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某问答平台上,有人在问,这句诗,该如何看待呢?

有人可能要说了,你搜索一下不就知道了?

杜牧的这首《泊秦淮》,肯定有百科解读嘛。

我呢,则相信,他之所以来问,当为知道,搜索出来的标准化答案,真没什么意思。

这不,有很多人引经据典回答他,不挺好的吗?

长知识啊。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是有必要把全诗摆出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说的是哪里(商女不知亡国恨)(1)

(秦淮河边美女多)

其实啊,这诗的第一句,挺美的。

又有烟又有水又有月又有沙,唤上几名歌女,乘船饮酒,岂不快哉?

然我们又晓得,古来纯写景的诗,纯应酬的诗,流传下来的极少。

真正能入集子的,多是怎样的呢?

是有意义的。

什么是意义?

文以载道。

我写这四句二十八字,读出来的,如果是——美啊,真美啊,真的美啊,实在太美了……那么,基本会被归入没有思想性一类,被说成是文字游戏。

唯在诗里,加入自己的思考,才够味。

有味其实还不够,更要有劲。

什么是劲呢?

就是风骨。

比如,乾隆皇帝写诗多啊,大臣也和一首,评价皇上的诗,就是好啊就是好,肯定没有可能流传下来,还会被嘲讽是佞臣。

商女不知亡国恨说的是哪里(商女不知亡国恨)(2)

(和珅剧照)

唯有替天地立心,替生民立命,替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才是后人认为好的。

但这要求,实在是太高了,一般人根本没有可能做到。

若能在四项里做成一项,就已不得了了。

因此,我们能看到,平时我们背得最多的那些,都是替百姓说话的。

至于写作手法,并不重要。

何谓手法?

比如,杜牧的《泊秦淮》,写的是陈后主张丽华的事。

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的是汉皇重色思倾国。

因为时人都晓得,他们写的,就是唐朝的君主啊。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重要的,不是杜牧讲谁的故事,重要的,是杜牧讲出了这些话。

后人怀念杜甫,是体现在他诗里的平民精神,是有吏夜捉人,是安得广厦千万间。

后人怀念李白,对贵妃磨墨、力士脱鞭津津乐道;对天子呼来不上船,佩服不已。

不得不言明的是,尽管人们能读出杜牧的本意,但商女不知亡国恨,仍有点红颜祸水的意思——如果像《聊斋》那样,以狐仙来说事,倒挺好的——至少,不会让无辜歌女躺枪。

但我们也不能苛责古人啊,说他不尊重女性,是毫无意义的。

商女不知亡国恨说的是哪里(商女不知亡国恨)(3)

(歌女剧照)

孝敬母亲,古人懂;

你让他尊重歌女,就难说通了。

兄弟我不是做不到,而是我根本不知道。

毕竟,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一些观念,那时还没人想到过呢。

但古来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

说真话,做好事。

直且正,莫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