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图/榆林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 ,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各个城市gdp增速排行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各个城市gdp增速排行榜
榆林。图/榆林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
2021年,陕西榆林GDP突破5000亿元,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2021年榆林GDP达5435.18亿元,比2020年的4090亿元增长了1345.18亿元,名义增速高达32.9%。
凭借着较高的增量和增速,2021年榆林也跻身全国城市前50强,排在第45位,比上年前进了11名,进步明显。
此外,凭借着千亿增量,榆林也可以说是2021年陕西经济增长的“功臣”。
4年跨越2个台阶
榆林,陕西省辖地级市,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拥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
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便位于榆林市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之间,沙区面积占到榆林市总面积约56.1%,曾让“榆林”之名略显名不副实。
2017年,榆林GDP为3318.39亿元,虽为陕西省第二城,但在全国仅排在66位。
彼时,榆林跟江苏淮安和山东德州这样的地级市处在同一起跑线。
到了2021年,仅在4年时间里,榆林的GDP就从3318.39亿元增长到5435.18亿元。
可以说,这4年整体上榆林的GDP增长得非常快。
与此同时,榆林GDP突破5000亿元也意味着陕西省内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榆林在省内“第二城”的地位愈发稳固。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陕西省内的经济格局中,省会城市西安一直是独占鳌头。2020年,西安GDP曾一度占据陕西全省的38.3%。
在西安之后,省内的榆林、咸阳、宝鸡等城市的GDP则是长期处在2000亿-3000亿元之间,很难说谁能站稳省内“第二城”的宝座。
2021年,陕西省地区生产总值为29800.98亿元,同比增长6.5%,增量为3619.08亿元。
从GDP增量上来看,榆林去年的增量占据陕西全省增量的37%。可以说,榆林是2021年陕西省经济增长的第一功臣。
除了增量上的贡献,榆林GDP在陕西省内的比重也进一步上升。
去年,作为陕西省唯一一座万亿城市,西安的GDP为10688.28亿元,约占陕西全省GDP的35.9%。
榆林以5435.18亿元的体量排在省内第二,在陕西省内的比重也从2017年的14.5%上升到2021年的18.2%。
不仅如此,榆林GDP也进一步拉大了与咸阳和宝鸡之间的差距,领先咸阳和宝鸡近3000亿元。
目前,第三梯队的咸阳、宝鸡、渭南、延安均在2000亿至3000亿元之间。在西安和榆林之下,呈现明显的断档状态。
在全国范围内,榆林5435.18亿元的GDP也站上了新的台阶,与山东人口大市临沂的GDP(5465.5亿元)大体相当,在6000亿元量级下,仅比浙江台州GDP少了300多亿元。
榆林这一体量,不仅一举超过哈尔滨、太原等省会城市,并与重庆、成都、西安、昆明组成西部经济五强城市,在整个西部地区,榆林经济强市的地位也进一步凸显。
工业贡献了主要力量
2021年,榆林交出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单,是GDP前50强城市中与山东潍坊并列的两匹黑马之一。
去年,榆林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其实跟工业的强劲增长密不可分。
榆林神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图/榆林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
根据榆林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榆林市规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7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55.9%,两年平均增长22.7%。其中,能源工业产值增长61.4%,化工行业产值增长54.3%。
此外,榆林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还创历年来最高水平,达到1019户(不含6户省上反馈企业,即企业在榆林有生产经营活动,但注册地不在榆林)。
其中,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共129户,产值50亿元以上的企业24户,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10户。
除了工业,恢复的服务业也是主要贡献力量。
2021年,榆林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2%;两年平均增长5.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3.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0.1%。消费对GDP的增长也贡献了一定的力量,2021年,榆林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3.25亿元,比上年增长7.5%。
此外,县域经济也是榆林的一大亮点。
在2020年,榆林GDP只有4000亿元出头的情况下,榆林管辖的县级市神木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就达到了1294亿元,在榆林GDP比重也高达31.6%。
2021年,神木在榆林GDP中的比重继续提升。2021年神木GDP为1848.18亿元,占榆林市总量的34%,占陕西省总量的6.2%。
转型依然在路上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被视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在2013年出台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确定的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中,按照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榆林被划分在成长型城市中。
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榆林多年以来不懈探索的关键问题。图/榆林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
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榆林多年以来不懈探索的关键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榆林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1978-1996年农牧业为主、1997-2005年轻重工业并举、2006年至今能化产业主导的三个发展阶段。
“二产为主导,能源化工为代表”是当前榆林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在此背景下,榆林针对自身产业特点,选择了以科技创新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转型方向。
榆林市市长张胜利曾表示,面对“十四五”这个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窗口期,榆林要坚持抓高质量项目就是抓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既要抓招商引资,又要抓科技创新,并通过能耗的双控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和科技创新发展。
近年来,榆林的能源化工产业转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据《中国日报》报道,随着电站锅炉燃用兰炭技术试验成功,国电龙源庞畔、华能定边分散式等一批风电项目顺利建成投运,榆林已经从最初的资源驱动式增长逐渐向科技创新型发展转变。
无疑,解决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问题,关键靠改革创新和内生动力。
在榆林市“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创建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为引领,聚焦清洁低碳发展导向,开展从基础研究到中试再到产业示范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推动能化产业低碳化再造。
如今,在“双碳”新目标下,传统能源行业和企业转型升级面临挑战。
在此背景下,榆林如何在低碳化发展道路上继续探索,值得关注。
文 | 新京智库研究员 查志远
编辑 | 张笑缘
校对 |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