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行里有一句老话,叫“一棵菜”意思是说,在一台演出中,所有的参演人员都要像一棵大白菜,一层一层紧紧包裹,合作无间,滴水不漏一台戏,不可能人人都是主角,要成就主角的光环,还得有二路配角助阵,有四梁八柱的扶持和底包的帮衬 一个人完成不了一台大戏,在京剧里,最重要的配演叫作“二路”常有人说,台上从来不缺好角儿,好二路才难得虽说京剧是角儿的艺术,但角儿不是唱独角戏好二路不仅要专业过硬,还需张弛有度该突出主角时不能抢戏,该推动剧情时不遗余力 名角尤其重视自己的四梁八柱有很多功底扎实的演员,心甘情愿地当了一辈子的配演如王凤卿之于梅兰芳、于世文之于程砚秋、陈德霖之于尚小云、张春彦之于荀慧生、王幼卿之于马连良等他们可能寂寂无闻,但不该被遗忘 有时角儿们也演二路角,为别人捧场著名收藏鉴赏家、京剧研究家张伯驹为了庆贺自己四十岁生日,很想自己演一出《失空斩》当时正赶上河南旱灾,堂会就又有了赈灾义演的意义于是,几经波折之下,张伯驹请动了余叔岩饰王平、杨小楼饰马谡,更有一众名角助阵:王凤卿扮赵云,程继仙扮马岱,钱宝森扮张郃,慈瑞泉、王福山扮老军当时盛况,可谓空前绝后 台上还有一类角色,叫作“底包”,指的是配合角儿演出的固定班底,包括旗锣伞报、门子、刀斧手、大铠、魂子、牢子、马童、云童、宫女、上下手等各路龙套关于“龙套”一词的由来,马连良先生曾说过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可能是由于他们总是穿件绣有团龙或条龙的行头,在临上场前,不管里面穿的是棉是单,只要把这件行头向身上一套就能上台,因此把他们叫龙套” 虽说底包大多承担的是站堂、打旗等角色,但不可谓不重要尤其是名角儿,同样注重对底包的要求如马连良先生,不光自己干净利落,有“马三白”之称,指行头护领白、水袖白、鞋底白,而且也不许其他配演有瑕疵上台前,他常要求本班底包该剃头的剃头,该刮脸的刮脸,行头也得熨平挂好 早期的戏班没有底包,所以后台的规矩是不论行当、不论大小角儿,只要空闲,一律来干底包的活,甚至所有人都得扮龙套上台马连良幼年学戏时,主动请求先生派他个龙套跑跑,认为与角儿同台是学戏最好的机会又如著名老生演员高庆奎,他搭班甚多,不为争戏份,就为历练自己、增长本领他不挑戏码,甚至不拘行当,生旦净丑都能来所以高先生见多识广、戏路宽绰,终于博采众长而成“高派”,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京剧演员在舞台上的一笑?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京剧演员在舞台上的一笑
梨园行里有一句老话,叫“一棵菜”。意思是说,在一台演出中,所有的参演人员都要像一棵大白菜,一层一层紧紧包裹,合作无间,滴水不漏。一台戏,不可能人人都是主角,要成就主角的光环,还得有二路配角助阵,有四梁八柱的扶持和底包的帮衬。 一个人完成不了一台大戏,在京剧里,最重要的配演叫作“二路”。常有人说,台上从来不缺好角儿,好二路才难得。虽说京剧是角儿的艺术,但角儿不是唱独角戏。好二路不仅要专业过硬,还需张弛有度。该突出主角时不能抢戏,该推动剧情时不遗余力。 名角尤其重视自己的四梁八柱。有很多功底扎实的演员,心甘情愿地当了一辈子的配演。如王凤卿之于梅兰芳、于世文之于程砚秋、陈德霖之于尚小云、张春彦之于荀慧生、王幼卿之于马连良等。他们可能寂寂无闻,但不该被遗忘。 有时角儿们也演二路角,为别人捧场。著名收藏鉴赏家、京剧研究家张伯驹为了庆贺自己四十岁生日,很想自己演一出《失空斩》。当时正赶上河南旱灾,堂会就又有了赈灾义演的意义。于是,几经波折之下,张伯驹请动了余叔岩饰王平、杨小楼饰马谡,更有一众名角助阵:王凤卿扮赵云,程继仙扮马岱,钱宝森扮张郃,慈瑞泉、王福山扮老军。当时盛况,可谓空前绝后。 台上还有一类角色,叫作“底包”,指的是配合角儿演出的固定班底,包括旗锣伞报、门子、刀斧手、大铠、魂子、牢子、马童、云童、宫女、上下手等各路龙套。关于“龙套”一词的由来,马连良先生曾说过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可能是由于他们总是穿件绣有团龙或条龙的行头,在临上场前,不管里面穿的是棉是单,只要把这件行头向身上一套就能上台,因此把他们叫龙套。” 虽说底包大多承担的是站堂、打旗等角色,但不可谓不重要。尤其是名角儿,同样注重对底包的要求。如马连良先生,不光自己干净利落,有“马三白”之称,指行头护领白、水袖白、鞋底白,而且也不许其他配演有瑕疵。上台前,他常要求本班底包该剃头的剃头,该刮脸的刮脸,行头也得熨平挂好。 早期的戏班没有底包,所以后台的规矩是不论行当、不论大小角儿,只要空闲,一律来干底包的活,甚至所有人都得扮龙套上台。马连良幼年学戏时,主动请求先生派他个龙套跑跑,认为与角儿同台是学戏最好的机会。又如著名老生演员高庆奎,他搭班甚多,不为争戏份,就为历练自己、增长本领。他不挑戏码,甚至不拘行当,生旦净丑都能来。所以高先生见多识广、戏路宽绰,终于博采众长而成“高派”。
来源: 瑜音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