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本部分的正文是七个自然段。马克思在大标题下面的两行例子,我没有计入正文段落。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z量商品A=u量商品B,或=v量商品C,或=w量商品D,或=x量商品E,或=其他

(20码麻布=1件上衣,或=10磅茶叶,或=40磅咖啡,或=1夸特小麦,或=2盎斯金,或=1/2吨铁,或=其他)

案,这两个例子正是在上文马克思所说的简单价值形式的展开说明。上面的是字母表示,下面的是具体实例。】

资本论的研究内容(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1)

(1)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

现在,一种商品例如麻布的价值表现在商品世界的其他无数的元素上。每一种其他的商品体都成为反映麻布价值的镜子。[注:因此,如果麻布的价值用上衣来表现,我们就说麻布的上衣价值。如果麻布的价值用谷物来表现,我们就说麻布的谷物价值,依此类推。每一个这种表现都意味着,在上衣、谷物等等的使用价值上表现出来的是麻布的价值。“因为每种商品的价值都表示该商品在交换中的关系,所以根据它用来比较的商品,我们可以称它的价值为……谷物价值、呢绒价值;因此,有千万种价值,有多少种商品,就有多少种价值,它们都同样是现实的,又都同样是名义的。”(《对价值的本质、尺度和原因的批判研究,主要是论李嘉图先生及其信徒的著作》,《略论意见的形成和发表》一书的作者著,1825年伦敦版第39页)这部在英国曾经轰动一时的匿名著作的作者赛·贝利以为,只要这样指出同一商品价值具有种种不同的相对表现,就消除了规定价值概念的任何可能。虽然他十分浅薄,但却触及了李嘉图学说的弱点,李嘉图学派例如在《韦斯明斯特评论》上攻击贝利时流露的愤激情绪,就证明了这一点。]【案,首句是对前面例子的一个概述。这里例子的特点是一个商品可以有大量的价值表现,因为他可以和大量的甚至是无限的商品交换。这里是“一对多”的思路模式。】这样,这个价值本身才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案,展开模式的理论意义。无差别的前提是普遍的联系。】。因为形成这个价值的劳动现在十分清楚地表现为这样一种劳动,其他任何一种人类劳动都与之等同,而不管其他任何一种劳动具有怎样的自然形式,即不管它是物化在上衣、小麦、铁或金等等之中【案,任何一种其他人类劳动都与之等同。等同,普遍联系,无差别。三个同级别的概念。这一句仍旧是在 说一对多。只不过这个多都与一相等。】。因此,现在麻布通过自己的价值形式,不再是只同另一种商品发生社会关系,而是同整个商品世界发生社会关系【案,同所有的一相等,就是同整体发生联系,这里不再是一对多,而是一对整体。】。作为商品,它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公民【案,相当于一个元素的性质。是整体中的一个元素。这是个体和整体的角度。】。同时,商品价值表现的无限的系列表明【案,注意,这里是无限系列。】,商品价值是同它借以表现的使用价值的特殊形式没有关系的【案:商品价值同使用价值的特殊形式无关。此时,价值的普遍性,必然性就表现出来了,即价值的独立性就表现出来了。抽象价值的独立性的表现是借助这种价值表现的无限性而表现出来的。在这里,抽象的,无限的,却又是表现的。抽象的不是不可捉摸,不是不可表现,纵然是无限的,也是依然可以表现的。这个表现不是幻象,不是佛教的空无。此小自然段的意思是在写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为无限后,单个价值表现的商品和对立面的表现价值的商品的关系。】。

在第一种形式即20码麻布=1件上衣中,这两种商品能以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可能是偶然的事情【案,偶然的关系。商品的简单价值形式,是偶然的关系。】。相反地,在第二种形式中,一个根本不同于偶然现象并且决定着这种偶然现象的背景马上就显露出来了【案,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从偶然性过渡下来。但是这句只是说决定偶然,而没有点出是什么,所以就看下面的句子。但既然决定偶然,那么下面肯定就不是偶然了。】。麻布的价值无论是表现在上衣、咖啡或铁等等无数千差万别的、属于各个不同所有者的商品上,总是一样大的【案,单纯从数量看。重点是一样大。】。两个单个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偶然关系消失了【案,偶然性消失。因为表现者表现了相同的内容。】。显然,不是交换调节商品的价值量【案:这是非常关键的话:不是交换比例条件商品的价值量。既然表现的商品所表现的价值量都一样,那么比例的问题就取消了。】,恰好相反,是商品的价值量调节商品的交换比例【案,商品价值量条件交换比例,就是调节交换价值。当然,等价物的量由商品的相对价值调节的看法马克思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即“=”后面的价值量是由前面的麻布决定的。很有意思的是,从这里可以看出,整体的情形是由个体的元素的质和量决定的。在这里,单独的个体其实各个都是相似的。个体是整体元素的代表这样的意思就包含在其中了。这个可以决定整体的个体是标准化的个体。 另外,在这里,个体决定整体的思想,是因为整体是个体的表现。个体通过整体这个表现与其他个体相同。】。

资本论的研究内容(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2)

(2)特殊等价形式

每一种商品,上衣、茶叶、小麦、铁等等,都在麻布的价值表现中充当等价物,因而充当价值体【案,多的一方在这里代表等价物。】。每一种这样的商品的一定的自然形式,现在都成为一个特殊的等价形式,与其他许多特殊等价形式并列【案,因为自然形式而彼此成为特殊。等价物们彼此之间是不同的。】。同样,种种不同的商品体中所包含的多种多样的一定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现在只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同样多种的特殊的实现形式或表现形式【案,众多的具体,现在都是一般了。而且此时具体也成为形式,具体成为一般的形式。上一句是彼此不同,此一句其实是彼此相同。彼此不同是因为彼此都是具体,而此处彼此相同也是因为具体,但是这个具体却是一般的形式,外表,皮毛。从而单纯形式可以多样,而本质则始终如一。但是这一切都是又因为是和一个某物相对立而存在。在这里是和对立面的相对价值对立而存在。表现,和本质,不是天然就存在的范畴,而是发展中开始出现的范畴。】。

(3)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

第一,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是未完成的,因为它的表现系列永无止境【案,永无止境,则不能尽说出来。不能尽表。“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即是等价物,=号后面的。】。每当新出现一种商品,从而提供一种新的价值表现的材料时,由一个个的价值等式连结成的锁链就会延长【案,补充前面一句的意思。】。第二,这条锁链形成一幅由互不关联的而且种类不同的价值表现拼成的五光十色的镶嵌画【案,还是彼此不同,但是却还得都凑在一起组成商品世界。】。最后,象必然会发生的情形一样【案,必然会发生。】,如果每一种商品的相对价值都表现在这个扩大的形式中,那末,每一种商品的相对价值形式都是一个不同于任何别的商品的相对价值形式的无穷无尽的价值表现系列。【案,这里是相对价值形式的扩大了。这是对于一种商品作为等价形式而言的。扩大的结果是彼此不同,必然混乱。】——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的缺点反映在与它相适应的等价形式中【案,等价形式也不同。相对价值不同,等价形式也不同。】。既然每一种商品的自然形式在这里都是一个特殊的等价形式【案,特殊的的等价形式,重点是特殊的。】,与无数别的特殊等价形式并列,所以只存在着有局限性的等价形式【案,有局限性。特殊的,有局限性的。】,其中每一个都排斥另一个【案,彼此排斥。】。同样,每个特殊的商品等价物中包含的一定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都只是人类劳动的特殊的因而是不充分的表现形式【案,深入补充。特别是“人类劳动的特殊的因而是不充分的表现形式”。对应局限性。】。诚然,人类劳动在这些特殊表现形式的总和中,获得自己的完全的或者总和的表现形式【案,只是总和的表现。这是没有内在联系的,彼此排斥的,勉强的,包里归堆的总和。】。但是它还没有获得统一的表现形式【案,缺乏统一的表现形式。可以说缺乏统一的表现形式才是主要的缺点。】。

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只是由简单的相对价值表现的总和,或第一种形式的等式的总和构成【案,什么是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这句话如果放在本部分的开头就好了。】,例如:

20码麻布=1件上衣,

20码麻布=10磅茶叶,等等。

但是每一个这样的等式倒转过来也包含着一个同一的等式:

1件上衣=20码麻布,

10磅茶叶=20码麻布,等等。【案,细读前文,我觉得扩大的价值形式,马克思就是说这种倒转过来的例子。因为如果是上面20码麻布在=号前面,那么只有等价形式扩大了,而相对价值形式没有扩大。如果相对价值形式扩大,则自然得将上面的等式翻过来,让等价形式的商品成为相对价值形式的代替物。而且前面已经提到了等价形式的扩大,此时自然该提相对价值形式的扩大,双方都扩大,才是价值形式的扩大。

事实上,如果一个人用他的麻布同其他许多商品交换,从而把麻布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其他的商品上,那末,其他许多商品所有者也就必然要用他们的商品同麻布交换,从而把他们的各种不同的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同一个第三种商品麻布上。【案,这是必然的。】——因此,把20码麻布=1件上衣,或=10磅茶叶,或=其他等等这个系列倒转过来,也就是说,把事实上已经包含在这个系列中的相反关系表示出来,我们就得到:

C.一般价值形式

资本论的研究内容(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3)

这个第三部分的开头就是本部分的结尾。这样,本来是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现在则反过来成为相对价值形式了。这样就成为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了。然而,一旦进入到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则成为一般价值形式,一个特殊的商品成为普遍的可以起等价作用的物体。最后这一自然段是极为紧密的衔接。这小部分是通向货币的重要环节。

资本论的研究内容(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