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电单车

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出行方式

近年来发展迅速

在为市民带来方便的同时

有的共享电单车由于“缺乏维修保养”“车难找、难还”“系统故障、计费存疑”等问题,引发部分消费者吐槽。

多一分便捷,就少一分闹心

市民项女士反映:

“每次出门,必须走五六百米才能扫到车。”

“在商场、医院、学校周边,共享电单车的停车位距离目的地都有些远。”市民徐女士很是疑惑。

项女士几乎天天骑车出行,对收费颇有微词:“骑15分钟收2元钱、30分钟收3元钱,只要超过15分钟,都要多收1元钱。能否将价格区间划分得更细一点,让消费者享受更多优惠。”

市民翁小姐提出意见:

“我在厦门读书时,购买的是不限次卡,可鄂州只有7天10次、15次,对经常扫车的消费者而言,无疑增加了支出。”

市民余女士、叶先生说:

市民余女士告诉记者:“停车偏一点都不行,有时候定位还不准。有一次,我骑到鄂州火车站已经靠近电子围栏区域边缘了,但语音提示超过了70多米,怎么都锁不上。拨打客服电话,10多分钟才有人接听。在客服的指导下操作了半天,仍锁不了,最后,还是后台帮忙锁上的。”

“有时开锁太慢,还车需要很长时间。”市民叶先生说。

“部分车没有及时进行维护,有的刹车不灵,有一次急刹时眼见要撞上别人了,情急之下只好用脚踩地刹车。”市民余女士谈起自己的经历仍心有余悸。

市民反映的问题多集中在“车难找”“定位难”“维护难”。

多一分服务,就少一分无助

针对市民提出的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共享电单车运营企业鄂州区域负责人。

对于“车难找”问题,小鱼出行共享电动车鄂州区域负责人李勇解释:“电单车如何投放、怎么投放,是根据后台的大数据来决定的,公司每天早中晚根据相关数据在指定区域投放。”

鄂州共享单车上牌点(鄂州共享单车管理办法即将起草)(1)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一些繁华地段,共享电单车的投放量都相对较多,越往新城区走,共享电单车的数量就越少。记者在银海龙城小区看到,小区门口的共享电单车的数量屈指可数。对此,李勇解释说:“城管部门有规定,此处每个品牌只允许投放5至10辆车,并划定了非机动车辆停车位,因为多投放易引起乱停乱放现象。”

共享电单车还车必须在电子围栏内,而电子围栏数量比较少,尤其是人流量大的商场、医院、学校周边,电子围栏离目的地较远。

对此,骑电电单车鄂州区域负责人张杰告诉记者:“电子围栏是按文明城市建设要求,依托路边摩托车停车位来划定的。停车位属于共享公共资源,不能影响医院、商场、学校等正常的市政公共资源功能,所以,周边的电子围栏设置得稍远些。”

鄂州共享单车上牌点(鄂州共享单车管理办法即将起草)(2)

针对客服难以联系问题,张杰承诺:“一旦发生这种情况,骑行者应马上把车停到电子围栏内,再跟客服联系,可以马上办理退款。”

青桔电单车鄂州区域负责人汪东说:“一旦出现非正常情况,请第一时间联系客服,以便及时处理。” 啰哈出行鄂州区域负责人杨志忠表示:“公司客服24小时在线,我们会优化用户投诉软件,方便用户维护自身利益。”目前,我市共享电单车总数控制在8000辆。如何确保共享电单车正常使用,如何促进共享电单车在鄂州的健康发展,这是城市管理面临的一项新挑战。

多一分规则,就少一分“没辙”

共享电单车出现的诸多问题,从表面上看,是管理不规范、运维力量没跟上等引起的;从更深层次看,则在于规则的缺失。

记者从市城管委了解到,为确保共享电单车用户的合法权益,提升共享电单车使用的安全保障,促进共享电单车在鄂州健康发展,近几年来,我市研究制定了对城区共享电单车运营商的督办制度和应急响应、考核机制。每周,市城管委定期组织各家共享电单车运营商区域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对前阶段共享电单车秩序管理工作进行小结,时刻提醒各家共享电单车运营商要实行统一调度、管理,加强行业服务和自律,共同规范我市共享电单车停放秩序。同时,要求共享电单车运营商必须确保市场投放的车辆质量、安全性能,对车身缺损、刹车不灵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要及时回收、维修,消除共享电单车骑行中的安全隐患。此外,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作为共享电单车信息及问题的反映渠道。实行考核机制,根据共享电单车企业服务质量考核方案,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从信息登记、运营服务、车辆管理、车辆安全、公众满意度等方面对企业服务质量进行考核评估。

目前,我市已启动共享电单车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法规文件的起草工作,理顺我市共享电单车管理模式,明确共享电单车管理牵头部门,细化共享电单车规划、运营、管理、执法等方面的主责部门,让共享电单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多一分规则,就少一分“没辙”。行驶在规则的轨道里,共享电单车才能成为城市的亮丽风景。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孟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