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人# #美学#
华夏五千年,美人不胜举……
我将从美学角度去抽丝剥茧,以历史中的断壁残垣还原出这些美人当年的神韵!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於天,圣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後乃有三皇。”
我们都知道古人称的“三界”是指天地人三界,但“三皇五帝”这个概念是后世对上古先民们在征服大自然过程中,所做所为的各种传说。
这种最早的丰富想象力,就是上古神话,也就是杂糅了各地民族传说,所以我们把这个时候称之为神话时代,即我们不知道这其中的人物是否真的存在。
华夏这个概念在洪荒时期是没有的,是在上古时期出现的,我们要着重描绘的,也就是这个时代的美。
接下来就要轮到中国官方第一顺位正统女神(没有之一),也是三皇五帝中唯一一位女性大神。
古语云 “娲,古之神圣女,化育万物者也。”
女娲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女娲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那么女娲真的是人首蛇身吗?
伏羲女娲图中呈人首蛇身
人首蛇身,且不说不符合进化论,更是无法用现代科学解释。
古人因为迷信,许多事情都喜欢神话,更别说身为三皇之一的伏羲、女娲,长相上的神话,就不可避免了。
现在的很多女娲画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纯的按照传说里面的人首蛇身画出,而另一种则是用汉服的裳遮住腿部,这也算一种艺术性的马赛克吧。
不过我看到一个考古发现是:女娲是个谐音,娲可能是“蛙”,是一种母系社会的生殖崇拜,古人看到青蛙这种强烈的生殖能力便会联想到自己的部落图腾身上,这也算是另一种解释吧。
神话是人类文明的遗传基因,产生于茹毛饮血的洪荒时代,它包孕着民族文化的原始初象,彰显了上古先民的生命精神、审美意识和理想寄予。比如女娲神话原型所体现出来的情感特征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原始的女性经验认识,现代的女性审美要求也和女娲有异曲同工之妙。
女娲是国产的,九天玄女是外来的,她就像个谜,让人好奇。不过,在五行学说里,女娲若是土系,玄女便是金系。
玄: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赤黑色,赤黑色颜色较为模糊,由此引申出深奥,玄妙等意思。“玄”为“悬”的古字,表示由绳悬挂,又引申出天空,幽远等意。
夏商周资料太少,不过在夏朝时期阴阳学说产生了,这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与阴阳学说相一致。阴阳学说原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应用。
在事物,女为阴,男为阳;在人性,女为阴柔,男为阳刚。这,应当是天经地义,既合天理,又合人情的事。在我国古代女性审美观的观照下,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成为女子美的最高典范。
沉鱼,说的是西施浣纱时,鱼儿惊其美而自沉水底;
落雁,说的是昭君出塞,大雁惊其美而自空坠落;
闭月,说的是貂婵拜月时,月儿惊其美而躲进云层;
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赏牡丹时,花儿惊其美而羞涩下垂。
乍看起来,好像突出夸耀的都是古代四大美人的外在之美。究其实,却都无一不是内在之美的外化。而内在之美却又全部浓缩在“娇柔”二字上!道理再简单不过:只有有了娇柔之质,才会表现为娇柔之态。否则,外表再靓,却粗声粗气,粗率鲁莽,粗枝大叶,无法想象到鱼沉、雁落、月闭、花羞。
唐寅的四美图
之所以女人是阴男人是阳,就是由于最伟大的女人彰显的并不是外放的男性化硬朗,而是极致的女性内在吸引。
娇,女字旁,造物者自始就赋予其女性专利权,且本身就含有柔的意思,义为柔嫩,美好、美丽可爱。娇娃、娇娘,古时用为美女的代称;娇媚、娇娆、娇羞、娇艳、娇小玲珑.....都是描摹女子的妩媚、妖娆、艳丽的神韵以及体态;娇喉、娇语,也都专指女子曼妙的声音。
柔,指的是嫩、始生、温顺。柔美、柔媚、柔曼,形容女子神态;柔顺、柔情,多指女子心性;柔嫩、柔色,常用于描绘女子体貌;柔声、柔婉,亦为状写女子语音的温存。而娇柔两字的碰撞,更是说女子的娇媚温柔,风姿美好。
然而,事物是千变万化的,人也是千变万化的,女子自然也是风韵、体态各异的。既然古代女子也不可能都如四大美人一样,现代女子更不可能、不必要都像模特、美女、封面女郎,标准女郎一样。
“环肥燕瘦”中的杨玉环与赵飞燕
即便在古代,也还有“环肥燕瘦”一语,说的是杨玉环丰腴而赵飞燕清瘦。但除了当代女子审美观的变化而外,她二人都能“各擅其美",使"短长肥瘦各有态",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正所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古代四大美人,也无一不存在缺陷:西施大脚,昭君削肩,貂婵耳垂小,玉环有狐臭。可贵之处,在于她们都不是消极地避短,而是积极地补短:西施著长裙,昭君会垫肩,貂婵戴大而重的耳环,玉环则既用薰衣草薰服装又常以香汤沐浴。
所以,让你认识自己,从而扬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补短——巧用妙用方技来弥补某些方面的不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地把你塑造成一个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娇柔女子,便成为古典审美的最高追求。
所以学审美,第一在变化气质。
与四大美人相对应的,便是四大妖姬了。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著名美人其实是妺喜,后世红颜祸水的第一例证,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晋之骊姬。
这四个女人并称为古代的四大妖姬。我们常说美人误国,但那些史学家何尝明白,君王也误了美人的一生呢?
西施
一一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而越国能够灭吴国,也少不了三个女子的鼎力相助,其中一个,便是上文所说的西施,另外两个,则是越女与郑旦。
越女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位侠女,根据史料记载,在越王勾践灭吴时,越女协助越王,挺身而出,教导越国将士独门剑术。越女剑术了得,越王也非常赞叹,道:“当世莫胜越女之剑”。
而郑旦精通舞技,容貌堪比西施,与西施有“浣纱双姝”之称。郑旦是历史上与西施齐名且同样具有爱国情怀的刚烈女子,与西施同处于春秋时期。
郑旦好剑,性格刚烈,故不如西施讨喜。
墨子曰:“吴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沈,其美也。自古至今,以女色亡国者,世皆罪于女,惟西子例外”。
那么西施到底有多美呢?
有人说,古代的这四大美人分别代表了四朵花,貂蝉是月季,王昭君是菊花,杨玉环是牡丹,而西施则是荷花,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西施不同于前三者,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存在,而且西施自小在浣溪沙边长大,可以说是出自江南水乡,这个地方养育出来的女子又怎么可能不美呢?
能代表华夏民族的审美,非常符合标准的传统美女。
想想中国古代一些通俗文学里,例如三言二拍之类,女主角出场时什么“眉似柳叶眼如秋波……芙蓉照水鬓挽乌云……真得个赛过汉宫飞燕吴国西施”这种没有个人特点的铺垫,最适合脑补的还是画像。
这些描写写得太笼统了,完全就只能靠意境去想,不过转念一想,这本身就是一种留白。是的,从效果出发却不让你看见,达到了对美人的最大想象。如果有一千人,就会想象出一千个不同的美。
正如预料之中,不管是什么时候,影视剧出来后,人们对女主恶评如潮。其实换了谁上都一样,并非是女主角不够美,她只是输给了想象力。
所以我们看看影视剧中的表现如何处理?接下来说的一切女演员仅针对这个扮相,不针对演员。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83年版《西施》(目前资料已经失传)
扮演者——董智芝
早于蒋勤勤版的“最美西施”,大陆媒体当年盛赞其“隽永典雅、清丽庄重”。
董智芝饰演的西施
董智芝可以说是西施本人了,像是穿越过来的一样。
荧屏上的董智芝不论是出演艳倾吴宫的绝世佳人,还是长剑在手的武林侠女,或者是唐宫中身世堪怜、命运难主的宫女,除了秀丽的容颜让观众印象深刻,她或袅袅婷婷或英姿飒爽的身姿,一样让观者沉醉。
董智芝现代装,古典韵味十足,就像书上写的:脸若银盘,眉目如画,琼鼻樱唇,气质端庄又多情。
董智芝是真的有股颈,蒋勤勤之所以冷清都来源于鼻子,蒋勤勤感觉太虚而梦幻,而且鼻子太薄导致了她可能只适合演一些苦情的角色。并且你可以去看她所有的角色都是这个套路,那版的画面也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蒋勤勤才是真的有点儿苦,西施浣纱也不能天天穿个纱。
蒋勤勤饰演的西施
客观地说,蒋勤勤最水灵,简直就像古代穿越过来的,一颦一笑眼波流转间说不尽的韵味,这颜真能打!
所以杨洁和琼瑶当时都特别喜欢蒋勤勤,琼瑶还为她取名叫“水灵”。
西施绝对是古典美基础上的清纯 惊艳感,带一丝温柔娇弱,眼睛绝美嫩颜型。蒋勤勤很美很纯,但大气多了一点点,不太有江南女子的那个娇弱味儿。
即“蒋勤勤的西施胜在灵动”,董智芝的西施在我看来,则更符合“捧心西子”的美誉。蛾眉臻首、轻愁在眸,眉目之间的婉约、含蓄、哀伤,无一不是那个“身在吴宫,心念越国”的千古丽人。
五官一圆一尖,脸型一方一圆,而白衫的则是颜佳(反正应该不是董智芝),好像也演过西施,反正看着好美,而且很有情绪感。搜董智芝时候会出现这张图,感觉气度更华贵些,鼻子更挺些吧。
颜佳饰演的西施
春秋战国完全是一部男人戏,美人少的很,所以开扒秦朝。
其实《芈月传》让大家知道了宣太后,就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绝对不是祖母,大家记住了。
孙俪和宁静都有饰演过,大家可以看一下效果。
孙俪饰演的宣太后
宁静饰演的宣太后
秦朝崇尚黑红两色,《汉书·律历志》中曾有这样的记载:“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
在当时的秦朝社会中,上至天子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以黑色作为崇拜的颜色,通过很多秦朝时期的文物及历史资料的记载就可以看出,在秦朝社会中,凡是使用黑色作制成的器具、服饰,都是当时社会中受欢迎的对象,如果说能够以黑色作为日常用色的话,也代表着个人在社会中有着比较高的地位。
通过颜色来划分朝代的行为主要源于“五德”伦理学。五德是中国先秦时期在伦理学方面关于德性的概念,阴阳学认为土、木、金、火、水为五行之德,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认为王朝在五德的影响下得以周而复始的兴衰更替,故不同的朝代辅以不同颜色的五德可以代表不同的社会特征。
历史上,春秋战国就是这么一个开放的时代。而这些与王侯将相有关的女人,其实都是一样的牺牲品。
但宁静在里面饰演的赵姬却契合那个时代,这就是观众心里的感受,尤其是宁静自带的娇蛮之美让人过目难忘。
在早期,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最早的艺术品都是平面化的,这个跟生活认知有关,人生活在三维世界,但在刚出生时,一般都会以为自己的世界是二维的,平面的。当时的艺术家在做任何的艺术作品时,无论是制造塑像、绘画,通通都是二维平面化的。那么这样一来,天然的骨头就被弱化了,不是说古人不知道自已有骨头,而是因为艺术作品不需要这个,所以就人为的去除了。
在古典美学上面,美人尖、丹凤眼、樱桃小口这些五官美通通都归为线条感上面。一定程度上面是因为黄种人平缓,白种人立体,所以大家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方向。这也是后续我们和西方美学的差异性。
汉朝的时候,开始流行凤眼之美。
关于虞姬的资料实在太少,后世无论怎么演,其实都没法满足,但以花喻美人最早的出处应该是这里吧。
西楚霸王和虞姬的故事还是很荡气回肠的,尤其是四面楚歌、虞姬自刎的情节,这种悲壮的情节是很打动人的,不过大多影视剧都把这一对的重点放在了言情方向上,导致虞姬表现各异,但又不像其她女角色有“标签”,比如妲己的妖媚,嫦娥、小龙女的仙,武则天的霸气等。
从小看到大,几乎没有哪一版的项羽、虞姬能直抵心灵,觉得有点遗憾。因此感觉看那些人的扮演就像纯欣赏美女,没有虞姬的代入感。
王昭君
一一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网友应该都知道王昭君,她是四大美人之一,为了国家的安宁去遥远的边疆和亲,出使边疆的时候路过的大雁看到了她的美貌,过于惊艳从空中跌落。
而比起西施、貂蝉、杨玉环,王昭君貌似自己把握了自己的命运——她主动选择踏上了和亲之路,但事实又真的如此吗?
我们先来看真正的史书记载簿,就会发现根本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那么诸如昭君出塞,昭君落雁是否又真的存在呢?
实际上这个还是后世文人的锅,他们写的是王昭君吗?他们传达的是王昭君的美貌吗?
都不是,他们是在写自己怀才不遇,自己就像那国色天香的无双美人,奈何皇帝不欣赏,见真章之后便心悦诚服,是不是颇具现代爽文的套路。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入京朝见,请求作为汉朝的女婿,汉元帝挑选了宫女王昭君赐之。昭君告别,却不了这一别,竟是永远。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昭君便是如此,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不惜献出自我,去维系着国家的安危。
出塞的风光背后,是她无法抗争的命运,是飞舞狂沙里的血与泪。她把自己交付于国,而时代却赠予她的命运于无情。
此乃87年,由内地单位组织,黄虹扮演。
黄虹饰演王昭君
演员本身的古典韵味是最贴近那个时代的,既端庄又妩媚。昭君去边塞,气度不能苦,要带去汉女之美。
艾莉的扮演者李彩桦和杨幂都曾经演过,颇有些让人无法选择的感觉。大概是因为对王昭君的具体样貌实在没有一个确切的描述,所以这两版我觉得都挺好的,个人喜好问题。
两国和亲的人给她送行,溜肩上有皮草,披个斗篷都美,正是披个斗篷遮住了肩膀,将落不落,引人遐想。
杨幂和李彩桦都曾饰演过王昭君
李彩桦饰演的王昭君
杨幂饰演的王昭君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又因为赵飞燕的无双美貌,世人便时常以燕瘦形容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那么赵飞燕究竟有多美呢?
2008年《母仪天下》剧中出现两代“赵合德”,1996年电视剧《汉宫飞燕》中,袁立就饰演了赵合德这一角色而被大家熟记,如今郭珍霓重新挑战这一角色,而又是和袁立在同一部戏中。郭珍霓表示和袁立有很多正面交锋,共同商量设计戏份。
赵明明饰演的赵飞燕
个人觉得《汉宫飞燕》更加还原真实的历史,那个年代特有的旧时滤镜,也成全了这种古色古香的历史厚重感,所以此处仅用一段古典诗词来形容,以作搭配 。
驻马听·舞
白朴【元】
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
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
谩催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
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虽然赵飞燕确实是妖妃,但如果妆容看上去就很坏恐怕也做不了妃。一般人认为妖妃就是把勾引人三个字写在脸上,这简直大错特错。
迷倒一般人是够了,但是让一代帝王神魂颠倒,还得赵明明这样不但绝色,而且气质柔弱无害,楚楚动人,让你根本看不出她哪里在勾引,就自动拜倒在她裙下,那才是有说服力呢!
我好像终于明白为啥觉得过去的古装美人有古韵了,主要是身段特别古典,以前拍戏前导演都有专门训练大家的仪态,赵明明为了这戏专门瘦到了80斤呢。
赵明明饰演的赵飞燕和袁立饰演的赵合德
赵明明
《汉宫飞燕》在剧里的扮相更有古典美,看起来就像真的古代美人,佟丽娅虽然也美但是一看到就觉得是影楼风,那个服饰妆容太过妖艳,要知道赵飞燕可是汉朝的,服装颜色饱和度过高很容易让人有影楼风的感觉。
总之新剧跟八九十年代的老古装剧的用心程度天差地别,古代的颜料技术尚且有限,根本染不出来如此高饱和度的颜色,但是这也并不代表低饱和度就一定高端,只是现在的科技让我们更容易获得高饱和度的衣服,我们就觉得低饱和度更贵了。
佟丽娅饰演的赵飞燕
当然!佟丽娅和郭珍霓并非完全没有优势,前者拥有掌上舞,后者则拥有媚骨天成。
再刷一张!完美的佟丽娅是祸国殃民的。
三国,是东汉末期与西晋初期之间的历史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时期。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有词赞之曰:“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又诗曰:“红牙摧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
貂蝉
大众对其印象都是刁蛮为主,但主要被提出来的气质是眉眼皆挑,嘴唇丰润小巧。
陈红的貂蝉,简直无人能敌,刁蛮之中有夹杂着一丝娇俏、大气,最贴原版貂蝉。陈红后来又接了一部貂蝉,原因就是因为那个导演认为除了陈红,没人能演。
陈红饰演的貂蝉
最早而且最著名的关于二乔的描述,当推唐代诗人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赤壁》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三国时期最著名的美女有三名,大、小乔和甄洛。二乔到底有多美呢,史书所载极为吝啬。《三国志》说“皆国色也”,《江表传》说“貌流离”(光彩焕发)。
二乔的父亲乔公,本在汉献帝的手下做官,当时的汉朝早已名存实亡。丧妻后的乔公辞官归乡,带着大小乔隐居于安徽皖城。建安四年,东吴的孙策和周瑜带着军队攻下皖城。江东二乔的美名早已是家喻户晓,孙策和周瑜二人在打了胜仗之后,双双抱得美人归。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
何晴在《三国演义》中饰演小乔
洛神——中国神话中的洛水女神。洛神即宓妃,是中国先秦神话中,司掌洛河的地方水神。
在中古时期洛神形象得以丰富和发展,逐渐变身为世俗的美人,成为男性文人寄托情感的对象。在曹植人神相恋的千古名篇《洛神赋》中,洛神被作为理想美神的化身,洛神赋也奠定了传统东方美学的基础。
女性属阴,男性属阳,洛神则是至阴至柔之美,水系的神女,洛神要美得像东方女子的顶峰!水中美人就像洛神,流畅之物,弥散之物,是现实世界的倒影之美。
从历史的记录看,所谓的洛神原型,有人认为是甄宓,魏文帝曹丕的妃子,魏明帝曹叡的母亲。她原来是袁绍的儿媳妇,冀州城破,就被曹丕看上了。
甄宓的结局在三国中是最凄凉的,贤惠美丽的她,却被曹丕赐死,是夫君无情,还是造化弄人,她也许一直不懂,是什么让他一定要如此对她。
她宛若夜明珠,奈何他却闭眼不看,这一生明珠蒙尘,则是她的悲剧。
甄宓本就才貌俱佳,风华绝代,自是当得起《洛神赋》中的女神形象。无论生前有过怎样的哀怨传奇,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她早已化作“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的洛水之神,皎若朝霞,灼若芙藻,美丽无敌,千古流传。
我们目前看到的中国画,有据可考的中国画,最早出现姓名的记载是在三国时期,到了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西方艺术传入我国,促进了绘画和雕塑的发展,而后到了南北朝后期,就出现了张僧繇、顾恺之等一批有史记载的画家。
目前我们看到的顾恺之等人的绘画其实都是北宋时期的摹本。宋代距离东晋大约五百来年,宋代到现在又有一千年,但是鉴于宋代绘画的高度发达,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幅画很好的还原了顾恺之《洛神赋图》的基本原貌。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顾恺之的绘画,线条流畅,神形兼备之类的优点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曹植的《洛神赋》是中国古典仙女巅峰了,可以比作西方世界的维纳斯,人类最开始的时候都是觉得人神有别,但后来的艺术作品逐渐把女神变为女人,这也足以说明性的觉醒,这是全人类都有的共识。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宗教画占据了主要地位,统治阶级为了让自己与大量的汉人同化,共同信仰佛教,也因此这时候的人物画,线条优美,重在传神,风格偏向于半佛半仙。
魏晋南北朝为始,只刻画两种女子,古代贤妇和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等,洛神面型椭圆,眉目清秀,体态纤丽淑婉,轻盈修长,仕女代表很多,但只有这版最仙女。
林青霞在《蜀山仙侠传》片场曾被捕捉过一张高糊照片。总觉得有些眼熟,后来看了敦煌壁画神女故而大悟,若说王祖贤是妖仙难辨,林青霞便是半佛半仙。
愈是糊得看不清,愈是“髻髯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最绝的当属她的中性气质,媚骨天成又凌厉威严。有人评价:性别在某种美之间,在绝对的青春之前,往往束手无策,自动地失去了界限。林青霞一个人,占尽了美貌词典数不清的话语。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画家们以积极入世的行乐观密切地关注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尤其热衷于表现贵族妇女闲逸的生活方式,单调而悠闲的生活情调。张萱、周昉是这一时期著名的仕女画家。周昉笔下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代表了唐代宫苑仕女画在形神兼备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画家在造型上注重写实求真,女子脸型圆润饱满,体态丰腴健壮,气质雍容高贵,展示出大唐盛世下皇家女性的华贵之美。
这种美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迎合了中晚唐时期大官僚贵族们的审美意趣,而备受瞩目,并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继唐代之后的五代是个政权交替频繁的时代,画家们在仕女画的创作上,既继承了唐代的传统又有所变革。
如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笔下的女伎与唐代的仕女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歌伎丰腴的肌肤因缺少唐代宫女臃懒的体态,而更具健康之美。阮郜《阆苑女仙图》中仙女们修长的身材更是越出了唐代仕女丰满肥胖的造型程式,一改唐代即使画仙女,也始注重表现女性身段线条的曲线美及娇媚之姿。
唐代盛势喜欢圆润丰满的方圆形脸,但也有的人认为太胖,称这种额部窄,下巴大的脸型为秤砣脸或冬瓜脸。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还有一个变形问题,有时为了加强人物的思想深度,对原来没计的形象已不满足,必须加以剪裁和夸张,以达到人物所要求的典型性格和典型形象,所以中国绘画的形似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传统画家从来就提倡“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是历代画家总结出来的经验,值得后人借鉴。
《长恨歌》
白居易【唐】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海派画家刘汇茗的《贵妃回眸图》
《清平调》
李白【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西施之沉鱼落雁,昭君之国色天香,
貂蝉之闭月羞花,玉环之倾国倾城。
《妖猫传》中的杨贵妃
很多人觉得汉朝流行瘦美女,唐朝流行胖美女,这是不对的。
实际上只有特别美的情况下,然后人们会根据她们的身形区分出她是美在何处?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很浅薄的想法,因为人家首先是美,然后不管是胖起来,还是瘦起来,才好看不是吗?
女性性张力比男性要早萌芽很多年,中外封建王朝时期就有苗头,但是受局限于文化思想的限制。这时候的女性张力大多停留在对如花美貌的意淫和朦胧曲线的幻想,像《席上有赠》的曲里唱的那样“芙蓉面、杨柳腰,无物比妖娆”。
在上世纪那个时代,本身那个时候的人喜欢珠圆玉润的美女,所以也不介意她们脸大,大白脸衬托着浓墨重彩的五官,反而显得艳光四射。
所以80年代那时候流行的“毛戈平妆”更注重描眉画眼,而不重视修轮廓,把中式工笔画的绝技巧妙地运用到化妆上面,突出汉族美女的优势。反正你怎么着都不可能有立体轮廓,那你干脆就把脸当作一张白纸,在上面匠心独运地进行勾勒,反而成就了芳名远播的画中仙。
同时期台湾的“琼瑶妆”也是同样的道理。
杨玉环其实是非常有文艺才能的,而且没什么政治野心,也不懂君王之恩是双刃剑,最后还是很惨兮兮的被勒死在了马嵬坡。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其中的羞花就是指杨玉环,传说她去赏花,美貌让花朵都羞的低下了头,因此杨玉环也被叫做羞花娘娘。
论美貌和舞蹈功底周洁要胜过林芳兵,但是论和角色的契合度确实是林芳兵最经典。
都知道,唐朝以丰腴为美,杨贵妃则是凝脂胭华。林芳兵当年为了能更加贴近杨贵妃这个角色,一口气增重三十斤,这也是现在很多明星做不到的。
正是因为林芳兵的敬业,所以我们才看到了最接近历史记载的雍容华贵的杨贵妃,林芳兵版本的杨贵妃也被称为是最美的杨贵妃。
1990年,25岁的林芳兵扮演的杨贵妃可以说是真正的肤如凝脂、 脸如满月。
林芳兵在《唐明皇》中饰演的杨玉环
杨玉环其实是个身高一米六左右,体重高达140斤的胖姑娘。抛开诗句和电视里塑造以及美化过的形象,也一度让人怀疑,这样的杨玉环真的能让唐明皇重色倾国吗?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有人看过91版《唐明皇》中,由林芳兵主演的杨玉环。在拍摄《唐明皇》时,让林芳兵颇为苦恼的是,自己不够胖。林芳兵曾一度在照镜子时,看到自己鲜明的锁骨而失声痛哭,因为她觉得杨贵妃这个角色要砸在自己手上了。
这对于在表演上一向严苛的林芳兵来说,简直是致命的错误,于是林芳兵决定增肥。增肥过程中,林芳兵曾创下一次性吃进14个包子的记录,后来嫌速度太慢,林芳兵经常半夜睡眼迷蒙起床吃东西。
膀肥腰圆,下颌有肉怎样,还不是一样颠倒众生。妩媚有度,娇憨过人。任谁是唐明皇,都不免动心。
就这个角色而言,我个人会更偏向于林芳兵。千娇百媚,扶风若柳,真是娇美得不可方物。
林芳兵娇憨气更足些,更像一个单纯养在深闺出成长的少女,突然被卷入了糊里糊涂的命运,无力的反抗,默默的接受,像个漂亮的宠物。
导演让林芳兵演杨贵妃最真实的样子一一娇憨,就看这个是非常难把握娇和憨之间的比例的,演的太过就是野蛮,过于轻,又容易显蠢。
所以林芳兵傻白甜的恰到好处,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周洁,这版给我的带来的最大败笔可能就是鼻子。
周洁在《杨贵妃》中饰演的杨玉环
当然周杰老师有她最大的优势,她是专业舞蹈艺术家,《霓裳羽衣舞》除了她跳的那版,林芳兵那我都不认。
同时,周杰老师的眼窝处,也就是上眼睑处有一道凹陷,或者说用空隙形容更恰当一些,这导致了给人一种比较悲惨的感觉,因为眼睛是下垂的时候就会给人一种比较薄命的感觉。暗暗契合了杨贵妃的命运。
周杰美艳富丽,但缺少一点侍女扶起娇无力的柔。她没有很好的把杨贵妃的那种需要细心呵护的娇媚感演出来。
她本人是国家一级舞蹈演员,和杨丽萍齐名的舞蹈大师,杨丽萍擅长民族舞,而她擅长的是古典舞。她在电影中展现了杨贵妃最美的舞蹈“霓裳羽衣舞”,舞姿曼妙,扮相也相当惊艳,称得上鼻腻鹅脂,倾世容颜。
而除了《杨贵妃》中的霓裳羽衣舞,《唐明皇》中的绿腰舞、折袖舞、胡旋舞,也是周洁亲自完成的,成为难以复制的经典,也让观众充分领略了大唐盛世。
周杰艳如玫瑰,灿若明霞,看起来就像玫瑰,有刺儿,带锋芒。感觉并不弱小,让她演皇后也不为过。
林芳兵像是一朵慵懒的牡丹,浑身都有掩饰不住的娇憨柔弱的感觉,她又夹杂了一些天真和无辜感。
电视剧比电影时间更长,而且也不拖沓,林芳兵有了更好的时间去塑造角色,更有那种悲剧的倾国倾城之美。
《大唐芙蓉园》里的范冰冰,美则美矣。也不算出戏,单独来看是不错的,但和前面两位一比,这个面相就是个妖妃宠妾呀!
范冰冰饰演的杨玉环
范冰冰六年之后的雷剧《王朝的女人》来了。
唐朝确实是华丽清新并存的,但你能不能不要那么割裂?《大唐芙蓉园》的装置还挺华丽的,这次怎么就这么“清新脱俗”?
《王朝的女人》中范冰冰再次饰演杨玉环
还有“马震”,把杨贵妃演绎成肉蒲团了吗……
另外殷桃相貌甜美青春靓丽,身材也非常好,扮相也非常美丽,除了周洁下来就最喜欢殷桃。因为她有股少女的甜俏味儿,虽然在现代被认为是少妇气质了。
殷桃也曾饰演过杨玉环
不论是练习行气术、翩然舞蹈而身姿纤细的赵飞燕,还是富态安康的贵妇们,她们都是顺应天时、天性,并没有为了达到畸形审美而和身体对抗,人们崇尚的是自然的美,不似唐人喜丰肥、宋人贵病弱、明人重愚贞,一切都还处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状态。
唐朝人生活好了,所以喜欢丰满的女人身材,大宋怂蛋送老婆,所以喜欢那种娇柔病弱的,明清更加愚昧无知,于是成天扯贞洁烈妇的。
感谢观看本期文章,期待下次与你再次探讨中国美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