚的数量估计只增不减。

结婚的前三年成了婚姻的一道坎,七年之痒变为了三年,天长地久似乎变得遥不可及。

随着社会的进步,哪怕很多相亲认识的,也会谈一段时间恋爱才结婚,自由恋爱结婚的就更多了,曾经爱得甜蜜,发誓要一辈子在一起,却连三年都挺不过。

还有很多夫妻尽管没离婚,却要么无话可说,要么各过各的,不过是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室友。

我们曾经爱得那么热烈,恨不得成连体婴儿,为什么爱情却消散得那么快?

故意不让爱进入你的生活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很多男人不光不太懂表达,也耻于展示自己的脆弱,为了装作坚强,他们可能会表现得不需要爱和支持。

也有很多女性不敢表达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怕得不到理解,于是他们将对方拒于自己的心门之外,也因此无法让爱进入自己的生活。

将爱拒之门外,就是在你和爱人之间建立一道墙,这种隔阂会让你们在情感上疏远。

不能表达真实的感受

《非暴力沟通》里讲述了一个案例,妻子对丈夫说你能不能少花点时间在工作上,于是丈夫去报了个高尔夫球比赛,妻子很不高兴。

事实上,妻子真正想要的是丈夫多陪陪自己,而不是把时间都放在工作上。

有没有发现,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要么正话反说,要么就是不说自己想干嘛:

明明是想让对方做家务,却非得说“我不干谁干”;

明明想让丈夫多陪自己,却非得大吵大闹。

其实,很多人是想让对方自己发现,主动提出做什么,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仅没达到目的,还引发了争吵。

不能表达真实的需求,长期积累了不满

就算我们与伴侣三观一致,谈得来,也无法避免意见有出入。

你认同的,对方未必认同;你希望对方做到的,对方不一定能做到。

对方想周末出去玩,你却希望留在家里休息,你觉得对方不再心疼你了,甚至不爱你了。你越想越委屈,开始哭泣,对方从不知所措到冷脸相对。

其实只是简单地意见不合,怎么就变成了不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种不满由来已久。

矛盾绝不只是这次的意见不合,而是生活中各种委屈,让你积累了太多的抱怨。

或许有人会告诉你,爱情是不会长久的,它会变成亲情。

美国人际关系专家芭芭拉·安吉丽思博士告诉我们,我们的感情是可以保持活力和热情的。

在祝贺新婚夫妇时,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个词,修成正果,好像结婚是个结果似的。

事实上,很多人也把结婚当成了结束,婚后不仅不在意自己的形象,也不在意对方的感受,就让爱情之花真的枯萎,也让婚姻走入绝地。

结婚,不是爱情的结束,而是爱情的另一个开始

想让爱情永葆活力,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学会在沟通时坦露真实的感受,说明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首先,弄清楚你的真实感受。

很多时候, 我们争吵,不是因为当下遇到的问题,而是因为感受不到来自对方的爱、理解和支持,或者长期的压抑情绪被激发,由此借题发挥。

芭芭拉博士创造了一套情感规则,称之为情感地图,根据情感地图,每当我们不开心或情绪不稳定时,我们会经历以下五个情感层次:

愤怒、责备和怨恨

受伤、伤心和失望

恐惧和不安

自责、懊悔和责任感

爱、意愿、理解和原谅

所以,爱和对亲密关系的渴望才是我们的核心需求,在所有的不快情绪之下,都是对爱和沟通的渴望。

看似愤怒或受伤,其实都隐藏着其他的感受:

没有开口请你打扫卫生,只是期待你能主动来帮忙。

摔门离开或者盯着电视不说话,其实是希望你能来哄哄我。

愤怒、争吵往往只表达了外在的情绪,并没有真实地表达出内在的情感。

所以,一定要明白自己真正的感受是什么。

是真的恼怒对方,还是有所期待;是生对方的气,还是其实怕失去这段感情?

其次,袒露你的真实心声

当丈夫总是花太多的时间在工作上,而你希望他能多陪自己和孩子,那么就明白地告诉对方:我希望你每周至少能有一个晚上和我们一起吃晚饭。

要求要具体而不是抽象,越具体对方越能够理解。

“我希望你可以让我做自己”,就不够具体。

“我希望我做什么的时候,你能点头同意,最起码不直接否定”,就具体了。

自己一人干活很累,想让对方做家务,就直接说:我下班回来还要做饭,实在太累了,你去把地拖一下吧。

想让对方多陪陪自己,就告诉对方:我一人在家害怕,我想让你早点回家陪我。

知道自己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并能清晰地表达出来,才是坦诚沟通的基础。

索要而不是假装无所谓,你才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而不是累积委屈,和对方疏远。

芭芭拉博士说:

你感受并充分表达情绪的能力,也是你的治愈能力。

只有真实才能让爱欣欣向荣。

因为相爱走入婚姻,却因为不会爱而离婚,这不是婚姻的悲哀,而是相爱的两个人的悲哀。

曾经有专家指出:中国70%的婚都离错了,因为很多短期解体的婚姻,根本没有原则性的问题和矛盾,只是忽略了在日常生活中营造爱。

爱是名词,更是个动词。

去爱,爱才会一直在。

要想让爱情天长地久的,我们就要学习无时无刻地营造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