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角风谈大明1566第6期)

前一期讲到充满火药味的御前财政会议,终于进入到了下半段,而嘉靖帝也从幕后走向了台前。

作为深谙帝王之术的嘉靖帝,一出场就镇住了在场的各位,尤其提出的“云在青天水在瓶”理论,更是把他的帝王之术展现地淋漓尽致,也是这次会议最终能求同存异达成共识的束缚。

那么随后严嵩提出的“改稻为桑”的国策,到底是在什么前提下提出来,又为何在后面会掀起天大的风浪?

(原文发表于两天前,因为涉及敏感词,故做一些修改)

本期杨角风谈大明王朝6:被众人绑架的“改稻为桑”国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大明王朝1566国策解析(大明王朝6被众人绑架的)(1)

一、

面对严世藩的生活作风问题,嘉靖帝点到为止,并没有深追,弄得高拱一脸的疑惑,难道娶了九房姨太太就这样过去了?

显然,嘉靖帝并不理会众人的神情,把双方的争论定性为吵架,该吵还得吵,吵的越凶,朕越高兴:

大明王朝1566国策解析(大明王朝6被众人绑架的)(2)

严嵩先是肯定了张居正“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的观点,提到嘉靖三十六年就说过要修路,结果没修,导致现在运木材得海运,这才导致了成本高。所以,内阁批的建设项目导致了亏空,根本原因就在于之前批的建设项目太少,拉不动经济,所以才亏空了,这就是凡事没有预的原因啊。

过去针对朝廷财政赤字,这个理论持有者还是大有人在的!

朝廷当时就议过,为什么最终没通过呢?这非常值得思考,连嘉靖帝都瞪大了双眼:

大明王朝1566国策解析(大明王朝6被众人绑架的)(3)

严嵩继续发话,今年的财政预算,内阁下去要好好议议……

这个手段相当高明,不仅让去年自己造成的亏空变得合法化,还把责任推到了别人头上,高,实在是高!

果然,嘉靖帝听明白了,打断严嵩的话,反问张居正:

大明王朝1566国策解析(大明王朝6被众人绑架的)(4)

二、

张居正莫名其妙地就替严嵩一党做了帮手,自己说出的话,自己还得圆回去啊。

如果不赞同,那么一会儿提到的拨款给戚继光练兵的钱,就没戏了。如果赞同,好,这下去年的烂账,不仅全部报了,还默认徐阶、高拱和自己成了造成亏空的元凶。

张居正为了给戚继光练兵能拨钱,于是冠冕堂皇的举郑和下西洋的例子,意思是说如果不拨钱,海上贸易没法做啊。

这里插入一下,虽然嘉靖帝夸张居正算账算的好,其实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他的账算的并不对。由于明朝前期颁布荒唐的禁海令,导致沿海地区的百姓极其贫困。其实这条政令表面上是只有朝廷可以做贸易,是保障财政收入的。其实,很少有人仔细的算过账,这样做,反而降低了国库收入。

大明王朝1566国策解析(大明王朝6被众人绑架的)(5)

没等张居正话说完,严嵩突然萌生了一个好点子,马上抢过了话题,说这件事他跟张居正商议过。

此时的张居正,估计想啃死严阁老的心都有了,眼睛透露出惊慌,严嵩这只老狐狸又要搞什么鬼?可惜没办法,自己这场战斗是完败啊……

本来张居正是想让朝廷把钱花到刀刃上,举了倭寇的例子,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兵部筹钱,结果严阁老成功的歪曲了他的意思,还毫无漏洞:

大明王朝1566国策解析(大明王朝6被众人绑架的)(6)

严嵩这一算账,嘉靖帝高兴不已,花钱的事他不怎么关心,怎么赚钱他最兴奋!

做企业也有这个问题,老板最喜欢听赚钱的话,最不喜欢动不动就讲必须投资的事。但凡一个主意出来,从来不算算成本,只盯着利润不放,岂不是这件事八字还没一撇呢。

也是画饼理论,岂不知连小麦都没种呢,哪里来的面粉?

大明王朝1566国策解析(大明王朝6被众人绑架的)(7)

三、

这下子嘉靖帝跟严嵩两个人沉浸在赚钱的喜悦中,拔不出来了,根本不在乎张居正等人的表情。

嘉靖帝自己都提出问题来了:

“关键是蚕丝,如何增加桑田,多产蚕丝。”

大家记住,其实这个国策,是在嘉靖帝嘴里出来的,其余人也不过是引导而已,由此可见严嵩跟嘉靖帝的默契程度之高,令人佩服!

大明王朝1566国策解析(大明王朝6被众人绑架的)(8)

张居正等人听到“内阁的意思是”时,各个脸都绿了,就这样他们就被严嵩一个人代表了……

现在情况变成了,嘉靖帝示意严嵩,严嵩捆绑上整个内阁,于是“改稻为桑”的国策就此诞生。

至于老百姓愿不愿意,有没有粮食吃?

清流官员们都能被代表,更何况老百姓呢?

大明王朝1566国策解析(大明王朝6被众人绑架的)(9)

至此,“改稻为桑”的国策算是定了,自始至终清流一党就没插上一句话。

而浙江的“改稻为桑”,像不像当今的世界格局?

某国家放弃某个产业,重点发展单一品种,最后被卡脖子的是谁?之前说的好听,粮食可以买,等真到了需要粮食的时候,各种条件都来了,最后苦的还是老百姓!

嘉靖帝不愧是帝王,为了安抚清流们被代表的痛苦:

大明王朝1566国策解析(大明王朝6被众人绑架的)(10)

四、

嘉靖四十一年全国普查人口差不多六千三百多万,江浙地区是人口大省,明末清初的时候浙江总人口从2200万降到600万。按此推算,一项普及近千万人口的“改稻为桑”国策,竟然不做下调研,不问问老百姓同意不同意,甚至连直浙总督胡宗宪都不问一下,就定了?

到底是谁定的?

嘉靖帝吗?

显然不是他,整个会议全程,除了他敲了几下铜罄以外,就拍板了两件事,一件是:

大明王朝1566国策解析(大明王朝6被众人绑架的)(11)

另外一件则是最开始清流一派和严嵩一派的争斗焦点,周云逸一案了……

末了嘉靖帝不忘加上最后一句:

“由大内出!”

就这样,第一集一出场就把嘉靖帝的帝王之术刻画地淋漓尽致,罪过都是别人的,圣明都是皇上的。不管是不增税赋,还是自掏腰包安抚周云逸一家,让所有人都感激皇上有德,就跟最开始吕芳面对下雪时说的话一样:

“皇上,有德啊!”

大明王朝1566国策解析(大明王朝6被众人绑架的)(12)

整场争斗,除去周云逸的事,清流一派想的是少开工程,减少贪污;嘉靖帝想的是别少朕的钱,宫殿该修还得修,道观该建还得建;严嵩一派则考虑去哪弄钱,最好弄钱来的同时,既充实了国库,又填饱了自己腰包。

整个会议大家可能觉得清流是正派,其实不久后的将来,他们心中想的却是利用浙江的乱,而搞垮严党,连李妃都看不下去,问他们,谁心中装的才是百姓?

大明王朝1566国策解析(大明王朝6被众人绑架的)(13)

嘉靖帝开门的那一刻,也预示了暴风雪就要来了,而他,显然已经做好了准备,至于其他人,那不是皇上该考虑的事情!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前情回顾:大明王朝5:嘉靖帝第一次出场,什么叫云在青天水在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