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中午,在通化县光华镇同心村9队海南坡,50岁的李宪伟正在参棚里精心侍弄自己的“棒槌”宝贝。
李宪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早在2015年,眼瞅着周围的村民发展人参种植富了起来,不甘人后的他便在光华镇承包了70亩地参场,开始种植人参和西洋参。
“刚开始选地、选种啥也不懂,没技术没经验,损失不小。”李宪伟坦言,种植人参投入高、风险大、生产技术要求都挺严格,所以开始接触人参种植就吃了亏。
不过吃一堑长一智。李宪伟拿出了“钻牛角尖儿”的精神,四处向老参农学技术、求经验,他逐渐明白,人参苗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严苛,温度过高则只开花不结果,温度一低就容易冻伤枯萎……
原因找到了,技术成熟了,李宪伟开始像对待孩子一样悉心照料这些“宝贝疙瘩”。“看好这些‘人参娃’,可不是件容易事。”每当酷暑到来,他就布好遮阳帘,调温调光。浇水、除虫、喷洒营养液。冬季来临,及时除冰清雪……
经过悉心呵护,如今4年的“人参子”已经红灿灿地挂满枝头,等待采摘。
在参地里,李宪伟算了一笔账:一帘人参10米长,出参40多斤,一亩地可栽植27帘,产量1000多斤,产值超过3万元。
“现在电商直播带货是非常好的拓展销售渠道的方法,我现在也在关注和学习中。虽然自家的人参,已远销到广东、福建等全国各地,但还想让咱通化的优质人参被更多人知晓。”看得出,头脑活泛的李宪伟有着更大梦想。
此时,正午的阳光透过浓密的云层照在一帘帘参棚上,李宪伟的笑脸被“人参果”映得通红。
吃着香喷喷的“人参饭”,靠种“棒槌”土里生“金”的李宪伟,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儿。
采访中,记者得知,素有“中国人参之乡”美誉的通化市,多年来大力推广人参规范化栽培,像李宪伟一样从事人参种植的农民越来越多。仅通化县,就有人参种植户1890户,产值达到3.6亿元。
吉林日报全媒体 记者:隋二龙 裴虹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