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役。
泸定桥全长百米,红军到达之时,桥上的桥板大部分都已经被敌人拆掉了。
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央军事委员会当机立断,迅速夺取泸定桥。
泸定桥对面,是国民党以机枪和炮兵各一连人马组成的高密集火力,目的就是为了封锁红军登上泸定桥桥面。
红军内部进行了战斗动员之后,就选出了22名勇士组成了夺桥突击队。
不知后来,飞夺泸定桥的这22勇士各自的结局如何?
红军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于康熙四十四年动工兴建,由13根百余米的大铁链组成,横跨在大渡河之上,是四川内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泸定桥的桥身便是由这13根铁索和桥上的木板组成的,整个东西桥台之间,净跨百米,桥的宽度不足三米,踏上桥面之时,整个桥身都如泛轻舟一般起伏摇晃,而桥下便是奔流不息的大渡河。
大渡河自北向南而去,水流湍急,两岸是悬崖峭壁,险峰兀立,地势险要。
太平天国石达开一生鲜有败绩,却在1863年转战四川时败于此地,全军覆没。
1935年5月25日,红军在巧渡金沙江之后,决定继续北上,准备从大渡河进入四川西北部。
在得知红军的计划之后,国民党便决定派兵围堵红军。
在派了两个团的兵力防守泸定桥之后,国民党后来又派了两个旅过去增援,目的就是为了将红军消灭在桥头上,就连在大渡河对面也安排了川军把守。
红军的人数有好几万人,但能够用于渡河的工具却只有几只小船。
想要用这几只小船把红军全部都送到河对岸去,最快也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才够。
然而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红军正处于生死危急的关头。
若一个不慎,便有可能全军覆没。
毛泽东等几位中央领导人在经过研究后,便当即作出了决定:势必要夺取泸定桥。
5月28日,红四团黄开湘团长及杨成武政委便接到了军团命令:要用最快的速度和坚决的手段,于明天完成夺取泸定桥的这一光荣任务。
此时距离29日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的时间了,然而红四军距离泸定桥所在的地点却还有二百多里,敌人增援的兵力也正在泸定桥对岸向红军方向行进。
想要顺利完成中央布置的任务,关键就在于赶在敌人的援兵到来之前便夺取泸定桥。
为了革命的前程,红军是必须拿下泸定桥的。
当时红军的战斗部署是由刘伯承和聂荣臻率领的红一团一师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几个军团为左路军,两军队伍夹河而上,夺取泸定桥。
当时的天上还下着大雨,红军便这样一边冒雨行军,一边给战士们作战斗前的思想动员。
为了抢在援军到来之前到达泸定桥,红军既没有停下来休息,也没有停下来做饭,饿了就吃生米,渴了就喝凉水,就这样日夜兼程,在29日凌晨出现在了泸定桥的西岸边。
当时一百米长的泸定桥上面的木板已经大部分都被敌人抽走了,只留下十几根巨大的铁索在桥面上晃晃悠悠的,下方便是浊浪滚滚的大渡河,浪头涌起的时候,差不多都有一丈多高的大浪花,看起来十分瘆人。
在泸定桥对面的东桥头高地上,还有国民党以机枪和炮兵各一连组成的密集火力。
见红军到来,敌人还在桥头放起了火。
在敌人看来,留下这十几条光溜溜的铁索在那里,红军是无论如何也跨越不过来的,然而他们却太低估红军的革命精神了。
29日中午的时候,红军部队一边休整,准备接下来的夺桥任务,红军的干部们也在此时召开了会议,决定先挑选一批勇士,在这场突击战中打头阵。
指挥官还制定了一条挑选的标准:凡是包括连长、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及排长这些干部级别以上的战士,都优先考虑,还有作战勇敢的、立过功的战斗英雄,也要挑出来。
在这些挑出来的人选当中,必须是团员或者党员的身份。
在这样的条件下,红军最终挑出了21位勇士。
在名单公布出去之后,红三连的战士刘金山得知突击队伍当中没有自己的名字,当即便找到指导员,强烈要求参加战斗,并且还咬破了自己的手指,按下血印以表示自己的决心。
刘金山是三连的党支部书记,组织上考虑到他有丰富的近战杀敌经历,最终便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这支突击队伍,便增加到了22位,由二连连长廖大珠同志担任突击队队长。
29日下午四点钟左右,在嘹亮的冲锋号声中,红军的夺桥战斗开始了,黄开湘团长和杨成武政委站在桥头上,亲自指挥战斗。
当时刘金山的身上都挂满了手榴弹,腰间还别着大刀,一边抓着绳索,一边就摇摇晃晃地往桥上冲去。
脚下的大渡河在疯狂地咆哮着,眼前的子弹从脸颊或者耳边飞过,有些子弹打到铁索上,当即便火花四溅、叮当作响,但红军战士却依然无所畏惧。
在敌人一排排的枪口下,有四名战士不幸在枪林弹雨中牺牲了,而后便坠入了一泻千里的江心里面。
但这却并没有把这些勇士们吓倒,反而使战士们夺取泸定桥的信念变得更加坚定。
桥对岸的轻重型武器也是火力全开,通通都对准了桥上的红军战士。
红军的勇士们便这样咬紧了牙关,一边冒着炮火,一边抱着光溜溜的绳索向桥的另一边猛扑过去。
有些勇士身上背着枪跟在战友的后面,一只手上抱着木板,一只手上抓着铁链,一边往桥上面铺木板,一边摇摇晃晃地前进。
国民党的敌人在桥头的另一边,看着红军战士就这样不畏生死地走到了桥中央,竟又重新在桥东头点起大火来,就连铁索上也被敌人浇上了煤油,妄图以烈焰来阻止战士们夺桥。
桥头上瞬间便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战士们的前路就这样被堵住了,就连桥上的铁索也被大火烧得十分滚烫。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熊熊大火,黄开湘团长和杨成武政委对着战士们高喊道,“同志们!这是我们迎接胜利的最后时刻!敌人就要垮掉了!为了党的革命事业,莫怕这大火!冲呀!”
一时间,军号声、枪炮声以及火烧木头的噼啪声,在山涧里响成一片。
眼见突击队队长廖大珠突然从桥头上一跃而起,抓着锁链、踏着桥板,丝毫不顾自己的衣服和头发被烈焰点燃,瞬间冲上了东桥头上,与敌人奋战,勇士们也紧跟着冲了上去,抽出身后的枪支与大刀,与敌人展开了搏斗。
杨成武政委率领的队伍也很快就从桥头那边过来了,这场战斗仅仅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红军便完成了“飞夺泸定桥”的惊险使命。
在打退了敌人的反扑之后,红军还迅速扑灭桥头的大火,占领了泸定城。
激战过后的泸定桥,早已是一副面目全非的模样。
刘伯承元帅事后还在桥面上连连跺脚,感慨万千:“泸定桥啊泸定桥,你可知道,我们为你花了多少心血和精力!”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篇不朽的篇章,这次战斗,亦关乎着当时整个红军的生死存亡。
新中国的“十大元帅”,其中也有七位在红军长征之时经过了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结局
这支由22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伍,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一共有4名勇士在此牺牲。
1935年8月29日,中央军委通报并表彰了“飞夺泸定桥”的突击英雄,并奖励他们一套列宁服、一支钢笔、一本日记本、一个搪瓷碗以及一双筷子。
这些物品在今天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多大的价值,然而在当时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奖品却代表了最高的荣誉。
红军战士们飞夺泸定桥这样一个类似于奇迹的壮举,很快也就传得家喻户晓。
然而因为当时战事频繁,在这些勇士当中,很多人的名字都还没有来得及被记录下来。
一直以来,人们熟知的,也只有突击队长廖大珠和指导员王海云这两位同志。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名叫王永模的同志,便决定去寻找这些突击泸定桥的英雄。
前前后后一共经历了二十多年,王永模同志终于确认了包括牺牲的四名勇士在内的十二位勇士的名字和身份。
其中,牺牲的四名勇士分别是: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的魏小三同志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的刘大贵同志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的王洪山同志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的李富仁同志。
另外还有八位没有牺牲的勇士分别是: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连长、突击队长廖大珠同志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政治指导员王海云同志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党支部书记李友林同志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3连党支部书记、突击指导员刘金山同志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副班长刘梓华同志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特等机枪手赵长发同志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共产党员、战士杨田铭同志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战士云贵川同志。
当时刘梓华同志是第一个被确认下来的。
1975年,王永模带领泸定县委成立的调查小组,在江西南昌走访的时候,在当地的革命烈士纪念馆看到了刘梓华同志的照片。
在这张照片底下关于生平介绍的文字当中,便写到了他当年飞夺泸定桥的战斗。
这一发现对王永模而言是个巨大的惊喜。
遗憾的是,刘梓华早在1951年的时候便已经病逝了。
王永模之后又多方辗转,终于联系上了刘梓华的子女,也从他子女的口中证实了,刘梓华当年便是飞夺泸定桥活下来的18位勇士之一。
因为常年征战,刘梓华身上落下了许多病痛,最终于1951年4月17日在北京因病去世,年仅39岁。
刘梓华的子女还拿出了刘梓华生前的从军日记,日记里也记录着泸定桥战斗时的经历。
1986年,王永模又从当年红四团党总支书记罗华生将军的口中,得知了另一勇士李友林的名字。
李友林是红军战士当中难得的有文化基础的读书人,在上一线战斗之前,还曾担任过师部的文书工作。
在完成飞夺泸定桥的使命之后,李友林还跟着红军队伍继续长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还先后参加过多场战役。
1947年4月至1948年3月期间,李友林在关东公安总局任局长职位。
1955年,李友林在中南海被授予“上校”军衔。
李友林一生戎马,在长征途中,曾在一次在腊子口战斗中小腿中弹,这也是他军旅生涯中唯一的一次受伤经历。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李友林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过。
1997年9月9日,李友林在北京去世,享年83岁。
从2007年的时候开始,寻找飞夺泸定桥勇士的信息便开始在网络上传开了,而后这些勇士的信息也陆陆续续地在世人面前浮现出来。
突击队长廖大珠是江西高安人,他留下的生平资料不多,可以确认的是,廖大珠同志也参与了红军长征的全过程,后来是在1935年的陕北战斗中不幸牺牲。
王海云同志的籍贯不详,但知情的战士说到,王海云也是在1935年的陕北战斗中牺牲的。
赵长发同志除了一个姓名之外,世人也几乎没有找到任何与其相关的资料,就连最后的逝世时间也不详。
杨田铭的相关资料也不多,是一位中共党员,于1963年在上海去世。
云贵川是个来自苗族的小伙子,王永模后来从一些老战士的回忆中,得知了一些关于他的事情。
夺取泸定桥战斗时,云贵川才只有十六七岁的年纪,个头中等,因为常年风餐露宿,因此皮肤也被日头晒得黝黑,但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的,眉骨和颧骨很高。
夺桥胜利之后,他也继续跟随红军的脚步,参加完了长征,后来在腊子口大战中还立下了一个一等功。
在这之后,就再也没有人知道云贵川的消息了。
还有刘金山同志。
在所有的勇士当中,刘金山算是一位比较幸运的人物。
1929年,刘金山参加了赣州当地的农民暴动,之后还加入赤卫队,自此开始了自己戎马一生的战场生涯。
在之后两年的时间里,刘金山还先后入了红军和共产党的队伍。
红军长征之时,刘金山还拖着自己重伤的身躯跟随部队前进。
当时部队是命令刘金山留下来养伤的,但刘金山却执意不肯,说道,“我是一个孤儿,部队就是我的家,让我离开家人,我还能够去哪里?”
凭借着惊人的意志,刘金山便这样连拖带架地跟着长征的队伍行进,而后伤势也开始慢慢地好转了。
考虑到刘金山重病初愈,因此在挑选飞夺泸定桥的突击勇士时,部队并没有将刘金山考虑进去,后来还是刘金山自己“以血明誓”,才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机会。
在全民族抗战的过程中,刘金山所在的队伍一直都是抗战的主力部队。
在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及反五一“大扫荡”等多个战斗中,刘金山不怕牺牲,表现神勇,因此经常而得到上级的表扬。
如此冲锋陷阵,刘金山身上也是受伤无数,经常与死神擦身而过。
其中受伤最严重的一次,便是刘金山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被敌人用刺刀划破了肚皮,里面的肠子也随着喷涌的鲜血一起流出来。
那个时候,刘金山也觉得,自己就要交代在这里了。
好在那时候白求恩的医疗队从这里路过,白求恩冒着被日军轰炸的危险,第一时间给他做手术,而后终于将他从死亡的边缘线上拉了回来。
康复之后没多久,刘金山又继续在抗日战场的最前线战斗,在后来的黄土岭战斗中也立下了大功。
刘金山医生一共经历了将近一百场的战斗,功勋卓著。
1955年被授大校军衔,还曾任过八路军东北辽南分区团长、司令员职位。
1999 年 9 月,刘金山在苏州逝世,享年 91 岁。
参考资料:
新华网:八旬老人寻找飞夺泸定桥22勇士姓名 已确认12位勇士身份
《华夏文化》:飞夺泸定桥”的历史事实
《百姓说史》: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刘金山_罗雪梅
《特稿》:长征精神丰碑永存——记飞夺泸定桥22勇士之一李友林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