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电影《麦克法兰》。这是2015年迪士尼出品的体育励志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在体育类型电影中,励志可以说是一个主旋律的话题。而看完《麦克法兰》之后,我也是很受感动,热泪盈眶。这一回,咱们就来聊一聊这部不错的体育励志电影。

电影麦克法兰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看得热泪盈眶的励志片)(1)

《麦克法兰》讲述的是一个教练和一群越野跑选手的故事。主角教练因为教学上的失误,不得不来到麦克法兰执教。那是一个贫穷的美国农业小镇,居民多为拉美裔,甚至学校的对面就是监狱。一开始,主角只是把麦克法兰当作职业的跳板和缓冲。然而,他发现这里的高中生由于学校离家远,不得不跑步回家。那一刻,主角教练意识到他们的跑步潜能。主角教练想方设法将他们组成一队,参加“富人区运动”越野跑。随着赛跑成绩越来越亮眼,麦克法兰民众的生活渐渐多了希望和盼头,而主角最终也放弃了高薪职业,定居麦克法兰执教。

我看完《麦克法兰》后的一个强烈感受就是,这励志片有些上头,我顿时有跑几公里的冲动。当然,我本身经常跑步,周跑量也有个二三十公里,此前也很喜欢《强风吹拂》等跑步番。因此,我对跑步类励志电影的感触会深一点。不过,哪怕不喜欢跑步,也不妨碍《麦克法兰》所传达出的励志性。

电影麦克法兰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看得热泪盈眶的励志片)(2)

真要论起来,跑步只不过是这个电影励志性的媒介或载体,真正重要的这项运动对人物角色的影响。在电影中,参加越野赛跑的7名选手,有的早上5点就要帮家人收割农作物,有的认为自己前途无望,永远只是做农民的命运。如果没有主角教练走进他们的人生,也许他们这辈子不是勤苦的做农民,就是作奸犯科入狱。然而,他们在参加越野跑之后,他们有了自信,并都考上了大学,最终成为了教师、记者等。

看着这几名选手因越野跑而改变命运,我深有感触。曾经,我并不喜欢长跑,3公里就觉得很远了。但是后来,当我经过训练并完成15公里跑步,我的心态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我更自信了。我完成了曾经认为遥不可及的长跑距离,我意识到,原来那些自认为很难的事情,我也能做到。自那以后,我开始反思自己曾经有哪些“自我设限”。意识到“自我设限”后,生活仿佛多了更多可能性。

电影麦克法兰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看得热泪盈眶的励志片)(3)

在电影中,7名选手也都给自己设置了很多心理限制,从来没想过自己可以摆脱贫困命运——直到他们遇到主角教练,开始越野跑。对我来说,跑步距离是自我设限。对7名选手来说,「自己只是社会弱者」则是他们的自我设限。因此,当他们一点点取得成就,超越一支又一支队伍,赢得一个又一个奖项,他们也突破了自我限制。这是撬动他们命运齿轮的契机,也是电影励志性的关键。

“当我跑步的时候,我感觉我就是神。”——这绝不是电影最初那群学生能写出的豪言壮语。越野跑改变了他们,主角教练改变了他们。

当然,《麦克法兰》不仅是抓住这个故事励志的根源,而且还很精巧的表现“励志”。或者,换句话来说,《麦克法兰》的热血励志剧情设计得颇为套路。基本上,《麦克法兰》体育方面的情节大体遵循了这一故事框架——「发现天赋→比赛失败并重新站起来→克服困难并获胜」。这个套路无关好坏,只要把握励志的根源,故事就能讲好。

电影麦克法兰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看得热泪盈眶的励志片)(4)

而在另一方面,这群选手也改变了主角教练。起初,教练与麦克法兰格格不入,有些瞧不上麦克法兰。他努力训练选手,不仅是想要改变这些学生,也是为了自己的私心,他不甘沦落到在麦克法兰当教练。在女儿目睹行凶现场后,教练为了女儿安全着想,决定去面试其他学校的教练岗位。不过,在麦克法兰赢得州冠军之后,教练放弃了财富、好工作,留任麦克法兰。促成这一改变的关键在于麦克法兰,赛跑选手和当地居民让主角教练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麦克法兰》在设计故事的时候,很巧妙的为7名选手安排了不同的人际关系网络。由选手的家人、亲戚、朋友等个人形象来代表「麦克法兰居民」这一群体形象,这样的角色设计避免了增生太多不必要的人物角色,却又刚好能与主角一家产生联系。也许真实世界的人际关系并不是电影展示的那样,但我们不难猜测现实中的教练也是因为麦克法兰给他温暖的群体印象而留下的。电影以相对艺术性的手法来表现教练对麦克法兰的关系,我认为这是恰到好处的故事设计,有一种简洁优雅的故事美感。

电影麦克法兰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看得热泪盈眶的励志片)(5)

与此同时,电影对主次详略的把握也是让人赏心悦目。这个电影的励志来源是那群选手,但主角却选了教练,以他的视角切入。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真实事件选材时是以他为主的,他的事迹是电影在歌颂的。其二,教练是这群选手的轴心,其视角能更全面的展示这个真实事件。

基于这样的设计,《麦克法兰》进一步优化7名选手的人物形象设计。事实上,这7名选手的家庭背景不一样,动机目标也有所差别,理清主次才是关键。电影中,主角教练与其中一名选手发生了最深的联系,那名选手认为自己这辈子活该就是这穷人命,选手父亲更是读书无用论者。对麦克法兰这种贫穷农业小镇的居民来说,这种观念很有代表性,因此电影着重刻画这一人物形象,主角与这名选手的交谈也很深刻。

电影麦克法兰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看得热泪盈眶的励志片)(6)

电影麦克法兰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看得热泪盈眶的励志片)(7)

与此同时,《麦克法兰》又选择了三兄弟选手,重点来反映麦克法兰大部分家庭的物质条件。他们需要4点半起床,干完农活跑去学校,放学后再跑去干农活。酬劳低廉、全家劳动力动员是不少麦克法兰学生的生活状况。主角教练为了保证他们的训练,自告奋勇的帮忙他们做农活。至于其他几名选手的次情节则相对略写,实现了“丰富选手背景的多样性,增加主角教练与麦克法兰的联系”的目标,就算大功告成。

可以发现,无论是麦克法兰居民,还是7名选手,《麦克法兰》非常擅长挖掘个体人物的代表性,以少数个人形象来进行群体形象的描绘。这不仅在体育片、励志片可以运用,在其他很多涉及到群体形象描绘的电影题材中,《麦克法兰》的人物设计手法都是值得借鉴的。

电影麦克法兰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看得热泪盈眶的励志片)(8)

撇开个人情感触动等因素不谈,《麦克法兰》大胆的艺术性取舍反而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众所周知,真实改编电影的结尾往往会留点彩蛋,告诉观众现实中这些人物过得怎样。而在这份彩蛋中,电影提到了教练和7名选手,但却未提及教练的家人。猜测一下,现实中教练的妻子和两个女儿的行为也许和电影所表现的有些不同。

从剧情来看,家人对教练决定、剧情的走向影响还是挺大的,有几处重要转折都离不开家人的身影。如果电影中家人关系的设计是为了故事艺术性而加入的,那这确实是比较大的真实性改动。我认为这也是一次不错的示范,真实改编在保证核心剧情的真实之余,适当的进行故事艺术性改编,取舍之后的电影效果还是不错的。

电影麦克法兰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看得热泪盈眶的励志片)(9)

电影麦克法兰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看得热泪盈眶的励志片)(10)

当然,关于家人与主角教练的关系,这一故事设计确实大胆,但我认为并没有做得很好。当主角教练放在训练上的时间和精力越多,他对家庭的关注也越少。电影中是埋藏了这样的矛盾冲突的,主角为了训练选手而忘记了女儿的生日蛋糕,对妻子的关注也少了很多。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反讽意味的情节设计,在主角教练心中,到底训练更重要还是家人更重要?

电影麦克法兰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看得热泪盈眶的励志片)(11)

不过,《麦克法兰》并没有在这方面着墨太多。在简单埋下矛盾的伏笔之后,电影又很快的以一场庆祝女儿成人礼的场景来修复家庭关系。如果长时间忽略家人,累积的矛盾是很难通过一场庆生派对就化解的,这样的故事设计显得草率,粉饰矛盾。我也能理解,毕竟家人关系这个次情节很可能是编造的,电影的主题也不是「工作-家庭」的矛盾。只要能表现出主角教练对麦克法兰的影响,那就足够了。

电影麦克法兰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看得热泪盈眶的励志片)(12)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麦克法兰》尽管很热血励志,故事手法和情节设计都富有美感,但依旧难以掩盖深度不够的短板,主角的刻画也没有很深入。当然,这也不至于判为不足,毕竟真实改编故事本身就不能大刀阔斧的改动,存在天然的限制。就整体而言,《麦克法兰》确实已经做得足够优秀了,值得观看。

如果觉得影评有帮助的话,还望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