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面积最大的县:相当于3个宁夏,人口8万还有自己的机场全国面积最大的县,相当于2个江苏3个宁夏,古名称如雷贯耳,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宁夏人口大县?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宁夏人口大县(全国面积最大的县)

宁夏人口大县

全国面积最大的县:相当于3个宁夏,人口8万还有自己的机场!全国面积最大的县,相当于2个江苏3个宁夏,古名称如雷贯耳!

相信不少人第一次接触“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这两个词,一定是与中国地理有关。中小学教材不论如何改版,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但有美丽的草原,还有浩瀚的大海、广阔的平原、连绵的群山、现代化的都市……”这样的描述,却是被无条件传承的。

说中国“幅员辽阔”,是有数据做支撑的: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公里,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面积35798平方公里。

合计34个省级行政区,333个地级行政区,2847个县级行政区,38773个乡级行政区。其中,省域面积最大的是装新疆,为166.4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全国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为新疆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为47.15万平方公里。而全国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就是新疆巴州所辖的若羌县。

若羌县位于巴州的东南部,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南边缘,东与甘肃省、青海省交界,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全县共有3乡5镇,25个行政村、8个社区,户籍人口80756人(截至2020年末),行政区域面积20.23万平方公里。

20.23万平方公里,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只能从比较中来感受一下它的辽阔。比如老黄的老家光山县,行政区域面积为0.18万平方公里,20.23万平方公里的若羌相当于112个光山县。再说老黄老家所在的地级市信阳,行政区域面积也只有1.89万平方公里,只有若羌的十分之一。

也许这样的比较大家感性认识还不太明晰,老黄再以几个省级行政区的面积来比较。上海的总面积约为0.63万平方公里,若羌县的面积是它的32倍;宁夏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若羌县的面积是它的3倍;江苏总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若羌县的面积是它的2倍;浙江的总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只是略胜若羌县一筹。

如果将若羌县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国家,它将超过全世界一半以上国家的领土面积,其面积相当于2个韩国,5个瑞士,10个以色列,100个毛里求斯,674个马尔代夫,459722个梵蒂冈。

第一眼看“若羌”,有些蒙圈的感觉,不知其含义为何。据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在其《罗布淖尔考古记》中的解读是,“婼羌”为部落名称,“羌”是族名,“婼羌”是由古代羌人的一个部落名称而形成的地名。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置婼羌县(属新平县)。自此,县名沿用。1958年汉字简化后,经国务院批准,“婼羌”改为“若羌”。

说起若羌这个县名,大家或许觉得有些陌生,但是,要提及它古时候的称谓,大家就会“啊”的一声恍然明白。

若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婼羌(若羌)属国名,最早见于西汉(公元前36年),为西域三十六国一小国。汉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年),为“楼兰”国,建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若羌县,就是古楼兰之地。楼兰之名,近代以来,可谓是声名鹊起、妇孺皆知。

公元前77年,楼兰国更名鄯善国,并迁都扜泥城,向汉朝称臣,原都城楼兰城则由汉朝派兵屯田,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

由于孔雀河的改道,罗布泊水萎缩,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约公元422年以后,楼兰城民众迫于严重干旱,遗弃楼兰城,逐渐南移,鄯善国(楼兰国)先后并吞了婼羌、小宛、精绝、且末等国,成为西域七强之一。公元448年,北魏灭鄯善国,前后经历了约600余年的鄯善国(楼兰国),至此灭亡。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曾写下过“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中的第四首,全诗为: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的这组《从军行》,以内容相关的七首诗形成连章,反映了复杂丰富的边塞生活。第四首是通过对塞外辽阔的战场景象和激烈征战生活的描写,抒发了誓死报国的壮烈情怀。

诗的大意是说,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此诗以战场的苦寒、征战的艰险反衬豪壮的英雄本色,对比鲜明,形象生动;以塞外博大壮阔之景驱昂扬豪迈之情,珠联壁合,情景照人,不愧为“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之一。

西汉时的楼兰国王曾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诗中的楼兰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

古国虽然消失于历史的尘烟,但是,却给后世留下了灿烂的历史文化遗存。截至2009年底,若羌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自治区级保护单位10处,分布着楼兰古城遗址、米兰古城遗址、小河墓地、神秘的罗布泊;全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动植物王国——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全国唯一的阿尔金山——罗布泊野骆驼保护区。

楼兰古城位于若羌县罗布泊的西岸,素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楼兰古城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接近正方形,边长约330米,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城内最高的建筑物是位于城东部的一座高10.4米的佛塔;最特殊的建筑遗迹是中部的三间房遗址;城的周围还有一些佛寺和烽燧等遗迹和古墓。

楼兰古城曾出土过一批汉文、佉卢文文书及简牍、五铢钱、丝毛织品、生活用具等。城中出土的各种文书、简牍,被称作罗布泊文书。

除了楼兰故城外,小河墓地的声名也非常响。小河墓地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罗布沙漠中,小河以东102公里就是著名的楼兰遗址。

1934年夏天,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考察新疆罗布泊地区时,在奥尔德克的引领下抵达这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葬。小河原本无名,小河之名系贝格曼所起,小河墓地也因此命名。

小河墓地给人的第一强烈印象就是墓地沙山上密密麻麻矗立的140多根多棱形、圆形、桨形的胡杨木桩,都4米多高很粗壮,多被砍成7棱体到11棱。

小河墓地知名度最高的发现,当数“小河公主”了。小河公主是中国考古学家于2003年在新疆罗布泊小河遗址发掘出的一具女性干尸,虽然经历了四千年,但干尸的保存完好,面部笑容清晰可见。考古学者感叹其美丽且完整性,又在小河遗址发掘,所以将其命名为“小河公主”。

近年来,小河墓地再次引人关注,并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2021年10月18日,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小河墓地更被世界考古学界认为是中亚历史和考古上沙埋文明中最难解的千古之谜。

再者,还有“死亡之海”罗布泊。罗布泊为我国第二大咸水湖,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之后由于气候变迁及人类水利工程影响,导致上游来水减少,直至干涸,现仅为大片盐壳。

罗布泊由于由于形状宛如人耳,被誉为“地球之耳”,又被称作“死亡之海”。1980年6月,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第三次深入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时,就是不幸失踪于那片“死亡之海”的。

若羌县自古以来就是内地通往中亚和新疆通往内地的第二条战略通道,也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地理优势极为突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如今的若羌,更是跨上了“立体交通”的快国道,不仅有高等级公路(218和315国道贯穿若羌县境,全部为柏油路面,在若羌县城交汇)、铁路(哈罗铁路、库格铁路),县内还建有机场——若羌楼兰机场。

若羌县各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文学比较丰富。在遥远的古代,《十二木卡姆》和《阳关三叠》的最早形式《摩诃兜勒》与《阳关曲》便在境内广为流传。若羌的“麦西莱甫”,男女成双成对翩翩起舞,独具特色。

若羌红枣、若羌灰枣闻名全国。近年来,若羌县还先后获得过“中国红枣产业龙县”、“全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红枣之乡”、“国家园林县城”等多项荣誉称号。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