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我常遇到这两种类型的群体,结合工作的情况谈一下这方面感受。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患者在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绪方面容易表现出冲动和不稳定的行为模式,最明显的特征是情感不稳定,表现问对环境诱因做出异常强烈的情绪反应。

情感不稳定的特征,还包括从一种情绪到另一种情绪的剧烈而迅速的转变,常见的是“非黑即白”的心理状态。之前认为一个人挺好的,后面发生某些事情,就会恨之入骨,由爱生恨。

患有BPD的人常有慢性的空虚感,很难形成自我意识。

由于BPD患者情感和自我形象不稳定,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高度不稳定也就不足为奇了。BPD患者的人际关系往往是紧张而激烈的,尤其是对朋友、爱人或者伴侣,亲密关系里面较为突出,容易过度理想化,常常以痛苦的幻灭、失望和愤怒告终。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成因及干预(边缘型人格障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情绪不稳定存在哪些差异)(1)

BPD患者非常害怕被抛弃,这可能是他们对拒绝的迹象极其敏感,并会在他人的新威中迅速感知到被拒绝的原因之一。也许是因为害怕关系失去,因此他们也常常会“测试”亲密关系,通过各种手段来验证对方有没有爱自己。

比如夺命连环call、信息狂轰乱炸等,来寻求证据。

除了害怕被抛弃以外,BPD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冲动性。高度的冲动性加上极端的情感不稳定,常常导致反复无常、自我毁灭。在社区工作中,近25%的BPD患者曾出现过自杀企图。

认知方面,BPD患者还经常会出现偏执的想法,应激时期可能出现精神病性发作的情况,甚至出现严重的分离症状。

稳定的持续不稳定,是BPD的特点。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个的话跟BPD就有点不太一样。排除共病的可能,单纯的PTSD患者是经历创伤事件以后引起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一系列反应。比如经历地震,有严重的创伤,以后生活中忽然某一天看到电视新闻,又发生地震了,遇到类似场景,会引发一系列的情感波动。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成因及干预(边缘型人格障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情绪不稳定存在哪些差异)(2)

非自愿的侵入性图片、痛苦记忆和触景生情等形式,引起的生理反应使个体反复体验创伤事件。同时也会努力回避与创伤事件相关的想法、感受及话题,或回避可能引起痛苦回忆的事物和环境。

PTSD的情绪不稳定,它不像BPD,没有太显著的情绪波动,这些情绪的触发都有迹可循,一般来说是有个刺激的状态会导致PTSD患者警惕性提高,受惊时会过度反应,做出具有攻击性的行为,会有创伤的刺激物。

在心理调整的过程中,大家也会发现PTSD患者会比BPD患者的治疗效果好,如果专业人员能够及时调整,采取暴露、认知调节及放松的方式,改善来访者对于创伤的负面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情绪也能够慢慢改善,能够持续体验到正性情绪的状态。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这种感觉,就是“PTSD能理解你的情况,然后知道你是怎么会有这现象的;BPD是莫名其妙,常常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炸锅了,感觉手足无措”。

大概是怎么一个意思,去分辨他们的存在。

然而现实中的情况比较复杂,BPD和PTSD共病的概率很高,很多时候是常交织在一起的,很难具体分辨到底是什么情况。如果同时出现的话,优先是调整BPD,再面对PTSD。这是因为BPD的状态是持续性的,是需要长期调整的过程,PTSD会有刺激物和创伤的经历,很容易辨别,到时候看情况严重程度,再制订合适的方案去进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