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欧阳鑫)初夏时节,走进宣恩县万寨乡伍家台村,万亩茶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茶园里不时传来采茶机“嗡嗡”声,时不时夹杂着茶农的谈笑声。

“今天差不多采了500多斤了,吃完午饭再来还能采500多斤,今天500块钱应该还是能搞到。”5月18日中午,在伍家台村龙洞湾,茶农向碧云和丈夫申元刚正把上午采摘的鲜茶一袋一袋装上停靠在茶园边上的三轮车。

乡村交通产业振兴(宣恩织)(1)

“现在全靠这些路修到田间地头了,采摘好的茶叶直接装在三轮车上拉出去就卖了,要是靠自己一袋一袋背出去,一天下来根本采不了多少茶叶。”向碧云表示,他家每年可以采摘的茶园有6亩左右,因丈夫身体不适,每年采摘的重任就落到她一个人身上,如果不是因为道路通到了茶园,她还得请一个人帮忙。

乡村交通产业振兴(宣恩织)(2)

“你看,我们这些茶园基本上都是靠着公路边儿上的,就算没得水泥路,也有可容三轮车通行的机耕路。”顺着向碧云手指的方向看去,目之所及,皆是茶园,郁郁葱葱,各式的三轮车或停靠在茶园的每个角落,或行驶在茶园间。俯瞰下,一条条产业路阡陌纵横,在为茶农交织出美好生活的愿景。

乡村交通产业振兴(宣恩织)(3)

路通则百业兴。据统计,目前,宣恩有农村公路2807.5公里,完成撤并村通畅285.2公里、自然村通畅600公里、窄路面加宽332.6公里、乡村振兴产业路70公里,以农事为主的农户,八成以上都配备上了三轮车,农民基本上告别了肩挑背驼的时代。

宣恩是山区农业县,共有茶叶、水果、粮食、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86万余亩;是绿色资源聚宝盆,森林覆盖率77.72%,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40天以上。如何有效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进一步提升生态、农业附加值,为农民探索出更多致富门路?

乡村交通产业振兴(宣恩织)(4)

眼下,正值黄金梨夏季管理套袋季节,从209国道椒园镇黄坪村段驶出,经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沿着四好农村路“黄傅线”前行,宽约6.5米的沥青路两旁是苍翠满目的梨园,时而还能看到驾驶外地车牌的游客停靠在观景台上拍照,或在梨园向梨农们请教着套袋技巧,体验农耕生活。

“以前我们梨花开、采摘梨的时候,也有游客,但是没得现在这么多。”黄坪村党支部书记姚元翔介绍,原来通往梨园的产业路较窄,只能容下一辆车正常行驶,且很难停车,遇到乡村旅游旺季,容易造成堵车,很多游客只能把车停在209国道边上,然后步行至中心梨园区,游客量很少。

乡村交通产业振兴(宣恩织)(5)

2017年,黄坪村正式启动该路段提档升级工程,2020年,该路段正式被列入宣恩“四好农村路”进行打造,配套完善绳索护栏、美化绿化、观景平台及大型停车场等附属设施。

乡村交通产业振兴(宣恩织)(6)

“以前有四亩黄金梨,一年能收入三万多元,日子也算过得不错,现在这条路修好以后,没想到游客这么多,我在家里面还搞了个农家乐,一年收入七八万元,不得比卖梨子收入少。”5月18日上午,村民姚元胜一边忙着在梨园套袋,一边向笔者算起了收入账,尤其是每年三月梨花开至八月黄金梨成熟季节,赏花、摘梨,甚至是体验农事,村里游客络绎不绝,也正是他和妻子每年中最忙的季节。

乡村交通产业振兴(宣恩织)(7)

在黄坪村,和姚元胜一样吃上“旅游饭”的村民不在少数。现如今,公路沿线特色民宿、农家乐鳞次栉比,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农民收入节节攀升。“四好农村路”的建成,真正实现了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公路改造升级后,该村通过举办梨花节、黄金梨采摘节等大型活动,年均接待游客达到30万人,实现综合旅游收入约1200万元。

目前,全县已建成“四好农村路”示范线306.8公里,成功创建蒙板线、黄傅线2条州级示范线及椒园、珠山2个省级示范乡镇,全县农村路网日益完善,示范引领提质增效,农村公路发展水平有效提升,服务乡村振兴、引领美丽乡村建设能力切实增强,真正实现“修通一条道路、打造一道风景、发展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