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田园隐居的日子,过得也是恬静悠闲,最能体现他诗歌风格和闲适心情的,当属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宿建德江》是失意的孟浩然离开长安后,在吴越一带游历途中写的。
孟浩然是盛唐时期惟一获得李白与杜甫高度评价的一位著名诗人。李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杜甫则谓:“吾怜孟浩然,短褐即长夜。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又日:“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二人的评价,足以使孟浩然永垂后世,千古不朽。
孟浩然终于布衣,沦落平生,然名重当时。“谪仙人”李白在《赠孟浩然》诗里对前辈也是狂拍马屁: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连李白都叹“高山安可仰”,可见孟浩然在当时诗坛的江湖地位。
当时,孟浩然与张九龄、王维、裴朏、卢僎、裴总、独孤策等人为忘形之交;与王维齐名,同为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代表诗人,世称“王孟”。 王维路过郢州,画浩然像于刺史亭,世称“浩然亭”,后更名“孟亭”。
孟浩然,生于武则天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唐襄州襄阳人。其家居之地,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庞公办事处观音阁村南约2公里处的钱营,是地背负凤凰山,面临汉水,左右开阔。孟浩然的青少年时期便是在这里度过的。
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前后,29岁的孟浩然首次离开了自己的家乡,经汉水顺舟至江夏(今湖北武汉),然后溯长江而上抵岳州(今湖南岳阳)。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湖湘之游。
唐代的岳州,人文荟萃,更因著名文学家张说在这里当了几年刺史,而名噪一时。张说在任岳州刺史期间,曾多次在岳阳楼上举办“诗酒笔会”,颇具影响。孟浩然这次南游湖湘时,便有幸参加了其中的一次盛会,并当场写了一首《望洞庭湖上张丞相》(张说此前曾为宰相)诗,希望能获得张说的荐举。张说在读了孟浩然的这首干谒之作后,对他的文学才干大加赞赏,于是,孟浩然始“有声于江楚间”。
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张说由岳州刺史迁荆州长史,孟浩然亦随之至荆州,并写《荆门上张丞相》一诗再次企求其汲引。之后,张说被召还京任兵部尚书,孟浩然亦取道“荆襄大道”还襄阳。
孟浩然曾经赴京应试,游秘书省,同诸名士赋诗,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在座人员无不惊叹,认为孟浩然之诗句清爽绝顶,都不敢现场作诗了。
然而,孟浩然竟然求仕无果。王维、张九龄等都为其入仕做过努力。《唐才子传》说了一个王维帮孟浩然的故事:
一日王维邀孟浩然至内署商较风雅,突然闻报玄宗临幸。孟浩然也是个土包子,惊慌之下钻入床底躲避。王维不敢欺君,据实奏闻。玄宗素闻孟浩然大名,只是一直没有见过,就命孟浩然出来拜见。帝问曰:“卿将诗来耶?”本来多好的一个机会啊,皇帝都仰慕你的诗名,让你现场做诗一首,你随便写首歌功颂德、感叹盛世逢明君的诗不就结了?皇帝一乐,赏个四品五品的官帽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可叹我们灰头土脸的孟夫子啊,估计床底下钻进钻出的,被床架子把脑袋撞出包了,脱口吟出: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八句诗,哪一句都是牢骚。王维在边上估计脸都绿了。也就是我们的盛唐皇帝气度大,若换作乾隆,孟浩然保管吃不了兜着走。
唐玄宗虽没有龙颜大怒,闻之却很是不悦,说:“卿不求仕,朕何尝弃卿,奈何诬我!”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春夏问,孟浩然自襄阳始程,首游越剡(今浙江绍兴、剡县一带),并于第二年(开元726年)在维扬(今江苏扬州、南京一带)与李白相识。这年秋天,孟浩然与李白在溧阳(今江苏溧阳)相别。
公元733年秋,长安久雨成灾,孟浩然与李白再次相会。公元735年春,与李白再会于襄阳,夏季与李白相会于黄鹤楼,李白即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其送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公元737年春宋,鼎由襄州刺史改任沔州(今武汉市汉阳)刺史,荐孟浩然于张九龄。五月张九龄孟浩然入其幕府。
公元739年秋,张九龄上表拜请南归,还曲江(今广东韶关),孟浩然辞职荆州幕府,南游洞庭,后返归襄阳。
回襄阳未久,适逢王昌龄被贬岭南途经襄阳,写《送王昌龄之岭南》诗相送。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王昌龄遇赦北返,在襄阳与孟浩然相聚一时,寻因“食鲜疾动”,病卒于襄阳涧南园故居,享年52岁。其墓在今襄樊市南郊凤凰山麓。
正是因为盂浩然有了这种四处奔波的生活经历,才使得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