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哪位老师

现在考研届各科各老师可谓百花齐放,考研数学到底该选择哪位老师,我想这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是,主流的老师总比一些没什么名气的总体上好一些,毕竟这么多年金字招牌摆在那里,即使是靠营销打出的知名度,这么多年没有倒说明也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对于这些主流老师,我说说我的看法。

考研数学一轮怎么复习(考研数学老师选择)(1)

汤家凤:如果非要让我推荐一个,那必定是汤神无疑了。汤神是那种标准的传统严师,就像高中班主任一样,要求严格,讲课直接上干货,废话很少。而且汤神讲课面面俱到,再细小的知识点他也不会遗漏或者说是让你自己去看这样敷衍。

汤神本身是南大数学博士,专业水平毋庸置疑,讲课这么多年,风格自成一派,条理清晰,你跟着他把笔记做下来,自己复习的时候看起来都感觉很舒服,尤其是中值定理部分,我是十分服气的,居然把这么多变幻莫测的证明题总结出了套路,强无敌。

还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汤神在讲课时候在各种例题中使用的计算手法,不管是基础班还是强化版,他都一直在强调计算的重要性,事实证明这是非常重要的,考研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题目都不难,但计算量是真的不小,而且趋势也是这样。

另外就是汤神的全书也好,1800也好,还是八套卷也好,多少会有一些错误,这个可以理解,这个汤神自己也承认过,因为所有的书都是他自己写的,他说交给别人不放心,再加上他除了辅导考研还要辅导南工大自己学生的数学竞赛,还要搞学术什么的,毕竟精力有限,这一点我觉得大家给予一些理解就好。

还有就是汤神脾气不太好,有时候在微博上会有些对叛国欺诈的事情有言语过激的行为,不过这些都是小事情啦,总体来说汤神绝对是一位值得信赖的老师。

考研数学一轮怎么复习(考研数学老师选择)(2)

张宇:虽然我说了那么多汤神,但是要说考研数学界人气一哥,那还真得非张宇莫属。张宇讲课以幽默著称,对概念剖析十分到位,什么sin狗,去麦当劳买二重积分,点火公式都很形象。而且他比较年轻,跟咱们有许多共同话题,给人感觉很亲近,很多人也亲切的叫他宇哥。

可是张宇的课对于概念讲的很到位,但是对于题型讲解却不够,他教给了你最本质的东西,但是如何去做用却需要你自己去研究。这跟汤神形成鲜明对比,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普遍反馈说基础好看张宇,基础不好看汤家凤。因为我当时基础并不好,看张宇的视频感觉很爽,可是做起题来真的痛苦,于是投向了汤神的怀抱,发现汤神讲的真实用,相见恨晚。

但是当我二战的时候碰到一些题对于概念理解不清的时候,才意识到张宇讲的那些还真是挺精髓的。如果有时间有精力,二人的视频都看看当然是最好的,不行就根据自己基础选一个跟到底就好。

李永乐:这个不需要多言,线代王者,不接受任何质疑。永乐大帝的一本200页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可以说全是精华,排版也舒服,把这本研究透彻,线代这门课就是个弟弟。大帝讲课也是直击要点,只不过语速有些慢,可以适当倍速。

我一开始做第一遍时候感觉这本书也不过如此,没有大家传的那么牛逼,一直到二战的时候做题多了我才意识到这本书有多神,这本讲义加上大帝的视频,你做起题来会发现基本所有的题都是来源于大帝这里,我个人是很服气的。总之线代就跟李永乐。

考研数学一轮怎么复习(考研数学老师选择)(3)

二、关于资料的选择

练习题:首先,数学教材不需要看,除非你提前两年就开始复习,时间充裕,那可以看看教材做做课后习题,其余情况教材都是不需要的,没有什么影响。然后是复习全书,其实你选择跟哪个老师用哪一本全书就行,还是那句话,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市面上主流的复习全书我都有了解过,如果不考虑老师的因素,给全书的质量排序的话,我的排名是:李范全书>张宇36讲>汤神复习大全。

三本其实差别都不大,李范排第一主要是例题多,还都很经典,加上多年沉淀质量信得过,不过高数部分是这几本书里总结的最好的,尤其是微分方程那里方法很独特,线代概率论部分这几本都差不多,李范全书的整体难度也是最大的。张宇跟汤神的差不多,把张宇排在前面可能是因为他的书排版好看一些吧。

习题集的话1800和1000题选一本就行,精力够就1800,题量绝对够了,另外买双李全书会送一本习题集,那本挺好的,只不过题目难度没有分梯度,数量也相对较少,但选题还都挺经典的。

还有就是660题,虽然李王全书很烂,但这本夯实基础660题是非常不错的,都是选择填空题。虽然叫夯实基础660题,但是难度上一点都不基础,分分钟劝退萌新。对于这本的选择,如果你要追求140的高分,那一定要做,这本书里的习题对于概念的检验真的非常好,但是如果你的目标只是120的话就不必做了,你会自闭的。

对于模拟题和真题的选择,真题我感觉李范的最好,可以分套题也可以分模块,缺点就是只有最近十几年的。张宇跟汤神的都是32年的都有,只不过张宇的答案是按照题型分布的,找答案的时候很蛋疼,汤神的就是每套题答案就附在后面比较方便,但是相应的没有按照题型总结。

考研数学一轮怎么复习(考研数学老师选择)(4)

模拟题:你肯定会听学长学姐说过,把真题研究透了就足够了,我感觉这是句废话。研究透了是到什么程度呢?只是把每道题都会做而已?那要是题难一点点就直接凉凉,把相关知识点都吃透?那基础阶段强化阶段一直在做的不就是这件事吗?所以我感觉这句话等于没说。

如果只做真题,应付简单一点的如17年还可能够,但是碰到18年那种难度直接让你原地爆炸。如果你的目标只是及格就行,那只做真题差不多够了,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130,那只做真题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模拟题的选择,我个人是把市面上主流的模拟题都做了,按照难度排序:合工大超越>张宇8 4>李正元400题>李永乐6 2>李林6 4>汤神8套卷>合工大共创。

其中合工大超越是最好的模拟卷,难度很大,但是又不像张宇的给你感觉很偏。你看答案发现其实也就常规做法,但是自己做的时候却想不到,技巧也很实用,很开拓思路。超越12月才出,可以拿往年的来做,都没问题的,如果追求高分这套卷子是必须要做的。

张宇的8 4好多都是竞赛题扒下来的,是挺难,但是考试基本不会像他这样考,选择填空还可以,大题就真的有点歪门邪道了。虽然他说他是故意这样的就是磨练你的心态让你到考场上很绝望也要坚持做完,但我感觉真要这样磨练的话超越是更好的选择。总体上我觉得,要是时间紧的话他的题不需要做了。

李正元400题,实际上是五套卷子,最大的特点是计算量是真的大,如果想要练计算能力这是最好的选择,难度略高,但是没有偏难怪题,感觉超越太难可以做这个。

李永乐,相对于前三套来说,难度很亲民了。难度略高于真题,线代的题出的非常好,虽然有些题目是以前的卷子就出过的,但是做做总没什么坏处,今年李林押中的那道计算题6 2里也出现了,只不过做法跟李林的不同。对于目标是120的同学这个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汤神的题说实在的我不太推荐,可能是汤神太忙了,去年我做他的模拟题就感觉有点敷衍。一套题里出现了两个定积分计算的大题,明显真题是不会这么出的,而且答案错误率有点高,希望汤神今年会有所改观吧。

合工大共创,被称为最接近真题难度的模拟题,其实也就是简单,对于培养自信是很不错的选择,跟超越一样也是12月才更新,适合考前建立自信保持手感。

考研数学一轮怎么复习(考研数学老师选择)(5)

三、考研数学怎么学

说了这么多准备工作,下面就要说数学的学习方法了,这才是硬货。

虽然我在上面说了那么多关于视频的事,但我还是要说,如果自己看书能看懂,就不要看视频。视频说白了还是辅助你学习的,自己能看懂干嘛非要看视频呢。自己领悟出来的可比老师给你总结出来的印象深刻多了。而且看视频会让人有依赖心理,不看视频就感觉学不下去了,这是绝对不行的。

不过我觉得大多数人还是需要看视频的,毕竟数学这玩意真的很看天赋,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吧。一般来说,都会把数学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冲刺阶段,这是没有问题的。其中按照理想状态下:

基础阶段:3-7月:在数学三门科目的复习中,高数线代概统难度是递减的,其中高数最难的部分就前三章,然而这又是最基础的部分,看习题集你也会发现这部分习题是最多的,学习这里注定是艰苦的。基础阶段四个月,我感觉给前三章一个半月的时间学习都不过分。后面难点就是级数部分,这几年的真题压轴题都是出自于级数,对于这四章大家学习时要做好心理准备。

线代主要是概念定理多,需要记忆区分,不过有永乐大帝不需要太担心。概统部分我只看过汤神讲的强化,说实在的讲的一般,我也没发现什么讲概统好的老师,概统也比较简单,公式比较多,要多记忆通过做题来加深印象。

基础阶段是用时最长的,虽然叫做基础阶段,但是需要做的工作可不仅仅是看看书这么基础的事情。基础阶段是最需要下苦功夫的阶段!在基础阶段时间充裕的时候对自己严格要求,后面的工作会非常顺利!在基础阶段需要做的事绝不是看看全书做做例题那么容易,而且做了你就会发现,全书上的例题可一点都不简单。

我的建议是,在基础阶段就要求自己对所有的知识不留死角,不要说感觉中值定理证明部分太难我去把它留到强化部分,或者说刚开始看书习题集里的题太难了我留到强化阶段一起做,这是大忌!第一遍看书,就尽量按照自己所能多做题,整理题型,区分概念,按照最高要求要求自己。

这时候直接做难题确实很吃力,那就对应的做习题集基础部分的题。看完一章书,看一章对应的视频课,对笔记好好总结吸收消化,消化笔记的时间至少要是看视频时间的两倍,然后做对应这章的习题,包括全书例题和练习册上的题,尽量全部弄懂,这个工作在基础阶段最好做两遍,一遍也是可以的,但要保证质量。你这个时候做题感觉越痛苦,后期工作就会感觉越轻松。

考研数学一轮怎么复习(考研数学老师选择)(6)

强化阶段:7-9月:这个阶段就是不断做题总结,做题总结,提升计算能力,熟能生巧的过程。这时候把全书例题和基础阶段的错题难题再做一遍,再做练习册上强化部分的习题。做的时候会发现好多知识点都遗忘了,这是正常的,但是因为之前学过捡起来就会很快,这时候你也会发现你基础阶段学的越吃力痛苦的知识到这个时候理解就越深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建议大家基础阶段多下功夫。

冲刺阶段:10-12月:真题最迟十一也要开始了。对于还是百分制年代时候的真题,当做练习题做就好,这时你又会发现,知识点又忘了,这也是正常的,你还会发现远古时期真题画风跟现在不一样,考的也没有平时练习册上的难,这时信心会大增。从2003年还是2004年开始,真题变成150分了,这个时候按照考试要求来模拟。

如果你前期工作做得不错,模拟120分应该可以有,一般的话90分也是正常的,要是只有60,70分就要提高警惕了,说明你前期工作没有做好,要抓紧找问题弥补。真题建议大家三天做两套,边做边总结,看看哪里知识点遗忘严重或者题型还不是很熟悉,其中对于数三而言,98,08,18三年较难,近5年来难度明显高于10年前,整体而言是越来越难了。

真题做完一遍后,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再刷一遍真题或者做模拟题了,再刷的话看看错题难题就好,不必再按照考试要求全做。对于模拟题的选择我上面也说了,追求高分的同学模拟题多多益善,也要按照真题要求总结归纳融会贯通。

不要因为某套简单的题目膨胀,也不要因为难题太受打击,考试前的心态起伏都是正常的要学会自己调节,感觉超越难就去做一套共创找找自信,感觉共创太容易就去做超越冷静一下,尤其是考前一个月,每天都要做题保持手感,这是非常重要的。

考研数学一轮怎么复习(考研数学老师选择)(7)

除了各阶段规划外,我再说说数学复习中需要注意的事情,都是我在自身学习和同学交流中的心得,血与泪的教训:

一定要形成体系!在强化阶段结束后,如果你复习的不错,你会发现你已经对数学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体系。所谓体系,就是你在脑海中能清晰的认识到,三门课都分为几个部分,哪个部分都有什么知识点,对应的知识点都会如何出题,以及这些知识点互相之间都有什么联系。学得好的话体系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回忆一下大家以往的学业生涯,总有一门课是你曾经擅长过的,想一想是不是你擅长的那门课的知识你早就烂熟于心,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咱们复习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如果没有这种感觉,那就自己总结出一套体系,形成自己的套路,否则做起题来就会手忙脚乱,甚至考的是什么知识点都不知道,那就凉凉了。

在学习中多总结,这是必须的!不管是你自己学还是看视频也好,都要定期对自己所学有一个总结,温故而知新,也防止对所学知识把握不到位从而跟新知识混淆。举几个例子,一元函数之间的连续间断可导的关系比较容易混,学习到后面还有多元函数可导可微的关系,要注意将二者区分。数列和级数都有敛散性,如何判别需要自己总结。诸如此类的还有矩阵和向量组的等价,矩阵的相似等价合同,0-1分布二项分布,几何分布和超几何分布等等,这都是相关且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老师可能会讲,但不会面面俱到,这都是需要自己总结的,只有总结了才能把知识学成自己的。

重要定理要学会自己推导。比如数三15年还是17年就考了拉格朗日中定理的证明,重要的定理推导有助于理解,但是不是每条都需要学会推,这个网上有相应的总结,找一找就好了。

对于公式不要光靠死记硬背,以为记下来就可以去做题了,要在做题过程中逐渐掌握熟悉才会印象深刻。切记不要以为自己记住了公式,做题的时候看一眼觉得这道题套公式就行了然后不去动笔算,这样的话过几天你再回来做发现根本就不会做。所谓计算能力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切不可掉以轻心!

考研数学一轮怎么复习(考研数学老师选择)(8)

一定要动笔算!计算能力的提高除了对知识把握到位,剩下的无非就是熟能生巧。现在的考研越来越考察对于计算的要求,比如多元微积分,级数求和与展开,线代的方程组求解,概率论中分布函数和概率密度等,基本就是明确思路后算就完事了。你算得又快又准自然考试时候很从容,假如计算都不过关,也不必去纠结什么会不会做的问题了,就算会做都算不出来,有啥子用呢?无论题多简单,动笔去算!算多了你就会发现好多题不经过大脑思考,习惯就会驱使你去算,算着算着就会发现有思路了,方向对了的话发现做题过程中处处是巧合,难题也迎刃而解了。不要懒,切记!

错题本看自己需要,如果要做的话不需要抄题然后再写过程啥的,太浪费时间了,而且你觉得你以后会看吗?错题本就找一个本子,把题目位置写下来,然后因为什么错或者做这道题需要注意什么记下来就好,省时省力。

考研数学一轮怎么复习(考研数学老师选择)(9)

数学的复习整体而言就是这样,选择老师的时候先把每个老师的视频都看一些,看看哪个合适再选择跟,也省去了盲目买资料的钱,不需要纠结看几遍的问题,看书遍数多少是考高分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再说每个人看书的效果都不一样,看到自己感觉已经掌握的走差不多了为止。不要怕难,万事开头难,挺过了开头以后就觉得容易了,数学是大头,大家一定要把握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