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阶段养老金这个事情。

这件事对我们的影响很大;

不管是正在缴纳社保的我们,

还有我们即将面临退休的父母,

都需要知道这些。

现在,我们进入正题!

对于社保、养老金,很多人单纯的认为:

今天只要按时按月缴纳社保,

到了退休的时候,

就可以每个月也领取到几千上万块的收入。

其实,你能领到多少,并不完全取决于你今天缴纳了多少;

还取决于有多少人跟你一起缴纳一起退休;

更还有,将来有多少人给你缴纳。

这是我国现有的养老金制度决定的;

也就是今天缴纳的人,养活今天领养老金的人

如果你退休的时候,

缴纳的人太少,跟你一起退休的人太多,

那你能领到的金额可不就会变少么…

为什么养老问题成了十四五规划中很重要的一项

因为从今天往后的20年里,

我国劳动人口预计每年将减少800万以上

老年人口每年将增加近1200万

这就会导致社保的收支压力越来越大。

在疫情前,2018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养老金缺口在6000亿以上。

之所以现在还能有比较好的运转,

是因为财政每年都在持续的给予补贴。

可持续亏空一定不是长久之计;

1 我们的养老金制度

根据世界银行提出的标准,退休保障有三大支柱模式:

第一个就是公共养老金计划;

这是由政府主导的,也就是我们强制缴纳的社保。

第二支柱是职业养老金计划;

由企业主导,比如说你的公司给你买了企业年金。

还有第三支柱就是个人储蓄计划;

这个说白了就是自己养活自己。

设立养老金的目的,

是为了老百姓在退休之后,还能有稳定的收入。

可是养老金往往缴费的时间点与领取的时间点动辄就要相隔几十年。

而这几十年里,社会可能会发生人口结构变迁;

可能发生通货膨胀,

可能发生经济衰退等等。

这些因素又都会影响我们将来领取养老金时的金额;

即使同样的一万块,在今天和在我们退休的那年,能购买的物资数量也完全不相同。

我们在新闻上看到,哪个人的退休金一个月几千上万块,都会羡慕不已,还以为自己将来也会那么多…

其实不然。

在全球各地,按照养老金金额的确定方式,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统筹账户和个人帐户;

统筹账户的意思就是说,

当期收上来的养老金费用主要发放给当期需要领取的退休人员

也就是今天中国的养老金制度,

我们年轻人交上去的钱,其实养活了今天退休的老年人。

将来我们退休时候要领取的养老金,其实需要靠那个时候的年轻人。

所以这种方式的风险就在于:

如果人口结构进入老龄化,那就意味着那时候缴费的人很少,领钱的人很多,大家不够分了。

这时候还要保证养老金不能太少,那亏空现象就出现了。

我们现在就是这样的。

个人帐户的意思是,自己给自己的账户缴钱,

今天缴纳多少,将来自己就用多少

现在世界上美国、澳大利亚大多是这种为主。

那为什么我们就用了统筹账户呢?

原因是我们建立退休金制度的时间就比较晚,

现在领取退休金的那批人里,很多人压根没怎么交过钱…

没交过钱但是还想领,那就领今天年轻人缴纳的呗。

所以这是一个历史原因…

接下来,我们要谈我们现实的第一个问题了,养老金亏空。

2

现在养老金亏空情况严峻,有哪些问题?

养老金年年入不敷出。

是我们这代人面临老去,最严峻的问题之一。

现如今我们很少再听说养老金亏空这个词汇了,

那是因为在当下我们亏空的那部分,都由财政进行补贴了;

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财政的收入来源,也是从税收等地方来的呀!

税收从哪来?

羊呀!

我国的社保,以养老险和医疗险为主,2019年,这两项能够占到总社保收入的97.5%。

养老保险金个人承担多少(社保养老金入不敷出)(1)

支出上,也主要都是养老和医疗的支出,合计占比能达到97.2%。

养老保险金个人承担多少(社保养老金入不敷出)(2)

2019年我国的社保基金总收入8.3 万亿元,总支出7.5 万亿元

看似是正常运转,但是这其中有1.9万亿的收入是来源于财政补贴的。

如果不考虑财政补贴,我国每年的社保基金实际上已经入不敷出了。

其实从2014年之后,我国的社保基金就开始持续出现缺口了,而且还在持续扩大。

例如2018年的缺口还在6000 多亿

2019年就达到了1万亿以上。

这就像是一个人的钱包,如果你常年收入小于支出,那早晚有一天会亏光的。

不过如果你有存款,其实也可以。

那我们看下社保基金的“存款”。

我国社保累计结余在2019年末达到9.65万亿元,可支付15.5 个月的社保支出。

如果我们简单按照一年要亏损出去一万亿来算的话,基本上十年就亏完了…

所以,现在的社保基金还能比较好的维持,多亏了财政每年的大幅补贴。

可是这件事不持续呀。

补贴总有一天是要停止的。

而且不仅如此,我们的人口结构还在持续步入老龄化;

也就意味着今后领取养老金的人会越来越多…

2019年还没有疫情,我国社保负担系数就达到0.39。

这个负担系数,指的社保领取人数和缴费人数之比。

比如领养老金的是3个人,缴费的有10个人,那负担系数就是0.3。

这么看来,当下相当于是3个人在缴费,1个人在领钱…

按照我们这样统筹账户的制度,大家又都不是很愿意生育的现状;

将来我们老了的时候,会不会是3个人领钱,1个人缴费呢?

如果是那样,还能领多少呢?

还有一个不太好看的数据:

根据社科院的预测,预计2028年职工养老金将会出现当期赤字,

到了2035年累计结余也会转负,就是钱包将彻底空了…

所以,为了防止钱包在某一天会彻底空了,地方财政现在都在补贴。

我们国家每个地方的情况并不一样;

同一年退休的人,为啥领到的退休金水平也不一样呢?

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地区不同。

现在全国各地,社保压力比较大的。

比如黑龙江、辽宁、河北、陕西等省份结余已经低于1 年了。

而广东省的社保结余能达到三十多个月,江苏、福建等地方也是很可观的。

所以为啥在一些省份的公务员们,会感觉这两年好像福利待遇越来越少了。

地方确实缺钱啊…

针对各地社保钱包不一致这点,

国家建立了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制度,就是方便中央直接进行调配,把肉多的给肉少的分一分。

这也算是共同富裕的一个方面吧…

我们说,亏空问题早晚要解决。

那接下来会怎么解决?

3

养老金亏空了怎么办?如何解决?

我们就想知道一个答案,养老金出现亏空了,那我们老了之后怎么办?

今天还是10个年轻人养活3.9个退休老人,那以后呢?

总不能3个年轻人养活10个老人吧?

国家一定不允许这样极端的现象出现,所以我们从两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一、国家会做哪些事来缓解这种情况?

二、我们自己又需要做哪些准备。

国家做了哪些努力?

1.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

先看国家的;

我们刚才说,因为我们各地方的社保基金情况不一致;

有的地方严重缺钱,有的地方结余一大笔。

所以为了平衡地方社保负担;

2018年,我国建立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将社保“富余”省份的资金,拨付给社保“短缺”的省份。

在这年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就是《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的提出,将社保费交给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2.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我们还做了第二个事,就是专门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社会保险的储备基金。

主要就是进行投资运营,从成立至今,年均投资收益率有8.14%。

我们听说的社保基金入市,其实就是这个。

3、国有资本的划转

第三个,是国有资本的划转。

从 2017 年开始,一些国有资本的股权就划转给了社保这边。

国企在我们国家的地位,是极高的。

所以我们在后来看到,近些年越来越加速推进的国企改革,其实都是希望能够提升国企的利润空间。

国企创造的营收,可占我们国家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上面我们说的这些,其实就是国家层面做的努力。

但是咋说呢,靠人不如靠己,国家要做的就是普惠,每个人都能获得的东西,你觉得你还会多得到多少呢?

所以归根结底,很多事情还要靠自己…

国家能给的就是鼓励。

4、人社部:将推出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

所以我们看到咱们个税里面,有购买养老保险,个税会给一定程度的减免是吧。

其实就是国家在鼓励个人能够自己解决的自己的养老问题…

到了这,我想特别强调一点!

你以为我们这个只是在说社保基金吗?

才不是!

因为我们的社保有亏空,财政需要不断补贴,但是我们的财政其他收入又因为经济下滑,变得不是很多。

所以,这必然会造成,我们之后的很多税收会成为定局,而且征收的进度也会加快…

比如说房产税就是其一…

这,是全国环环相扣的一盘大棋。

每个问题的出现看似是单点,其实全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大盘…

我希望你能在看我的内容的时候,能够建立这种全局的宏观视角,这是一种思维,或许也是我能够给你带来的更大的价值…

接下来,我们说咱们自己该怎么办?

靠人不如靠己

从建国至今,我们能看到很多政策,只要是普惠性的,就会感觉你好像得到了,又好像没得到。

当每个人都得到一块钱的时候,其实物价也就涨上来了,这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常识。

所以国家只能解决的普惠问题,我们在今天缴纳的社保,将来更大概率是解决我们一天两个包子一碗粥的事。

你想吃个菜,还是要靠自己…

所以在当下的社会环境当中,我们只能自己多存点钱,给自己买点年金之类的,或者手里有点资产。

毕竟手里有钱心里不慌…

很多人还指望着我们社会发展,能出现比较好的养老地产。

在国外,养老地产都是成体系的,因为他们发展了很多年了,养老机构的开发是一个完整的金融生态系统,由开发商、运营商,投资商三方共同构建。

养老保险金个人承担多少(社保养老金入不敷出)(3)

指望养老地产,需要从投资到运营到开发,整个链条打通。

比如投资,美国养老地产的主流投资商都是REITs基金,这些基金投资完之后,转手就可以把投资的项目卖给个人。

很多新人理解起来可能觉得有点复杂了,你可以直接理解为,由于金融系统很完善,所以整个环节很通畅。

但是我们,暂时还不具备这种畅通的金融体系…

所以指望养老地产这条路,暂时别想了。

我们能想的,就是手里有房子有车子,在有点存款或者一些商业养老保险等等。

这些东西在中国是硬通货,我们真的养老,暂时看来,还得靠这些…

4 结尾

所以,每月都按时交社保,到老了就一定衣食无忧了吗?

不一定。

这取决于那时候的劳动人口情况,更大概率是,要靠自己...

政策是变化的,以前我们还说国企是铁饭碗,最后在90年代,不是还来了一波国企下岗潮么。

原来还说过,存银行的钱,也不会变;

最后银行改革,曾经价值巨大的千元存款现在已经不值一提 。

时代啊,朋友们。

认清现状,认清事实,这才是我们的真实世界。

靠人不如靠己,存钱才是硬道理啊

感谢观看本期内容,欢迎评论互动。

我是同花顺,我们下期见。

— 参考文献 —

1、WIND数据 / 中国政府网 / 财政部

2、华西证券《各国养老金体系研究综述》

3、常春藤《国内外养老模式》

4、《日本老人福利法》

5、光大证券《海外养老金体系研究》

6、中泰证券《当社保缺口遇上国企改革》

7、开源证券《社保:被低估的财政影响》

8、平安证券《以邻为鉴,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险大有可为》

9、国泰君安《养老地产和以房养老》

10、《中国基本养老金区域差距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11、易观数据《中国养老服务市场专题分析2021》

风险提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文源自同花顺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