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重庆的飞机场,大家一定会想到江北机场。

在年轻人的心目中,自然而然的以为自古以来重庆的飞机场就是江北机场。

其实不然,重庆最早的飞机场是在长江中间的一个小岛上。这个岛,名字叫做广阳岛。这个重庆最早的飞机场也叫广阳坝飞机场。

机场始建于1929年秋,由国民党第21军军长刘湘主持修建。

1929年7月14日,巴县政府与海关监督署职员及工程师前往广阳坝与当地负责人共同划定机场界线。巴县政府于1929年8月11日发出布告,令飞机场范围内各业主、佃户限于布告之日起10日内一律搬迁。8月15日,第21军司令部与当地业主签订田土等租约,共付房屋拆迁费银元2674.75元,土地押银元10637.00元,机场工程于1929年9月开工,刘湘派一个团兵力修筑。机场当年建成,由于当时的物力技术所限,只是将场面铲为平坝,是一个简易的土质机场。

刘湘于1928年派吴蜀奇等人前往法国购买飞机,次年购回2架“包台斯一33”式飞机。同时,刘湘又向美国购得1架“华可”型飞机,并由美国人推荐德国人享利来广阳坝试飞表演。表演时,意外地将炸弹投在参观的军校学员队伍中,炸死炸伤学员100多人。

1930年2月11日,重庆历史上第一架飞机正式起飞。起飞地点正是位于南岸区峡口镇广阳岛上的广阳坝机场。

抗战爆发后,广阳坝机场成为保卫重庆的重要军事基地,广阳岛也被巴渝人民视为“英雄之岛”。抗战时期,广阳岛成为护卫重庆的空军基地,主要驻防的是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又叫“志航大队”,是以空军英雄高志航命名的。在保卫重庆的空战中,第四大队非常英勇。大队长郑少愚多次率领战机升空作战,击落日机,给敌人重创。第23中队队长梁添成在广阳坝空战中壮烈牺牲。此外,广阳岛还先后驻扎过苏联援华飞行队和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保留至今的士兵营房、机场油库、美军招待所、发电房、库房、防空洞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阳坝机场移交重庆市体育运动委员会航空俱乐部,也叫“航校”,后作为重庆的体育训练基地。1986年,中国曲棍球的第一个训练基地落户广阳岛。

现在的广阳岛是一个生态旅游景点。

重庆的第二个飞机场还是在长江中间的一个岛上,这个岛名字叫做珊瑚坝,就离菜园坝不远。也就是说离重庆市区很近。

珊瑚坝机场修建之前,在它南侧的长江主航道上(今长江大桥略靠上游附近)有一水上飞机场(水域无确切界限),“中航”公司汉渝(武汉到重庆)航线所使用的水上飞机曾在此起降。

1933年“中航”开辟重庆至成都航线时,考虑到广阳坝机场离市区太远,往返很不方便,便决定在珊瑚坝修建飞机场。

机场由四川省政府拨款,三益建筑公司承修。工期仅50天,工程于1933年冬完工。该机场长约700米,宽约130米。

为方便旅客乘机和装卸货物,在珊瑚坝与市区岸边搭造浮桥,修建飞机码头。旅客通过浮桥上岸后,要登322级台阶才能到达马路。抗日战争期间,从上南区马路修了1条专用公路通至浮桥旁边。

珊瑚坝陆上飞机场的建立带来许多方便,随之重庆至贵阳、重庆至昆明线相继开航。每年夏秋之间,珊瑚坝机场因长江涨水被淹没,飞机即改在广阳坝机场起降。

机场内没有永久性建筑,每年夏汛过后即在场内搭十间竹棚作为办公和候机之用,下年夏汛来临时再拆除。

1936年4月,“中航”公司雇用石工数百名,将珊瑚坝机场跑道用条石铺面。该机场道较短,坡度明显,飞机只能单向起降,即向西起飞,向东降落(下坡起飞,上坡降落)。

1944年11月21日,美国飞行员布郎上尉和格普末尔中尉驾驶的1架 B-29远程轰炸机因油料不足迫降在珊瑚坝机场。

B-29是当时比较大的飞机,下来容易上去难。

该飞机要飞回成都空军基地前,因珊瑚坝机场跑道太短,远不足B-29飞机起飞滑跑所需长度,重庆市紧急调集上千民工向东加长跑道至江边,但仍不够长,又沿江边转弯加长一段,和原跑道成20度夹角,同时,把飞机上所有装备、弹药卸下,将飞机重量减到最低限度。

飞机起飞时一边滑跑一边转弯,待转入直线滑跑时飞机已具有较大的速度,当飞机跑到跑道尽头之前已安全离地,创造了利用弯跑道转弯起飞的先例。

重庆解放后,民航继续使用珊瑚坝机场。1950年长江涨水后,飞机全部改在白市驿机场起降,从此民航结束了使用珊瑚坝机场的历史。

重庆的第三座飞机场是白市驿飞机场。

1938年5月1日,四川省政府电令永川行署,由专员沈鹏会同重庆航空站负责主持机场建设,7月1日机场开始测量,工程于1938年11月5日正式开工。

1939年6月30日工程完工。

这次初建,完成1200X500米场面平基:泥结碎石跑道长1150米,宽100米;此后,白市驿飞机场经过几次扩建。

1943年,对机场北部又进行一次扩修,跑道两端延长,场面向北延长300米,主机场场面长达1800米,主跑道延长达1500米。至此,整个机场占地1800多亩。

抗日战争期间,美国空军部队曾驻白市驿机场。

重庆第二个飞机场建在哪里,重庆的飞机场二三事(1)

作者翻拍于领事巷街边宣传栏

抗日战争胜利后,白市驿机场逐渐成为军民合用机场,直至重庆解放。

1949年11月30日凌晨在解放军隆隆炮声中蒋介石由白市驿机场逃离重庆。

1949年12月30日,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对白市驿机场正式实施接管。

1950年1月,中共中央军委民航局重庆办事处成立。接着组织员工整修白市驿机场各种设施,陆续在跑道西侧建起了临时候机室、机组休息室、行李房、职工宿舍、招待所等生产和生活设施,基本具备通航条件。

5月15日长江涨水后,珊瑚坝机场淹没,民航飞机全部在白市驿机场起降,白市驿机场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航空港。

1951年在跑道西侧新建圆形停机坪15个,整修滑行道34万平方米。新建简易候机室1幢、办公用房1栋及飞行员招待所、仓库和警卫部队宿舍等。

1953年,在机场跑道东侧征地约101亩,修建民航大院,建筑面积6880平方米。1954年驻场空军部队撤走,民航西南管理处从市内搬到机场办公。1955年在跑道东侧修建面积为892平方米的候机大楼,在候机楼前用条石铺筑了200米×50米的客机坪,在跑道东侧修建1条泥结碎石滑行道,同时还修建了办公楼、旅客餐厅、职工宿舍、市内售票处等生产、生活设施,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重庆白市驿机场初具规模。

1969年空军部队进驻机场,从此白市驿机场又成为军民合用机场。

重庆江北机场建成后,1990年1月12日民航班机停止在白市驿机场起降。

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初期,曾经在白市驿飞机场坐过飞机到成都。

那个时候买飞机票是需要县团级以上的单位介绍信才能买到飞机票。

那个时候的飞机票不是在网上就可以购买的,那个时候根本没有网络。买飞机票需要到民航售票处,民航售票处在上清寺转盘的人民路那边。

那个时候的飞机票是包含了从民航售票处到白市驿飞机场的汽车票的,公交公司那个时候没有到飞机场的公共汽车,去飞机场的汽车是民航局的大巴汽车,免费把乘客送到飞机场。我们坐的大巴车因为路上有车出了交通事故,把路堵了,被耽误了时间,到飞机场已经过了起飞的时间,但是,飞机还是在等着我们。

那个时候坐飞机还有一个不同于现在的地方,那就是,那个时候没有安检的说法,汽车一到候机厅,我们就直接进去了。办好登机手续,直接上飞机了。机上的其他乘客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重庆到成都的飞行时间只需要半个小时,但是从上清寺民航售票处到飞机场的汽车要开一个多小时,是飞行时间的一倍多。

重庆飞机场的龙门阵还多,一次摆不完,下次继续摆。

文章作者:徐海涛,1956年出生于成都,1978年考上西南农学院,2016年从成都市武侯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