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内娱最后一个限定女团“硬糖少女303”宣布解散,至此,内娱选秀团只剩INTO1。当初全民追看的《创造营》和《青春有你》等‬偶像选秀节目正式成为历史。

偶像团体是从日韩传入国内的娱乐流行文化,近年来在内地诞生不少人气颇高的男团和女团,广受欢迎。

内娱解约日如何看待(内娱最后一个女团)(1)

硬糖少女303

内娱解约日如何看待(内娱最后一个女团)(2)

INTO1

然而,过于追求流量的偶像产业也造成价值观扭曲,尤其是未成年粉丝被裹挟,投入巨资打榜、应援等行为不仅在经济上被黑色产业链“绑架”,正常的娱乐文化活动也受到冲击。

2021年9月,国家广电总局叫停了所有偶像养成类节目,多档选秀综艺收到国家有关部门通知,要求叫停一切,选秀时代被划上句号!这一叫停事件的导火线是爱奇艺和蒙牛联合出品的真果粒搞出的“倒奶事件”闹剧,节目被曝出,为了给选手刷票,印有投票码的奶被成箱倒进河沟。

在选秀产业链条中,赢的只有背后的资本家。资本完全无视游戏环节的各方是否合规、合理,他们需要的只是资本的最终闭环。大部分选秀艺人,动用大量的金钱和人脉,争取到选秀的名额,其‬背后‬的‬经纪‬公司不用特意规划资源,就‬能‬逼迫艺人自己解约,最后还可以趁机赚上一笔违约金!而粉丝更是受利益损害最‬严重‬的一方,用着家人的钱,为这些偶像打投,被资本家利用,最终被狠狠地割了一波韭菜。国家有关部门正是看到了其中的严重性,所以紧急叫停了这些选秀类节目。

内娱解约日如何看待(内娱最后一个女团)(3)

互联网视频平台高速增长 ,选秀经纪模式白热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视听行业快速发展,以此为导向的资金也大规模流入,作为中国娱乐产业的新的主战场,视频平台的影响力至关重要,其每一次的创新和突破不仅会带来全新的“视界”,也势必引发整个行业的振动。

2018年,腾讯视频推出的养成系选秀节目《创造101》获得了超高的播放量和热度。该节目召集了101位选手,通过任务、训练、考核,让选手在明星导师的训练下成长,最终选出11位选手,组成全新的偶像团体出道,11人累计获得粉丝超过13亿次的点赞数。而在选秀背后,是101位少女的42家经纪公司的身影,互联网时代,选秀艺人经纪模式进入白热化。

内娱解约日如何看待(内娱最后一个女团)(4)

火箭少女101

在这整个文化娱乐产业中有一个群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演艺经纪人。演艺产业得到良好的运作,离不开艺人和经纪人的融洽合作。随着以消费明星为乐的粉丝群体的扩大,品牌方们逐渐明白,明星可以成为一个产业。在文化娱乐、文艺演艺、电影电视等市场上为供求双方提供居间、代理等中介服务并收取佣金的演艺经纪人便是明星背后的商家。

随着中国对外开发程度的扩大及经济的持续发展,演艺经纪行业的规模也随之扩大。2000年后,国内演艺经纪市场日益成熟,出现了诸如华谊兄弟等规模较大的演艺经纪公司,与这些经纪公司签约的一线艺人达到10人以上。

内娱解约日如何看待(内娱最后一个女团)(5)

内娱解约日如何看待(内娱最后一个女团)(6)

到了2005年,这一年可以称为中国互联网站元年,打着YouTube视频分享的模式的土豆网上线,之后PPTV、六间房、优酷、酷6、56网等一大批视频网站紧随其后,集中在2006年前后出现。中国的互联网视频行业进入群雄逐鹿的时代,最多时市场上同时有几百家视频网站,这也为后来的互联网创新性艺人经纪模式提供了平台的雏形。

与此同时,技术的革新同样创造了新的媒体平台经营逻辑。一是内容购买,催生了最早的内容版权市场。二是付费收看名词的出现。从技术创新到内容拓展,再到商业模式的变革,视频行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文娱产业的大势。

以“爱优腾”及芒果TV为代表的四大视频网站,其一年备播综艺节目总数约达110档,音乐、竞技、表演、文化、旅游、美食、婚恋、脱口秀、推理……为了满足观众的“求新”心理,争抢用户群,视频平台几乎穷尽了所有招数,节目覆盖年轻人的喜好,更加精准地面向年轻受众。

2017年互联网偶像团体养成节目在内娱崛起,《偶像练习生》在爱奇艺开播,第二年因为版权问题改名《青春有你》;紧随其后的腾讯购买了PRODUCE原版版权,现象级选秀综艺《创造营》横空出世。而这两个节目推出的NINE PERCENT与火箭少女101偶像组合更是将选秀节目推向高潮。

内娱解约日如何看待(内娱最后一个女团)(7)

韩国PRODUCE系

内娱解约日如何看待(内娱最后一个女团)(8)

偶像练习生

内娱解约日如何看待(内娱最后一个女团)(9)

创造101

内娱解约日如何看待(内娱最后一个女团)(10)

创造营2019

内娱解约日如何看待(内娱最后一个女团)(11)

创造营2020

内娱解约日如何看待(内娱最后一个女团)(12)

创造营2021,C位竟然是沸羊羊

选秀偶像养成类节目的火爆,也促进互联网选秀经纪这一细分领域的中国演艺经纪人的大发展,各类互联网渠道捧红大量艺人,培养机制也日益完善,线下握手会、总选举等新形式,艺人包装与推广呈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趋势。互联网视频平台对年轻观众的影响力开始超过传统电视,成为最大的造星平台。

但与此同时,观众逐渐发现,互联网选秀经济模式的崛起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艺人的实力成为泡沫,资本掌控了一切,流水线打造的偶像成为了一个工业时代的产品,选秀节目也不再是个人实力展现,而是比拼背后娱乐公司实力。

艺人出圈,娱乐经纪公司挣钱,平台分账;团队偶像永远代表不了自己,只有解散单飞后,你才代表你自己。

“哇唧唧哇”横空出世,龙丹妮的互联网选秀经纪王国

事实上,选秀类综艺在中国已有一定的历史,2004年《超级女声》开启中国选秀综艺元年,随后《快乐男声》、《我型我秀》等综艺层出不穷,发展至今,选秀综艺节目的类别也不断垂直细分,比如美声选秀节目《声入人心》、造星类《偶像练习生》、《创造营》等。

而在这些节目中,如《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创造101》、《创造营》等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素有“选秀教母”之称的,龙丹妮。

内娱解约日如何看待(内娱最后一个女团)(13)

超级女生

作为《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快乐女声》的创造者,龙丹妮开创了中国选秀节目的先河,也奠定了湖南卫视在中国娱乐节目制作上的霸主地位。龙丹妮的身份不仅限于是湖南卫视的王牌制作人。在天娱传媒期间,她带领着天娱成为了艺人经纪行业中的生力军。离开天娱传媒及湖南广电的体制之后,龙丹妮脱去了自己“选修教母”、“天娱掌门人”的身份,成为了一名创业者。

2017年,龙丹妮在北京创立了“哇唧唧哇娱乐文化公司”。“哇唧唧哇”这个看似非常儿戏的病毒式名字让人印象深刻,但与此同时,很多人也时常会记错,“唧唧歪歪”,“哇哇唧唧”等等一系列啼笑皆非的名字也在微博广场频繁出现。

令人意外的是,其实这个名字是龙丹妮费心策划的,她给到的定义是,“哇唧唧哇”其实源自于伍迪·艾伦曾言“你这样地悲观绝望,这样地看破一切,你惟一的反应就是放声大笑。”,即“好玩,然而绝望;绝望,然而好玩。” 这是一对稀有的矛盾词。“我们总要且必须去面对这不安逸的现实,正视自己的不完美和脆弱,面对内心。你这样悲观地绝望,这样地看破一切,唯一的反应就是,放声大笑。”

在这个眼球经济时代争议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亮点、没有讨论点。

内娱解约日如何看待(内娱最后一个女团)(14)

龙丹妮延续着她一贯擅长的造星路线,她说:“偶像永远都会有市场”。“哇唧唧哇”的业务囊括整个偶像制作生态链。创业以来龙丹妮首先打造了在腾讯视频播出的网络选秀节目《明日之子》,希望重新定义偶像,给予新生代更多展现自我,表达个性的机会。接着又打造了竞演生存类节目《创造营》系列。真正把偶像创造的过程交到观众和粉丝的手上,让观众打造他们心中的“中国第一女团”。

平台、经纪公司与艺人相爱相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和当初天娱和湖南卫视的关系一样,哇唧唧哇与腾讯也已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向依赖关系。截至2021年,哇唧唧哇已经完成两轮融资。第一次是2017年7月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君联资本、华兴资本和正心谷创新资本。第二次则是战略投资,投资方即为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双方的合作,让哇唧唧哇拥有了充足的资金和资源,而腾讯则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艺人产品资源及完善的艺人运营服务。

我们可以纵观腾讯视频近年来推出的选秀节目,无论是《燃烧吧少年》,还是两季《明日之子》,又或者是两季《创造101》,这些节目的运营方都是哇唧唧哇。

内娱解约日如何看待(内娱最后一个女团)(15)

但与此同时,以“哇唧唧哇“为例的互联网选秀艺人经纪运作模式中也存在着不少的分歧与问题:

其一只管批量出厂,不管售后服务,在如何兼顾旗下艺人、如何保障选秀艺人后续发展问题上,尽管是走了互联网的新路,但龙丹妮在天娱时期就已被诟病的老问题,还是在哇唧唧哇迅速暴露出来。当年,参加快男快女选秀的艺人,只要进了前十强就会跟天娱签订一个长达8年的合约。但在签约之后,公司对艺人的规划却很难完全兑现当初的承诺。艺人太多但资源有限,导致大量艺人无法得到充分的运营。广撒网、多签人、快变现,最后赚一笔违约金,几乎一度成了天娱的经纪标准模式。周笔畅、尚雯婕等艺人接连闹出解约风波。

那些满怀憧憬的少男少女,要么光速解约,要么悄无声息被雪藏,默默无闻转了行。至上励合的张远、马雪阳就是被耽误的天娱员工再就业的典型代表。

内娱解约日如何看待(内娱最后一个女团)(16)

再次翻红的”喜剧人“张远,笔者很欣赏他的幽默和才华

内娱解约日如何看待(内娱最后一个女团)(17)

再就业代表,马雪阳

哇唧唧哇虽然掌握了先进的互联网武器,但整体战略思路显然还没脱离旧模式。“只管批量出厂,不管售后服务”的模式对艺人、经纪公司的品牌和长期商业利益都是一种快速消耗的状态。后续的完整运营才是关键。

其二,资本操控,选拔标准存疑。资本为主导,艺人在产业链中更多地被视为一件产品。投资人的个人情感在实际运营推广中占有主导地位,对于选拔标准没有绝对的透明,受众的选择和喜好其实在资本面前没有任何话语权。

其三,快餐化经纪模式,着眼于流量红利,忽视品质。现如今随着产业的扩大发展,很多经济公司看到了此领域的快速变现机遇,开始大范围的向平台推送训练可能只有1-2个月的快餐式艺人,在他们看来无关品质,只要能搭上这场现象级的盛会,能迅速在市场上吸引到流量即可变现,而这一群体艺人许多也因本身的业务能力欠缺,在快速起来后也随之快速消失,这一利益为先的快餐经纪模式,对行业健康生长及艺人本身长久发展都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其四,计划性制造话题,流量为王,艺人口碑感受次之。经纪公司与平台以流量为先,会有计划性制造艺人话题,其中有不少都为负面新闻,如在选秀期间,多位选手就被爆出纹身、吸烟或是艺人恋爱关系等负面报道;就在刚刚,7月14日,微博热搜又爆出因经纪公司失误,造成SNH48沈梦瑶口袋私密账号的大规模泄露,为艺人造成巨大的舆论困扰。这些新闻会直接吸引许多本身非此节目的受众开始关注,达到节目流量数据的迅速上升,而这背后其实多为经纪公司结合突发事件,进行有计划性的扩大,十分忽略艺人本身的感受。

内娱解约日如何看待(内娱最后一个女团)(18)

SNH48沈梦瑶

互联网时代,借助强势渠道构建一体化艺人经纪模式

在互联网经纪时代,泛娱乐产业需求旺盛,渠道巨头也在谋求向产业链上游拓展业务,构建综合文娱集团。基于短视频,视频类等垂直领域平台,发展平台、经纪公司一体化的经纪业务模式,艺人资源与平台资源相互渗透。

互联网平台打造的这种火爆的全民参与的养成类娱乐节目,挑战了传统的经济模式,打破了经纪公司之间的资源界限,有点像自媒体一样,很大程度上赋予了小公司、小团体甚至个人表现自己的机会,甚至一夜成名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经纪公司包装和推广的作用。

同时,艺人培训也趋向于逐渐工业化,部分新兴经纪公司致力于提供艺人选拔、培训、推广、推送平台等一条龙的经纪模式。比如哇唧唧、乐华等,成功打造不少综合能力优异的高素质艺人。在选拔阶段这些公司会公开招募10-20岁的青少年,从中选拔出有潜力的新人。此后进行歌唱、演艺、表演等一体化的全方位培养。这种选自于日韩的培养式经纪模式,往往识艺人于微时,前期工业化流水线投入,快速淘汰选拔,在培养周期2-3年过程中,淘汰率大约为20%-30%,每个团体的投入成本约5000万元。培养结束后,公司会全面收集市场信息进行艺人评估,并和战略合作视频平台进行艺人的合作推送,形成平台与经纪公司的双赢。

内娱解约日如何看待(内娱最后一个女团)(19)

2018《偶像练习生》出道的乐华七子NEXT

艺人经纪公司要想成功打造偶像团体或者偶像,需要具备全产业链覆盖的能力、丰富的海外合作资源、持续稳定的经营能力以及擅长寻求流量平台。偶像的挖掘、培训、内容制作到粉丝运营,公司需要能够掌控各个环节;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拿到较好的海外合作资源,但又不能完全照搬日韩模式;而艺人或者偶像作为公司的核心资产受粉丝或者市场影响较大,需要公司具有较强的应对动荡和变化的能力;最后,偶像出道以后公司要擅用流量平台,为偶像造势,从而最大可能地发挥偶像价值。

从产业投资逻辑来看,平台渠道是艺人经纪产业变现的最后一环,发挥着最关键作用。相比于业务的高波动性,渠道类公司的平台属性使其更容易形象规模效应,面向消费者付费的商业模式亦能产生稳定的收入。

互联网视频平台的广泛影响力,以腾讯与哇唧唧哇的合作为例,已深度涉足艺人节目制作、艺人演出、艺人培养、艺人经营等各业务,在基于互联网视频这一细分艺人经纪领域里快速发展,在产业链上不断扩展,产生经纪模式的新创新。

随着各大互联网平台缔造的“中国偶像产业崛起”大IP正式落幕。

未来爱豆,这个在内娱存在感极其尴尬的艺人身份,又会经历着怎样的变化?或歌手、或演员,如何选择?陷入迷茫的,不仅是爱豆本人,还有大大小小的偶像经纪公司。

爱豆,吸粉的舞台与经纪公司的运营模式值得大众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