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县融频道】

走进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高塘镇智慧农夫果蔬产业园种植基地,大棚里,绿色盎然、生机蓬勃。一排排嫩绿的黄瓜苗、甜瓜苗、小番茄苗长势喜人。黄瓜棚内,十多位村民正在认真劳作,细心地为黄瓜苗掐去多余的枝岔;丝瓜棚内,长长的丝瓜藤爬上架子,瓜藤上点缀着朵朵黄花,挂果的丝瓜青翠欲滴,瓜上还带着鲜花。

“我们这个基地种出来的蔬果,品质好、口感好、产量好、形状也好,而且富含硒元素!”高塘镇党委书记朱而慷热情地介绍园区合作企业的蔬菜品质。

安徽省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组织架构(果蔬大棚架起乡村振兴梦)(1)

图为村民正在果蔬大棚劳作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高塘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坚持把打造绿色蔬果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发力重点,走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的新路子,一幅村美、民富、产业旺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高塘镇的大地上徐徐展开。

“冬天种出大棚蔬菜技术早已成熟,我们想尝试夏天种出大棚蔬菜的技术。”“你看,这只瓜明天可以采摘,那只瓜后天就可以摘……”在丝瓜大棚内,霍邱县智慧农夫果蔬产业园种植基地负责人步洪远指着架上垂下的丝瓜介绍到。“我们和当地政府是合作的关系,通过EPCO的模式运营园区,丝瓜每亩地的产量在16000斤至20000斤,水果黄瓜也是亩产2万斤的。按照3元一斤计算,一个棚占地四亩,毛收入大约在40万左右,保底净收入也有20万的效益。甜瓜、小西红柿也是引进国内最新的品种。所以,在霍邱种植大棚果蔬是成功的,也是双赢的。”现在每天可采摘黄瓜2000多斤,丝瓜1000多斤,实行的是订单式销售,产品供不应求。

“这里采用人工授粉技术,大棚设计看似简单,但科技含量高,棚内控温控湿。产品也是控制在一个时间段长势基本一般大,采摘时不但有口感,还有观感。比如说,一根藤上同时结出4个黄瓜,他们会掐去3个,只留中间一个成长,这样每根藤上的黄瓜就长势差不多大了,一茬下来,采摘出售时蔬菜的观感就好。丝瓜也是保证长相都是垂直生长,有长歪的、扭的,都会提前摘下……”“我们看重他们的种植技术,带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学到了种植技术,借助他们订单式销售平台,把我们高塘产的蔬果远远地外销。”朱而慷介绍说。

高塘镇土地确权11.5万亩,有两个大面积的连片区域是农用设施用地,镇里的老百姓一直有种植蔬菜的习俗。为了进一步推广好蔬菜种植技术,高塘镇围绕果蔬种植、冷链加工等领域,积极开展绿色食品“双招双引”。与企业对接,成功合作了蔬菜基地项目——高塘镇五里庄村生态果蔬产业园。新建蔬菜大棚和阳光温室,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选用优良品种,在加快生态果蔬产业园建设的同时,也扩大影响,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安徽省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组织架构(果蔬大棚架起乡村振兴梦)(2)

图为村民正在果蔬大棚劳作

该园区占地1000亩,总投资8000万,其中政府投资3600万,企业配套育苗、滴灌等设施,每亩给镇里5%的收益,每年镇里可增收150万。目前项目的一期总投资400万已经建成,占地100多亩,共14个大棚,主要是以黄瓜、丝瓜、甜瓜、小西红柿等为主,市场前景很好,产品销往广州、上海、南昌、杭州及周边各大县市区域。二期700亩的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可建107个大棚,全部建成后,可以解决300至400位当地农民的劳动就业问题,而且让百姓通过实践学到真正的蔬菜种植技术,从而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下一步,随着这1000亩蔬菜基地分成一期、二期、三期建成以后,计划建立一个大的蔬菜交易市场,通过交易市场,带动周边乡镇发展,形成凝聚力;打造一个品牌,这里产出的蔬菜富含硒,我们正在全力的注册这个品牌商标,把高塘镇生产出的品质好、口感好、产量好、形状好的‘四好’品牌富硒蔬菜,打造成‘金牌’果蔬,推向全国市场。预计到明年9月份,利用光伏并网土地,2500亩的中草药基地就会形成,光伏下面种植薄荷、紫苏、菊花等中草药,打造成网红打卡地,带动大棚果蔬观光采摘销售。还计划建一个薄荷茶厂……”高塘镇党委副书记彭莉莉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产业实施规划,一幅农业产业振兴乡村的蓝图,正在高塘镇的土地上绘就。

果蔬种植,让高塘看到了希望。借助公司的订单式销售平台,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科学的种植方法,使高塘镇产出的果蔬富含硒元素,具有原生态、无公害、绿色安全等优良品质,大棚果蔬产业的迅速崛起,有效拓宽了农民致富增收途径,架起了高塘镇乡村振兴梦。

来源:霍邱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亮

审核:孙晓敏 徐思璇 巩令旗

本文来自【安徽县融频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