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微信订阅号【筋骨堂】专栏,逢周四推送!本栏文章由该院骨科专家名医亲自撰文或指导写作,内容涉及众多骨科常见病的科普讲解与防治建议,实用、权威!敬请关注!
足跟疼痛,怎么回事?
文/一骨科 周琦石副主任医师
37岁的李女士,最近热爱上微信“晒步数”,为了保持身材苗条,李女士平日里热衷于下班后至楼下小区公园快速步行,日均两万多步的她收到朋友们的纷纷点赞。然而最近李女士发现早上起床时足跟像钉子扎着疼,有时又像“抽筋”一般,咬咬牙多走了会儿,活动开了感觉舒服了些,但后面这疼痛还是逐渐加重,甚至不敢走路。这种病症称为“跟痛症”。
“跟痛症”是什么?
跟痛症又称足跟痛、跟骨痛,是由多种慢性疾患所致跟部跖面(即足跟)部疼痛症候群,在各年龄阶段的人都可发生,尤其是运动员、肥胖者更为多见。
跟痛症是怎么样的表现?
跟痛症患者症状以清晨下床时疼痛最为明显,称为“始动痛”,是跟痛症的特征性症状,多数人疼痛位置如图1。活动一段时间后疼痛可有一定程度缓解。跟痛症病程长短不一,有的可自愈,但也有的患者可转为慢性过程。在多数情况下跟痛症是根据临床症状作出诊断的。
跟痛症是如何产生的?
足跟痛的原因有:跖筋膜炎,足跟垫萎缩,巴克斯特神经卡压综合症,跟骨压缩性骨折等,其中足跟痛最常见的机理是跖筋膜炎,跖筋膜起于跟骨结节内侧突,对维持足弓有重要作用。肥胖、运动劳损等情况下,跖筋膜的长期负荷,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实际上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容易在跟骨附着引起无菌性炎症,诱发跟痛,导致在跖筋膜的跟骨附着处常有明显的压痛。类似于图2中,长期作用于足弓(弓臂),跖筋膜(弓弦)附着点疼痛。
导致跟痛的原因常见有哪些?
01
足部畸形
较为多见的如:跟骨歪斜(鞋跟外侧异常磨损)、脚掌脚垫(局部皮肤异常摩擦增厚)、拇指外翻(大脚骨)、脚趾弯曲变形、平足或高弓足等;小腿弯曲如罗圈腿也可能导致跟痛。
02
负重、工作强度的增加
肥胖、怀孕体重增加、长期站立工作使足弓负重增加,或突然增加体育活动或改变生活方式,或跑跳,足弓负重激增造成跖腱膜损伤。或者步态、走路姿势的改变及身体的不平衡(看看身子正不正,肩膀及头颈有无倾斜等),造成某一侧跖腱膜张力增加;例如一只腿受了外伤不能下地,另一只腿落地就要分担更多的活,负责更多的身体重量。
03
肌肉量分配不均
足部肌肉力量下降,不能保持足部正常姿态,使跖腱膜异常受力;或者小腿三头肌(腿肚子)过紧,牵拉跟骨,增加了跖腱膜的张力(很常见,如女性穿高跟鞋)。
04
鞋的选择不当
过度的劳作而没有穿保护足弓的鞋,或日常穿用的鞋不符合生理要求等,例如高足弓的人穿着鞋垫过平的鞋,或扁平足的人穿着高弓的鞋等,这些都会增加跖筋膜的张力,使“弦”反复长期过度紧绷。
那我会不会是有“骨刺”
发生在图3所示的“足跟骨刺”便是由于足底肌肉长期收缩刺激,长期慢性劳损造成软骨的磨损、破坏,促成骨本身的修补、硬化与增生,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骨刺患者不一定伴有跟痛,而出现跟痛也不一定有骨刺产生。
那么如何治疗?
知道跟痛症的最常见原因是跖筋膜炎,也就是肌肉紧张、劳损引起,那么也就明白为什么老百姓们喜欢的敲敲打打用处并不大,找到跟痛症的病因,便可针对病因治疗,那么治疗方法有以下:
01
牵拉跟腱、跖筋膜
02
各种理疗
03
适当减少活动,肥胖患者减轻体重
04
可减少穿平底薄底的硬鞋,女性减少穿高跟鞋,选择柔软舒适的鞋子
可在足弓或足跟部应用与自己足底尽量匹配的软垫保护,以减轻跖筋膜的长期牵拉。不同人足部的条件因人而异,无理论上最好的鞋子,合适自己即是最好的。
05
药物封闭或手术治疗
常见有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是应用此类药物时有消化疾病病史患者慎用。当大多数保守疗法失败时,临床医生借助局部药物注射改善症状,疗效常随保守治疗次数增多而逐渐下降。而当顽固性足跟痛经过严格的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者,且患者的生活方式或日常活动受影响。或患者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强烈要求手术者,可考虑行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法主要有软组织松解、足底神经松解、跟骨截骨、跟骨骨刺切除等。
★专家介绍★
周琦石,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骨与关节损伤,复杂创伤、大段骨缺损、骨折迟缓愈合及骨折中后期翻修等骨伤科疑难问题。
出诊时间:周二早上(门诊楼六楼骨科 6 号诊室)
温馨提醒:
请关注下方“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公众号。关注后进入页面菜单栏“就诊助手”或“门诊服务”,搜索“医生姓名”即可挂号。
觉得不错,请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