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咖说历史

一个普通的渔村姑娘,却被人称作偷渡女皇,甚至被奉为“在世菩萨”,建立了在世界上都影响深远的偷渡帝国。有人咒骂她践踏法律的底线,有人却为她鸣不平,毁誉参半的人生到底是什么样的传奇?故事还要从1993年一艘漂泊在海上的货轮说起。

1、

1993年,在纽约市附近的大西洋上,一艘大约50米长的小旧货船因长期被海水浸泡而生锈,从外观上看得出又老又破,能否正常货运都令人怀疑。然而不同于外表的破败不堪,船里竟然还能挤满将近三百名乘客。

人群的拥挤导致船舱内基本没有活动空间,人与人的近距离接触更是让船里充满着难以言明的恶臭,浑浊昏暗令人感到非常不舒服。

郑翠萍孩子在哪个国家(从村姑到唐人街)(1)

这艘船已经行驶了将近四个月。这些旅客大多数都来自福建,在这四个月里,蜷缩于这狭小的空间里从未出去过,甚至不能去甲板上透气,因为他们见不得人。

很多人的家庭并不富裕,在福建只是收入少得可怜的农民,素质和文化程度也不高,因此看不顺眼了会在船舱里打架斗殴。相比于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更多的是因长期的漂泊和不见天日所带来的苍白脸色和无力疲劳的身躯。

这些人宁愿花四个月遭受这样非人的生活,并不是对生活放弃了希望。相反他们满怀雄心壮志,为的就是去美国闯出自己的新天地,迎来自己的新生活。

在这漫长而曲折的旅途中,他们不惜冒着丢掉性命的风险。有人会在密不透风的船舱最底层活活闷死,有人因为承受不了直接跳船,那些幸存下来的人也要继续经历多达一年的漂流生活。

郑翠萍孩子在哪个国家(从村姑到唐人街)(2)

这艘船名为“金色冒险号”,历经艰难终于到达纽约附近的港口后停留了将近两周,没有任何行动。原本由“萍姐”安排好的福清帮的接应人一直没有出现,谁曾想福清帮的接应人在帮派争斗中,连中数枪后自身难保,早已经逃走了,生死难料。

等了两周后,剩下的食物与燃料已经无法继续维持下去,船舱里等待新生活的人们越来越焦急,最后只能选择游泳上岸。不会游泳的人要么溺死,要么在船上等死,会游泳的人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游向远方他们心中的灯塔。

面对着未知和旁边同伴的尸体,人们脸上充满着恐惧。将近三百人在夜晚的海面上纷纷跳船,如此壮观的景象惊动了港口上的海关和移民局,即使及时赶到仍有十几人溺亡。

这艘极度超载的货轮和所有偷渡的人都被扣押,之前从未有过规模如此之大的偷渡货船。于是美国警方对此事投入了高度的重视,发出全球通缉令,势必要将“金色冒险号”背后的主谋蛇头抓获。

郑翠萍孩子在哪个国家(从村姑到唐人街)(3)

经过层层搜刮,警方收集了所有的证据,凑成了一个模糊的轮廓:华人女子“萍姐”。但是警方依旧不知道“萍姐”姓甚名谁,只知道她也来自福建省,那么很可能也是偷渡来美国的非法移民者。

萍姐在纽约华埠落脚,因为那里近一半的人口都是移民来的,合法与非法的人组成了复杂的唐人街。萍姐就在这里有一家百货商店和酒楼,平时并不特别,穿着朴素和普通妇女别无二致,很难直接找到萍姐的藏身之处。

2、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美国警方低调地突袭了萍姐经营的酒楼和商店,但一无所获。他们赶来时,已经没有萍姐的半分痕迹。此时的萍姐得到了消息,在“金色冒险号”出事后已经偷偷溜到了福建沿海的一个小渔村。这名混迹在皇后区,名头响彻唐人街的偷渡女皇,真名郑翠萍。

在她庞大的偷渡帝国中,90%的福建同胞都是通过她进入美国的。1980年初,郑翠萍开始谋划走私。最开始规模很小,郑翠萍亲自回国,选择十几名有意愿到美国的同乡,组织他们偷渡。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上郑翠萍的船就要交一万八千美元定金。在那个还并不发达的年代,这可是一笔巨额费用,不少人有心去也承担不起这笔巨款。

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移民的涌入,佣金已升至3万美元。如此高昂的成本费用也阻止不了很多人的“美国梦”。在他们看来,无论如何,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值得付出高昂的代价。据统计,郑翠萍至少帮过三千名非法移民进入美国,由此获利至少四千万美元。

郑翠萍孩子在哪个国家(从村姑到唐人街)(4)

灰色但又普遍存在的偷渡情况在皇后区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时代记忆,而复杂又神秘的唐人街更是连接着所有的一切。萍姐与这些偷渡客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个卑微平凡的生命满怀着对美国光明的希冀,一批又一批地乘上那艘“开往天国”的货船,在异国他乡丢小从前的贫穷,向着比在中国更容易抓住的富裕生活努力着。

3、

一开始,萍姐并不是这么声名显赫,她不过也只是来自福建一个小渔村的普通女孩,家庭并不富裕。小渔村多山靠海,大部分村里人都是靠捕鱼和种田为生。郑翠萍从小就心思敏捷,眼光精准,天生有着领导风范。

不同于其他同年龄段的女生,她不喜欢化妆打扮,她和男孩子一样天天在村里跑,遇到有人欺负同伴就打抱不平,为人仗义。

郑翠萍虽然一直帮家里干农活,和父亲一起下海,但依旧只够维持生活,很多时候吃口饱饭都是件很奢侈的事情。郑翠萍自小做什么事就有效率,在帮母亲种地的时候都会学习怎么安排时间,让效率更高。然而,一切都在郑翠萍十五岁的时候开始转折。

那个时期,美国的淘金热盛行,自然也传到了中国少部分地区。于是,很多中国人顺着这股潮流希望前往美国改变自己,说不定能逆袭发一笔横财。

郑翠萍父亲郑济良同样受到了影响,在纽约港的一站停靠时,趁乱偷偷跳下一艘货船,跟着人群踏入了这片之前没来过的城市。来到美国之后,在曼哈顿的华人区度过了之后的大部分时间。

郑翠萍孩子在哪个国家(从村姑到唐人街)(5)

郑翠萍的父亲慢慢在美国扎稳脚跟,每个月都会给家里寄生活费和信件,表明自己在美国生活的很好。信中的内容让郑翠萍觉得,在美国似乎比在这个小渔村更容易赚钱,于是24岁的时候,郑翠萍和丈夫离开了村子,决定先去香港发展一段时间。

那时的香港自由贸易、出入境方便,很多人都在那里看准时机发了横财,高楼拔地而起,这样的繁华让郑翠萍心生向往。

在这种创业浪潮之下,郑翠萍凭借自己天生聪慧,对数字极具敏感。因此在打工攒了一些钱后,自己创办了廉价百货商店和服装厂,经营的井井有条,利润第二年就翻了一番。在香港成功的郑翠萍尝到了甜头,目标转向了美国,希望和父亲一样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幸运的是,有一次郑翠萍在商店里遇到了一对美国老夫妇,她和这对老夫妻谈起了美国,言语间尽是对美国的向往。老夫妻不解为何她这么想去美国,郑翠萍说是为了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主动提出帮她以保姆的身份申请签证。

郑翠萍毕竟在当时算是小有成就的商人,签证官面对她时也提出了同样的疑问,不知道美国为何如此吸引郑翠萍。郑翠萍说到,她从小就知道美国是自由和文明的,她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孩子能接受那里的优秀教育,享受更好的生活。

萍姐如愿以偿来到了心心念念的美国。刚到美国的那些年,虽然靠劳工签证已经拿到了绿卡,但语言不通、身份不合法的郑翠萍,日子依旧过的很艰难。但是郑翠萍为了来到美国付出这么多努力,目的不会那么简单,也不甘于此。

4、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移民政策有所放宽,中国也已经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中美之间的走私产业规模高达30亿美元,这是走私产业的黄金时代。

刚开始郑翠萍的亲戚朋友来联系她,希望能让她帮忙偷渡到美国。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是经济状况艰难,且走不了合法移民道路的农民。

郑翠萍孩子在哪个国家(从村姑到唐人街)(6)

嗅觉敏锐的郑翠萍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很多人想要来美国,那么为什么不把它做成生意呢? 这些好处远远超过了短期商业交易的小利润。

起初,走私路线很复杂。大多数走私者来自福建,他们必须从福州到香港,然后从香港到危地马拉,穿过墨西哥边境。最后,到达美国。

5、

郑翠萍一直亲自接应偷渡者,但从不跟他们套近乎,展现作为带头者的冷静和领导架子。每个游客需要的佣金一分也不能少,亲戚也不能走后门。

如果付不起就要到郑翠萍的地下钱庄借钱,然后在她的商店和餐厅打工偿还。就这样,唐人街著名“萍姐”的名头开始响亮。在她庞大的走私网络中,唐人街的大多数人都向她借钱。

郑翠萍孩子在哪个国家(从村姑到唐人街)(7)

萍姐在唐人街开的第一家店——德信百货

美国餐馆的收入是国内的七倍以上。但因为身份的限制,偷渡客想将打工赚来的钱寄家里,往往行不通的。这时郑翠萍又开始嗅到了利益的味道,声明她可以帮这些人将钱寄到国内。果不其然,来找萍姐的人络绎不绝。

1989年,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偷渡服务一条龙,郑翠萍花300万元在唐人街买下来一栋大楼,专门用来洗钱。郑翠萍生意的火爆程度甚至高过就在对面的中国银行。

到20世纪80年代末,萍姐的财富最少有几千亿美元。巨大财富的背后,是这些农民的辛酸。没有钱买土地,种地只能种一辈子没什么出息。

进工厂也只是用命换钱,没有什么能给他们提供体面的生活和稳定的收入。而偷渡移民到美国是他们“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唯一选择。

6、

“萍姐是个好人”,萍姐所帮助过的偷渡客,福建的同乡村委会主席,甚至后来的美国反走私专家都对她做出了这样一句相同的评价。即使站在不同的对立面,但为什么偏偏她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赞赏”?在走私偷渡的产业里,萍姐这样的决策者被称为蛇头,偷渡的人们是人蛇。

偷渡本来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事情,风险重重。如果偷渡者在中途死了。那就是他们的命运,普通蛇头不会去管。然而萍姐不一样,他会给不幸丢掉性命的人的家里人,一笔数目不小的安置费。

郑翠萍孩子在哪个国家(从村姑到唐人街)(8)

另一方面,她经营的是非法生意,用人对金钱的渴望赚钱。如果有人不付钱或者违约,她会找手下的人将欠钱的人折磨殴打,甚至至死。这在法律的角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人贩子。

7、

然而,作为偷渡皇后的郑翠萍也有害怕的东西,她并不是这个地盘的老大。20世纪80年代的唐人街充斥着帮派,任何在唐人街做生意的人都必须向不同地区的不同帮派支付保护费。

当年她的服装店刚开张,就有人来使坏。萍姐以为这个人是要钱,于是给他包了个红包,但没想到这个人扔了红包直接破门而出。第二晚,服装店的招牌就被砸了,连着一个月被砸了两次。

郑翠萍孩子在哪个国家(从村姑到唐人街)(9)

真实的萍姐

最可怕的是华人流氓曾经侵入萍姐姐家,像强盗一样进行了欺诈。有一次,他用枪指着萍姐十几岁的女儿。萍姐一个人站在孩子面前,请求可以拿枪对着她,但放过孩子。

那之后生意稍微好了点。郑翠萍和她的丈夫买了东百年汇的榕信酒店。但是,楼上的会计师、律师也纷纷被派系勒索。

日夜提心吊胆,显然不是办法。于是郑翠萍主动找到福清帮的头目合作。福清帮干的是贩毒、抢劫、绑架为主的勾当,虽然势力强大但收入却并不足以维持整个帮派的生活。福情报的头目是个年轻人,胆大,头脑清醒。

他向萍姐索要七十五万酬金,萍姐点头。在收到酬金后亲自打电话给萍姐道了歉,萍姐并没有在意,说大家都是合作伙伴,不必计较过去的事。

从此,萍姐的偷渡生意多了一大帮手。福清帮的人会从海岸接应偷渡来的人,再带到萍姐的地盘里。黑帮凶神恶煞,臭名昭著,很多偷渡和欠债的人都不敢坏规矩,只能乖乖听话。

8、

偷渡对福建当地人而言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成王败寇就在一线之间。成功的人在家乡置田建家,失败者身首异处,真正是一场以命相搏的豪赌。这些前往异国的人们,不仅得到了物质上的收获,还带来了文明生活。

郑翠萍孩子在哪个国家(从村姑到唐人街)(10)

萍姐发达后,不忘从小长大的家乡,首先就在家乡村里建了公共厕所。后来修建了十里八乡附近最好的剧院。因此,3%的死亡几率,50%的成功几率,相当于200%的收入。

在家乡,萍姐建了一幢四层住宅楼,房屋高大华丽,还在村里办英语培训班。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个丰富的天堂世界冲击着每一个村民的眼睛和心灵。除此之外,村里还有一个设备完善的养老院,是萍姐花了一百万元建造的。

所有在纽约的福建人都为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使家乡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而感到自豪。通过平姐偷渡到美国的福建村民,经过多年的奋斗和积累,也开始为大洋彼岸的福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做出贡献。在整个福建的亭江镇,水泥路、老人院和豪华门廊几乎是每个村庄的标准配置。

而每一个在家乡建了高楼却住在纽约的福建人都知道,这一切的起点就是“活菩萨”萍姐。村民们通过萍姐出国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这也为萍姐的走私生涯奠定了基础。

9、

萍姐在她的家乡和美国唐人街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人物,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口偷渡行业的黑暗地带。她几乎清空了福建省的一个小村庄,做了无数非法的事情,与黑手党勾结,导致偷渡者死亡。但凡事都有两面性,不可否认的是郑翠萍确实帮助一些村民从贫困脱离出来,走上了小康生活。

郑翠萍孩子在哪个国家(从村姑到唐人街)(11)

影视剧《危险旅程》中的女老大原型就是萍姐

至今仍有人为郑翠萍拥护,说她在道德的角度是善良的,不是那么无恶不作的人。不管萍姐在外人的心里印象如何,对于家里人,萍姐是不称职的。就说小儿子就很少能见到母亲。

萍姐逃回渔村后,就在家乡和香港之间徘徊,像一个最普通的母亲一样照顾儿子的日常生活。然而,当萍姐握着他的手时,儿子就会不知不觉地挣脱冷漠和反抗。

萍姐以为这一切都可以弥补有更多的陪伴,但没想到时间不等人。

10、

驻香港领事馆官员正在处理绿卡的丢失事宜,其中一张绿卡属于郑翠萍年幼的儿子。这位官员被“偷渡女王”耸人听闻的名声吓了一跳,立即向香港警方报案。警方非常重视这次逮捕行动。这可能是抓到萍姐的最后机会了。

他们以丢失绿卡为借口,通知持卡人到香港国际机场办理手续。数十名执法人员埋伏在机场候机楼等待她的到来。没想到萍姐的小儿子来得晚,竟然是她自己乔装打扮走进了机场。她戴着假发,化着精致的妆,带着三本假护照。

可执法人员一眼辨认出她的眉眼,迅速地实行抓捕。2005年,纽约法院公开审理此案,郑翠萍年纪很大,黑头发混着很多白发,很多乡亲特意前来旁听。福清黑帮头目和下属此刻都成为证人指证萍姐的行为,当初的合作伙伴仿佛是个笑话。

郑翠萍孩子在哪个国家(从村姑到唐人街)(12)

在萍姐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自我陈述后,法官认为,郑翠萍把人的欲望当做赚钱的工具,在法律上来讲没有任何理由能为她开脱,最终判决以走私罪判处35年监禁,郑翠萍哑口无言,心里知道,她再无翻身机会。

11、

判决结果发表后,意想不到的是,受到郑翠萍帮助的偷渡客们纷纷表示,如果萍姐被处死了,他们愿意替萍姐执行刑罚。多数人联名提交请愿书,请求法官再审。这自然动摇不了最后的结果,风光一时的萍姐最终入狱。在牢狱中,萍姐的身体陷入了低谷,最后于二零一四年死于胰脏癌。

郑翠萍孩子在哪个国家(从村姑到唐人街)(13)

2014年5月23日,周五,在纽约唐人街,65岁的郑翠萍的葬礼传统而隆重。郑翠萍的孩子和其他被她帮助过的人,租了160辆黑色林肯汽车来悼念她。很多福建华侨不时演奏着哀乐。曾呼风唤雨的萍姐死了,一个偷渡时代也结束了。

现在的二十一世纪,中国越来越强大,人们不再过度吹捧美国的自由与民主,而是认清美国梦虚假的面孔。萍姐成了纽约华人的江湖传说,至今仍有福清帮的成员接管了郑翠萍创造的蛇头产业,偷渡活动依然在法律的阴暗面进行着。

12、

那一年,目睹了萍姐葬礼的偷渡生涯的黄金冒险号的旅行者们,现在也有一半留在了美国。在经历了生死灾难之后,他们千辛万苦来到了美国,生活在社会底层,在惶恐中每天都在忙碌着。虽然他们各自有不同的生活,但相同的是他们为了改变生活,背井离乡甚至命丧深海。

不同于这些一个个奔入“美国梦”泡沫陷阱的人们,郑翠萍死后,她的弟弟郑美阳仍然住在大洋彼岸的小渔村。姐姐生前很忙地漂泊,很少团聚。父亲很早就在美国停留了,但他这辈子从没见过这个人。祖父很早就去了南洋。

郑翠萍孩子在哪个国家(从村姑到唐人街)(14)

至今没有找到坟墓。所有曾经一起生活的家人如今就剩下他一个,孤独地继续看着一个个为了“美国梦”奔走的同乡。

郑翠萍所作所为从法律上来讲是无法无天,但从人性角度而言,郑翠萍所做的只是反映了千百万贫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毁誉参半,无法绝对地评价她到底是对是错。

不论如何,如今美国唐人街那些走私团伙已经不像那个时代那样猖獗,那样的时代就如同那些偷渡过程,千千万万没有在美国留下自己姓名的偷渡客们一样,在大西洋的海里随着“金色冒险号”的遗骸永存海底。如今,中国越来越强大,“蛇头之母”的故事虽然很传奇,但是法外之地,终究是禁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