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工作法三大坑(时间管理高效法)(1)

番茄工作法是时间管理领域的高效方法,是职场工作、读书写作、居家旅行的必备良品。

其原理是:专注工作25分钟 休息5分钟,依此循环即可。不过在第四个番茄钟结束的时候,记得休息20分钟。

当我们能够熟练运用的时候,甚至能够做到将原本需要1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在6—8个番茄钟内就搞定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完成番茄钟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一天能完成8个番茄钟(4个小时),就已经非常高效了。多数人一天可能无法真正的完成6个番茄钟。

在番茄时间内,会出现走神的现象,虽然一直要求要专注、专注,但有时候过程并不顺利,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番茄工作法三大坑(时间管理高效法)(2)

第二,无法感知时间的流逝。时间管理大师柳比歇夫,完全不依靠手表就能精确知道做某件事用了多少时间,这完全依赖自己的时间感知能力,好像体内自带钟表,但这更是常年刻意练习的结果。

而作为时间管理领域的小白,我们还没有与时间成为朋友,在不依赖钟表的情况下,更是无法知道具体时间、某事用了多少时间。如果中途停下来看一看表、看一看电脑或手机上的时间,其实去看的时候就已经走神了。

此时一般有两种心态,要么是“为什么这个番茄钟还没结束,我都忙了这么久了”,要么是“这个番茄钟还剩下多少时间,快结束了吧”,后面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番茄工作法三大坑(时间管理高效法)(3)

所以,无法长时间的专注 无法感知时间的流逝,造成了很多人虽然一直在用番茄钟,但工作的效率,没有明显改善。

找到“自己的番茄”

番茄工作法本身是科学、合理的,只不过因为个体差异造成了应用效果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番茄钟做一些调整,要找到“自己的番茄”

第一,降低番茄钟的专注时间。番茄钟原本的时间搭配是25 5,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尝试20 5,18 5,15 3这几种模式,最后发现最适合自己的模式。

这种调整方式有两方面考虑:

一是将目标细化成无数个15分钟,就好比无数个小目标,每次完成一点点,看似没有完成什么,但几个或十几个番茄钟下来,就能完成很多。

二是,25分钟相对较长,无法保证没人打扰,但18或15分钟相对较短,一般不会有人打扰。短平快的模式可能反而更有效。

番茄工作法三大坑(时间管理高效法)(4)

第二,将APP的时钟声效打开。现在很多番茄钟的APP,都有静音和非静音设置,可以将声效设置打开,就是类似钟表一样,走一秒、滴答一下。但不要将这个声效开的非常大,调整到正好能听见就可以。

这样我们在读书、写作、工作的时候,就能听到滴答滴答的时间流逝的声音。一方面让自己感知到时间,另一方面,滴答滴答的声音更带来一定的紧迫感,督促积极要专注、高效。因为随便一个走神,可能都会浪费30—60—100个或更多的滴答滴答,这流失的不是时间,是自己的生命。

小伙伴们快快调整一下番茄工作法,找到属于自己的“番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