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近日看到一则新闻,一对年轻夫妻因谁该做饭的问题发生激烈争吵,妻子觉得委屈竟然爬上窗台欲跳楼,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救下女子,避免了一场悲剧。夫妻争吵后一方选择极端行为的事件,还真是经常发生。

如果你的人生处于低落状态(当你痛苦压抑不爽时)(1)

为什么当初相亲相爱的情侣会变成针尖对锋芒的室友?为什么昨日的两情相悦,会变成今日的两败俱伤?为什么一些非常小的分歧,会导致原本和谐幸福的婚姻分崩离析,甚至家破人亡?

因为彼此相爱走到一起的男男女女们,却不一定确切懂得爱的含义。

爱不可能建立在虚假的自我与错误的信念之上。只有当你不再追求爱与认可,不再把爱等同于愿望的满足和需求的实现时,才能够体验到真正的爱。这是《转念:发现并感知生命的另一种可能》(以下简称《转念》)告诉我们的道理。

《转念》的作者是来自美国的拜伦·凯蒂。凯蒂是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她被《时代周刊》称为21世纪的精神创新者。她的理论曾影响了包括著名身心灵导师埃克哈特·托利、韦恩·戴尔、张德芬等数以千万追求心灵成长的人。

如果你的人生处于低落状态(当你痛苦压抑不爽时)(2)

深埋心中的念头直接决定我们的语言、行为、情绪、感知、状态,也决定了爱与被爱的方式和理由。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夫妻间的矛盾和争吵都是源自各自深信不疑的念头,若不能改变彼此的念头,夫妻关系很难和谐、融洽。

学习彻底转变心念,就能把自己从痛苦不堪的深井里面打捞上来,迎接灿烂夺目的阳光。《转念》提供了具体思路和方法。

转念练习:质疑 反转

我在与身边的朋友交流中,发现大家在谈及爱情、婚姻、夫妻关系时,或多或少都存有这样的念头:

  • 我的妻子要求太多了,管得太严了
  • 如果他(她)爱我,就必须按照我的意愿做事情
  • 我真的需要她(他)的理解
  • 是我的丈夫(妻子)造成了我目前的烦恼和痛苦
  • 他(她)的父母不应该干涉我们的婚姻
  • 我的男友让我很失望
  • 我如果说真话,妻子就会离开我
  • 我的妻子应该满足我的生理需求
  • 如果失去他(她),我的生活就没有意义了
  • 我需要得到丈夫更多的认可和尊重
  • 不会教育孩子,不会料理家务,不会……我一定会离开她
  • ……

一旦我们纠结、执着、坚信于以上这些念头,极有可能影响婚姻保质期、破坏夫妻关系的和谐稳定。

那么,我们该如何转变这些念头呢?

如果你的人生处于低落状态(当你痛苦压抑不爽时)(3)

首先,我们需要质疑念头。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社交模式和心智模式来处理与好友、与配偶的关系。当彼此关系出现分歧、裂痕、矛盾时,是该好好思考、检视、反省的时刻了。

念头就像黑暗中发射的子弹。凯蒂发现,很多人一直是念头的傀儡,并且始终对自己的念头毫不怀疑,从来没有仔细辨别、审视、质疑过。

凯蒂提出了质疑念头的4个步骤:

①这是真的吗?或者真的是这样吗?

这个问题是关于念头的直接而真实的判断。凯蒂说:在痛苦和忧郁之中,往往存在一些你相信很长时间的念头——它们和你那么亲密,但是,你却完全没有察觉到它们,而且,你从来没有停下来问问自己,是不是对它们投以百分比的信任。

②你能完全确定,它是真的吗?

再次从心灵深处反问自己——念头的可靠性、确切性。进一步反躬自问的目的,是引导人们深入、细致的检视一直占据头脑的念头。

③当你相信这个念头时,你的反应是什么?

这个问题会将你带入到生活情境。你的反应可以囊括你受到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你切身感受和体验、身体状态的变化、对待他人的方式及互动过程等等。

一般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就会涌现出许多的话语,很多被触动的情绪、被回忆起的细节一一浮现。借由这个问题,人们开始整理自己的思绪,回溯起事情发展和念头形成的前因后果。

④不存在这个念头的话,你会如何?

引导想象没有这个念头后的情感态度和生活状态,初步体验反向心念带来不同感受。

通过想象,回答者会逐步调整心态,倾向于对理想情境的向往。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凯蒂提出的质疑念头的4问,会让我们有新的发现。借助4问,可以好好地甄别一下自己的念头有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是不是值得信赖,是不是那么坚不可摧、顽固不化。

如果你的人生处于低落状态(当你痛苦压抑不爽时)(4)

其次,反转念头。

头脑像一面镜子,它照映出来的东西恰恰跟实物相反。因此,将念头反转过来,尽量多地发现各种各样不同的反面。之后,再问问自己:反转后的念头比起你原来的念头是不是一样真实,或更为真实。通过比较你会发现,它们常常比你原来的念头更为真实,或者至少一样真实。

反转,是将原来的“我”、“你”、“他”几个人物进行调换,或将肯定句与否定句互换,总之是说出相反意思的句子。

《转念》着重为我们揭示关于寻找爱与认可、以及理解享受真爱的转念方法,在这些转念练习中,大家幡然醒悟——原来那么多制约我们生命体验、婚姻生活、夫妻关系的念头是何等的脆弱、虚假,甚至充满着笑料。

夫妻相处时,有两个比较典型的,经常给夫妻双方造成困扰和烦恼的念头:一个是“他心里没有我”,一个是“你若是爱我,就会依照我的意愿去做。”该如何转变这两个念头呢。

  • “他心里没有我”。

1.这是真的吗?

答:是的,是真的。

2.你能完全确信,这是真的吗?

去问你的那个念头与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是不是一致,也不要站在生活应该如何的角度去思考。

答:比如:他很晚回家甚至不回家,都没有提前跟我交代;他出门之前,也从不跟我打招呼;他不喜欢陪我逛街、看电影……

你是不是能够非常肯定他的这些行为真的是出于心里没有你吗?这个问题的关键之处是,那个想法是不是与内心深知相符?那个念头是不是与你内心最深处的感受一致?你是不是百分之百地确定,他的心里真的就没有你的存在?

答:我不清楚。

3.认真思考一下,当你坚信这个念头的时候,你是怎样生活的?

整体而言,这个念头给你的生活平添的是平静还是焦虑?它是令你与所爱的人更为亲密,还是让你们之间产生了隔阂?当你相信了“他心里没有我”,自己的反应是什么?你是怎样对待自己与他的?

当你相信这个念头的时候,你有没有出现伤心、沮丧、愤怒的情绪?你会不会故意冷落他?你有没有让他回心转意的企图?你会不会评判自己,觉得自己失败了?你会不会因此做出作贱自己的行为?请给足自己思考的时间,然后尽量准确具体地回答。

4.请认真思考一下,当这个念头不存在的时候,你是如何生活的?

假如这个念头不存在,你会是谁或者是什么?千万别企图去找一个“好”念头取代那个令你痛苦的念头。

当你不带任何成见看待自己的处境时,你就打开了一个拥有更多可能性的空间。设想一下,此时,你正注视着他,你心中根本没有“他心里没有你”的念头,你会对他说什么,做什么,你很可能发现:自己很容易从他的快乐中获得同样的快乐。

反转这个念头。

将此念头反转过来认真思考一下。如果某个反转对你没有意义,也无需担心。以你想要的所有方式反过来看你以前的念头,直到你找到那个令你感触最深的反转为止。

反转一:我的心里没有他。(答:当我感觉自己受到伤害时,便冷落他或者对他发脾气,至于他的感受则跟我没有关系。)

反转二:我心里没有自己。(答:当我与他开战时,我那么无所顾忌。我将平静的自己剥夺的一干二净。是我亲手制造了一个敌人,我给自己很多忧伤和压力。……)

反转三:他的心里有我。(答:他是爱我的,我有时不适应彼此的相处方式。我或许更自私一点。……)

每当我们产生一个令人痛苦、压抑、不爽的念头时,以上4个问题及其反转,能够促进你对那个念头产生怀疑,然后你会发现,你反转的念头似乎更接近真实现状。

转念的过程中,你的念头堡垒就会慢慢瓦解、松动,直至最后烟消云散。

如果你的人生处于低落状态(当你痛苦压抑不爽时)(5)

  • “你若是爱我,就会依照我的意愿去做。”

婚姻生活中,执迷于这个念头的人应该不少。这句话看似正确,合乎情理,但是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以下是一位妻子的转念练习。

1.这是真的吗?

好像如此。

2.你能够完全确信这是真的吗?

不,我不能保证这是真的。实际上,有时候,他并没有按照我的意愿去做。

3.当你相信“你若是爱我,就会依照我的意愿去做”这个念头时,会产生怎样的反应呢?

对于你为我做的一切,以及我为你做的一切,我是用等价交换来衡量的。我心中放着一张我们关系的计分表,我就是用它来衡量你为我付出了多少爱的。我常常假装很委屈的模样,向你提出要求,我的每一句话都说在试图让你明白,要想得到我的爱,只有先满足我的要求。有时候,我会把我的愤怒表现给你看,有时候我会在心里默数着你不爱我或者不珍惜我的证据。

4.假如你不相信“你若是爱我,就会依照我的意愿去做”这个念头时,会如何?

当我看着你时,我不会再在心里暗暗打分,也不会考虑你所做的究竟是不是爱我。假如你没有按照我的意愿去做,我也会接受。我会试着理解你不去做的理由,以及它当时为什么对你而言是正确的。假如没有“你若是爱我,就会依照我的意愿去做”这个念头,我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我会注意到你的爱,然后继续做本该由自己做的事情。我希望,你在我的生活中只是我爱和关心的那个人。我会变得更加平静、快乐。我也会更加喜欢自己。

反转念头:“你若是爱我,就不会依照我的意愿去做”或“我若是爱我,就会依照我的意愿去做”或“我若是爱你,就会依照你的意愿去做”

没错,我觉得这个念头更为真实。

接着妻子举了三个例子(没有投资我选的股票,没有跟我的朋友们一起去吃他不喜欢的印度餐,没有按我的意思,在某个周末外出),说明对方没有按自己说的意思去做,而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反转念头的效果,使妻子非常吃惊。当我们在盲目地、执拗地肯定自我的时刻,我们的念头是多少的不堪一击。

把输赢的较量搁置一边,爱、支持、相信变得得多么的容易。

如果你的人生处于低落状态(当你痛苦压抑不爽时)(6)

只要我们把心念转变一下,就发现了那些超越现实的、不符情理的念头的本来面目。原来的痛苦、怨怼、悲伤都是错误念头的产物,是自己给自己“埋的雷”。

通过转念练习,妻子的心情一下豁然开朗,如释重负。

前文我所列举的夫妻关系里面常见的念头,大家可以运用质疑 反转的方法练习一下,看看感觉如何。

转念练习所带来的启迪

1)痛苦的爱源于追求他人的认可

运动场上,一个小女孩正在愉快地玩耍,她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游戏中。突然,她翻了个跟头,这让她自己大吃一惊。此时,周围的小朋友们鼓起掌来,而且欢呼雀跃。小女孩此时才注意到周围人的存在。

于是,她又翻了一个跟头,想看看他们是否会再次为她鼓掌。虽然小女孩不确定自己究竟发现了什么,但是她已经认识到让小朋友们接纳自己的方法了。

她开始试着在翻跟头时换个花样,不过显然她比以前多了一个动机——她不再只是为了自己高兴而翻着玩了。她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反应上了。这让她产生了能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应的焦虑。

如果你的人生处于低落状态(当你痛苦压抑不爽时)(7)

虽然我们已经不是小孩了,但是,许多人依然在为了得到别人的回应而翻着自己的“跟头”。每个人几乎都在追求他人的认可。追求认可,占据了我们人生的绝大部分时光。

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我们学会了混沌、伪装、隐藏、故作姿态,并且建立了根深蒂固的、令人焦躁不安的念头。

当你时时刻刻想做一个讨人喜欢的人时,你的生活不再有丝毫可以让你喘息的空隙。

美好的爱情、幸福的婚姻、健康的两性、圆满的家庭,这些是上苍赐予人类的厚礼。可为什么有的人就是感受不到、享受不了?为什么有的人爱得如此纠结、挣扎、无力,乃至身处暴力纷争的漩涡?因为你跟那个小女孩一样,你错误地理解爱了——你把注意力全部投向外在及其外在的认可了。

你失去的不是爱,而是对爱的感知和纯粹简单地体验爱的能力。

如果你的人生处于低落状态(当你痛苦压抑不爽时)(8)

爱不是为了迎合他人而“翻跟头”,爱不是源自另一个人,或者源自另一个人满足自己的愿望与需求,爱是源于自己的感觉。

但凡总想通过他人来求证爱的感觉,都会把自己推向纷繁缠绕的念头之中。

2)认清自己就是活在爱中

荣格说: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

在所有针对关系的转念练习中——无论你是与你的爱人、朋友、或父母,你都能发现你的压力源于你的念头。外面的人不是也不可能是你的问题,当你反转念头时,你一定会震惊和顿悟:那个令你无比悲苦的念头的反面是何等的真实。清醒地认识自己能够最大程度使我们获得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

如果你的人生处于低落状态(当你痛苦压抑不爽时)(9)

《转念》提供的“大胆评判别人的作业单”,能够帮助我们看清自己。

在下面的省略号处,填上你写的内容。注意,语句要简练,无须克制自己——允许按照自己的性子表达,尽可能地让自己充分体会那种愤怒或痛苦,如同刚刚发生一般。

①你因为谁而生气、沮丧、痛苦或困惑,原因是什么?你不喜欢她(他)的哪些方面?

(人名)……让我感到……,原因是…………

②你希望他(她)怎样改变?你想要他(她)如何去做?

我希望……(人名)……去做…………

③他(她)应该(或不应该)想做、感觉或者成为什么呢?你对他(她)有什么忠告?

(人名)……应该/不应该…………

④我需要他(她)做些什么,我才会高兴?

我需要(人名)……去做…………

⑤把你对他的看法列出来。

(人名)……是………………

⑥你再也不想和这个人一起经历什么事?

我再也不想……………………

针对问题六的反转练习是重点。当你确实期待去体验那些让你不舒服甚至是痛苦的事情时,你将不会再活在恐惧中——你会将所有的事情当作是一件能够为生活增添爱、欢乐的美好礼物。

看清自己以后,我们还可学习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凯蒂为我们设计这样一个练习:

当你感觉愤怒或难过时,听见自己心里说:“他(她)应该……,不应该……,他(她)需要…………”时,请马上停下来,问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我是否确定他(她)应该那样呢?

然后再反过来,变成:“我应该……我不应该………………我需要………………”将你想给别人开的“处方”开给自己,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3)转念是一种创造平静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也许觉得假如什么念头都可以转变,那些正确的、好的念头不是被消解了吗?

有两点需要把握:第一,被转的念头是指让我们压抑、痛苦、焦虑、悲苦的念头,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始终无法释怀的那些想法;第二,转念的目的不是进行正确与错误的评判与裁决。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一切都是人生的不同经历和体验。

转念是协助我们打开心结、缓和关系、消除怨怼、释放情绪、化解危机,每次的转念,我们总能回归身心的平静,获得精神的欢愉,我们觉察到生活的另一种视角、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正如著名作家格里高利·大卫·罗伯兹在《项塔兰》里的一段描述:

有时候,你的心需要以适当的方式打碎。打碎它之后,人就会有所体悟,或者说你能感受到全新的东西,那是唯有如此才能领会或感受到的东西。

那种破碎与体悟,是我在今天深深感谢并为之感动的生命体验。

从你发现自己在生活中所坚信的那些念头的那一刻起,你就开始逐渐从痛苦中解脱了——这是为心灵的自由拉开帷幕。

如果你的人生处于低落状态(当你痛苦压抑不爽时)(10)

《转念》,好似一场神奇的舞台剧,人们经历难以想象的长途跋涉后终于回答家,围在火炉旁坐下,讲述着自己如何战胜危险的精彩故事,与老朋友们一起哈哈大笑——当你不再去相信那些令你紧张、不安的念头时,留下的就只有爱和欢笑。

非常感恩您的阅读,希望有缘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