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读者都会好奇少数派的编辑们到底平时都「买了啥」。我们希望通过「编辑部的新玩意」介绍编辑部成员们最近在用的新奇产品,让他们自己来谈谈这些新玩意的使用体验究竟如何。
内容声明:《新玩意》栏目如含有商务内容,将会在对应条目标注「广告」;来源为「厂商送测」的产品并无内容干涉。
@sainho:戴森 V10 无绳吸尘器
都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当我用已经服役快四年的戴森 V7,无视浴室地上的水,毫无顾忌地去吸头发之时,我还没发现自己愚蠢。然而 V7 用直接失去动力的反应(并且等待几天之后也无法开机),让我明白一个浅显又深刻的道理:吸尘器是不能吸水的。
随后这个道理变得昂贵,因为我必须新买一台吸尘器了。
相比四年前购买 V7 的时候,戴森在现在的吸尘器市场早已不是可以「无脑入手不亏」的选择。然而一番比价之后,最后还是选择了戴森的 V10 motorhead 版本。
因为对吸尘器领域并不了解,而且目前居住在德国,国内丰富的产品选购信息并用不上,所以选购时采取了「在不懂的领域买知名品牌的入门款」的策略。在亚马逊一番搜索之后,发现博世、飞利浦、AEG 等品牌的无绳吸尘器造型实在接受不能,最终还是把目光聚焦在了追觅和戴森两家。
本来想着追觅作为国产厂家,应该在性价比方面更加优势,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追觅在德国亚马逊的入门款只要 259 欧,远低于戴森官网目前在售入门款 V8 的 349 欧。
但在对比发现了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现象:追觅在德国市场上的型号和在国内的不能完全对上,即使有参数相近的型号,价格也比国内高出一截。
以国内卖 2099 元的 V12 为例,在德国市场的对应型号应该是 T20 Pro(马达转速同为 15 万转),价格则成了 2800 元(399 欧)左右。考虑到这是国内厂家在欧洲市场的一贯策略,我想其他型号也大概如此,因此单看价格的话,追觅的性价比依旧,但是真要买起来,总有一种是自己亏了的感觉。
由于吸尘器并不是需要年年换新的家电,很可能这次购买的产品要用到我搬家回国的时候。考虑到戴森的产品出二手时的价格,应该比追觅更稳定,最终还是下单了戴森的 V10。德国市场的戴森 V10 有三个版本,其实就是配套刷头数量多少的区别,因为我家的房屋面积不大,清洁需求也相对简单(没有车内和阳台等场景),于是选择的是售价 419 欧的 V10 的乞丐版(只配有三个刷头)。
让人迷惑的是,戴森官网目前的优惠活动是买任何机型的吸尘器,送一根其他配色的吸管,不知道我在什么场景下会弄坏原装吸管,才能用上这根赠送的吸管。
@老麦:轻磁 10000 毫安时无线充电宝- 入手渠道:京东旗舰店
- 入手价格:199 元
跟轻磁的朋友认识大半年了,他们团队本身来自产业链大厂,是很多知名品牌电源的 OEM/ODM 服务商。基于自有工厂的优势,打造了消费品牌轻磁。
轻磁在产品思路还是很有想法的,希望打造一个磁吸生态,比如他们设计了一个双面磁吸电源产品,一面是常见的无线充电,另一面带有金属触点,可以跟自家的充电支架吸合,使用时,可以直接用支架给手机充电,也可以戴着移动电源同时充,离开的时候则保持移动电源满电。实现这些体验上的差异,在工艺上就增加了很多的投入和成本。
第一代产品发给我体验,想法和体验很不错,但工艺细节没有到位,所以继续打磨了半年,现在推出了优化版的无线充电产品,我们体验了一个月,感觉很不错。双方碰撞了一下,从支持制造业品牌化的角度,少数派联合轻磁,做了一个轻快出行的全能套装,毕竟是新品牌。
套装考虑到各种应用需求,搭配了两条短线,适配 iPhone 和安卓手机连线直充,配上我派定制的 20W 充电头,跟轻磁电源的输入完美匹配。还赠送了一个定位磁贴,有无线充电但没有磁吸功能的手机,可以贴在手机壳后面,吸住电源。考虑轻磁是新品牌,希望大家都能了解他们,所以双方大幅让利,做了 199 元的特惠价格,轻磁京东店还包顺丰或京东快递。
现在说说这个产品的特点,有自家工厂的优势,所以采用定制电芯,额定容量达到 6400 毫安时,同类产品一般都是 5000 毫安时上下,因此轻磁这款电力更足更耐用。而震感开关的加入,不用再每次都按开关,利用手机吸合的震感,就自动开启无线充电,手机拿开会自动断电,更好地保护了电量,避免想用的时候,发现电量自己耗干了。
在外观和手感上,轻磁也下了很多功夫,首先是原创的多彩设计,每个颜色都有用心调教,比传统的非黑即白好看太多,同时还可以搭配自己的手机和挎包颜色,增加时尚感。整个外壳都用了类肤手感漆材质,手感舒适,同时增加磁吸的摩擦力。
实际场景中,发现这套产品的用法非常多,比如连线当无线充电底座,同时也可以通过 A 口和 C 口充其他设备,算是出行和办公的必备佳品了,个人认为值得推荐,活动还有两天,有需要可冲去京东购买。
注:本条为<广告>,产品由轻磁提供,文章内容由作者独立产出。
@Clyde:超级 SIM 卡- 办理渠道:线下营业厅
- 参考价格:免费更换,更换后 1.9 元/月
作为在售价和营销上喜欢对标 Apple 的厂商,最近使用 Galaxy S22 的过程中我发现,Samsung Pay 在 NFC 公交卡支持这件事情上竟然也是对标 iOS 钱包应用的 —— 它们都不支持重庆畅通卡。我也知道重庆畅通卡、成都天府通这两家在 NFC 公交卡领域可以说是人人皆知的「硬骨头」,但如果说 OPPO、华为、小米等国内厂商能搞定,那这个问题的根源至少有一半还是在三星和 Apple 这边的。
尽管在 Samsung Pay 和 iOS 钱包中可以通过开通带有「交通联合」标识的、其它城市的交通卡来使用,但这种方式并不能像 MIUI 公交卡那样享受与实体卡一样的乘车优惠和 1 小时内免费换乘,每次使用时反而会让人更加不爽。
一番思索,我想起了之前不知在哪里刷到过的一条有关「超级 SIM 卡」的新闻。通过搜索引擎检索后,发现重庆移动也在今年年初发布了适用于重庆畅通卡的超级 SIM 卡。于是愚人节的第二天,本着「今天大家应该没什么谎言可说」的心态,我带着 Galaxy S22 来到了移动营业厅。
注:其实前一天的愚人节我已经去过一次,因为当时带的是 iPhone,被拒绝了。
超级 SIM 卡的办理流程四舍五入可以看作是更换号卡,套餐、电话号码都不会更改,但需要在原有资费的基础上额外开通一个 1.9 元/月的「移动权益超市黄金会员」合约包——不清楚是不是营业厅业务员刻意拉 KPI,但想了想价格不贵我也就答应了。
换上超级 SIM 卡之后,手机这边还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设置。首先需要保证超级 SIM 卡在 SIM1 卡槽,然后在 NFC 设置中将默认钱包(One UI 中叫做「默认 NFC 方式」)更改为「使用 SIM 卡钱包),最后去应用商店下载一个「重庆移动」的 App 并进行充值即可。
仅仅是这些设置,超级 SIM 卡就将我手里的 iPhone 13 Pro 和 Google Pixel 5 排除在外,前者 NFC 功能不够开放,后者并没有在系统设置中提供修改默认 NFC 方式的相关设置(也是很奇怪)。最后这张 SIM 卡的使用权就落在了三星 Galaxy S22 这种国内交通卡支持有限的 Android 手机上。
超级 SIM 卡的使用过程要比手机内置的 NFC 交通卡更加无感,甚至无感到缺少反馈、一开始让人觉得不适应的地步。坐地铁时将安装了超级 SIM 卡的手机往闸机上一靠,马上就能看见闸机上出现刷卡成功的提升,金额、扣费也与实体卡片相同,但手机这边却不会有任何提醒。所以尽管使用方便也能享受到优惠,使用超级 SIM 卡还是得对卡内充值的余额做到心里有数。
另外,超级 SIM 卡也支持在手机断网、没电的情况下使用。如果你也有类似的需求,不妨去本地营业厅咨询一下,至少从媒体报道来看,超级 SIM 卡在很多地方都有出现过,而且不只一家运营商做过。
@路中南:moto edge s pro- 参考价格:1800 元(半年前)
- 入手渠道:朋友二手
也就前两周性情大变,开始疯狂出手手里的设备,这台尘封在抽屉半年的 moto edge s pro (下简称 edge)也一度被我挂上闲鱼,最后不了了之只能沦为自用,但一用起来发现,这可能是 2021 年 Android 手机中我最为满意的一台。
一台 Android 手机对我来说,系统干干净净是最起码但又很难被满足的需求。edge 的国行系统本身就已经相当精简,随后又被我解锁刷往欧版系统,后者除了来自 moto 的功能组件外就只有 Google 的服务套件,媲美 iOS 的干净;传承下来的 moto 手势实用不含糊。而解锁本身允许我继续使用 Magisk 对系统进行深度定制,一台搞机玩家的爱机就这样诞生了。
除了 Play Store 内的商店,系统里找不到任何广告或推荐横幅
早年我见到一位读者曾有言,大意是 iPhone 的优势是开箱即用,良好的系统软件质量可发掘硬件潜力;而 Android 这边出厂只能发挥部分潜力,而开放性又使得用户可以自行挖掘达到更高上限的潜力。
这台 moto 可能就是其中一例。五倍的潜望式长焦镜头和一亿像素主摄是非常动听的营销词汇,而在实际使用中这两者的可用性低到可怕,哪怕是室内光线良好的情况下,ISO 也经常会飙到四五千,即便如此快门速度还是慢得吓人。刚好家里来了只黑猫猫,但永远只能拍出一团模糊的黑影。如果能借助算力提前取帧进行合成,效果应该会比原厂相机好不少,这时我就想起了各类经过改装的 Google Camera。效果立竿见影:
ISO 1104,快速速度 1/33s,5 倍潜望式长焦拍摄多动工友点点
除了打造干净系统、无过分锐化的可用长焦功能,edge 的特色功能 Ready For 我也非常喜欢,它允许用户将连接到 PC 的 edge 作为外置设备(如摄像头),也可以将 edge 连上显示器呈现出键鼠使用的桌面 UI,类似于三星的 DeX 或锤科的 TNT。Ready For 从完成度上来说虽然不及 TNT,但已经可以和 DeX 不相上下、并轻松兼容 4K 显示器。如果你像我一样通勤带笔电回家只是为了看看视频、浏览网页,我会推荐 VLC、Youtube 等视频应用或是 iceraven、kiwi browser 等支持拓展的浏览器应用和键鼠套装搭配。
这台 edge 确实不适合大多数人,却是除 Pixel 外少有的能够带来纯净、有特色的系统体验的手机,骁龙 870 也能保证日用流畅,机身做工精致(这一点太难拍出来了),我和我的朋友老白都很喜欢。但这并不意味着完美:这块 144Hz 带类 DC 调光的屏幕最低亮度偏高、最高亮度偏低,还有单扬声器配置,最后就是非素皮版本的后盖在单手握持下过于光滑,难以抓握,双手使用的话手感其实不错。
@Lincoln:Gosund CP1-H HomeKit 智能插座- 入手渠道:淘宝店铺(疑似工厂店)
- 入手价格:79 元一个
啊,终于到手了
这是我买到 HomeKit 插座以后唯一的反应。
熟悉 HomeKit 产品的朋友一定知道 HomeKit 插座这个「看起来没用」的产品线,不仅适用范围基本没有,而且真的要搞智能插座直接买个智能插座面板不是更好。我之前装修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所以给全家(除浴室内)的插座全部配备的是如下图那样的智能插座面板。
家庭电器总是会越买越多,一不留神装修时预留的电位就会有不够用的情况,只能用上接线板提供更多的电位。智能插座面板这时就带来了一个新问题,我只要关闭智能插座面板,整路接线板都会断电;以我这里购买 HomeKit 插座之前的情况为例,我装修时书房里的书桌边预留了 4 个电位,我现在书桌上放了两台显示器、一个 HomePod、一台台式机、一台 MacBook Pro 、一个桌面拓展坞、一个大功率桌充、一盏台灯以及屏幕挂灯,无论怎么排列组合都免不了要用接线板,这时直接关掉整个智能插座面板可能会让我其他需要始终在线的设备比如 HomePod 或者台式机直接关闭。
不难发现那么多设备中,经常要开关的设备实际上只有那盏台灯和屏幕挂灯,台灯由于自带联网功能所以早已经被我用 HomeBridge 接入到家庭中了,而屏幕挂灯我想着每次坐下来手动开就行了。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盏明基的屏幕挂灯的控制器在我买到手的一年时间中已经用掉了 3x4 总计 12 节 7 号电池了;在某次得知屏幕挂灯会记忆断电之前的状态以后我就决定把这盏屏幕挂灯接入到家庭中了,一方面是为了减少电池的使用可以进一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则是可以类似 这篇文章 里一样通过打开显示器自动打开屏幕挂灯。
本来在买之前下定决心非 Thread 协议不买,但比起国外丰富的智能插座产品线,国内的 10A 智能插座可能因为销量的关系,不仅没货甚至普遍都停产了(经销商原话)。唯一能通过正经渠道买到的智能插座就是在 Apple Store 官网购买小燕的 Zigbee 版本,但是小燕的智能插座不仅体积巨大而且需要额外再购买一个桥接器。国外版本的智能插座不是没有宽电压就是不符合国标要求,真的要用可能前后都要加转换插头,以及考虑到用电安全因此我没考虑海淘智能插座。
某橙色软件上虽然有第三方商店再售那些已经停产的智能插座,但是由于库存的关系一个比一个贵。直到看到了这个只要 79 的 GoSund 智能插座,当时还和 Estralla 吐槽这不会是 DIY 的插座然后标了个「Work with HomeKit」吧,结果被官网的 认证信息 打脸了,下了单客服告诉我要等要 4 月底才能到货,没办法这款产品是为数不多的能买到的智能插座了,那就等吧。
这款 GoSund 的智能插座千等万等终于到手了,让我发出了开头的感叹。这款产品体积真的算得上小巧了,插上以后并不会影响到插线板左右和对向的插座;接入 HomeKit 的方式也是采用的 2.4Ghz Wi-Fi 无须使用桥接器,在短暂的 16 个小时的使用过程中也暂时没有发现断线的迹象。需要注意的是,HomeKit 中开关时还是比较容易听到来自智能插座的内部线圈闭合时的咯哒声。
HomeKit 中一个插座可以额外显示成风扇、灯等另外两种类型,而灯、风扇也可以选择对象类型下的图标,方便适配日常生活中更多的需求。这个插座我一次购买了三个,除了用在屏幕挂灯上我还打算给家里的非智能落地风扇也装上,春夏交季的夜晚再也不怕热醒要起床开电扇的情况了。
最后,在我看来智能插座和智能插座面板更适合那些有「记忆」功能的电器即开即用,比如屏幕挂灯、传统机械的风扇灯;需要手动调整的电器这个功能,一定是要走过去调整的,「智能化」插座可能没那么有用。而家中有小孩的朋友也可以考虑这类产品,在不使用的时候就可以做到远程断电,而且小孩也不能通过物理按钮打开。至于「省电」这个功能我可能不太认同,比较现代电器的待机耗电量都已经非常低了,方便反而更好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