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必背),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小学生古诗80首必背登鹳雀楼?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小学生古诗80首必背登鹳雀楼(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小学生古诗80首必背登鹳雀楼

黄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必背)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人李白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送别友人孟浩然的整个过程——

一、二两句交待孟浩然辞别黄鹳楼,从湖北到广陵(现在扬州)去的事情,点题;三、四两句描写送别者(诗人)眼中的孟浩然:一叶孤帆的影子越来越远,逐渐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唯一能看见的,是向邈远的天际奔流而去的一线长江。

四句诗,诗人着意塑造了友人孟浩然这样一个客体形象,展示了友人辞别黄鹤楼,孤帆渐远、消失碧空的过程,但是,却把一个感人至深的抒情主体形象(送行者)隐藏在文字的背后。

后两句,写的是友人远去、逐渐消失的远影,实际上,也写出了诗人送别的过程——

友人离去,诗人从黄鹤楼到江边,从友人乘坐船只离开江边到“孤帆远影”消失不见,直到只剩下远流天际的一线长江……那个送行者,送了多久?望了多久?……

这两句,看似写景,看似写离别者的远去,却含蓄地写出了抒情主体的形象。

这是一个多情的尤其注意友情的人物形象,他之所以能够看到“孤帆”“远影”“碧空尽”,之所以“惟见长江天际流”,是因为他一直伫立江边、极目远送、久久不肯离去,从这个抒情主体形象上,读者可以感受到依依不舍的愁绪和思念,感受到诗人与朋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可见,读诗,我们要透过诗中描写的客体形象,感悟出隐匿在其后的抒情主体的形象,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