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贤的作品报告(陈铭贤的作品报告)(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认为衡量一个人的最好方式是作品。


作品可以让“甲方”快速“估值”,作品可以让自己的劳动成果实现低成本复制。


2021年结束了,我盘点一下今年自己称的上作品的东西。


01




陈铭贤的作品报告(陈铭贤的作品报告)(2)

七门领导力课程

1、角色转变:管理工具破解管理难题(4h)

2、管理提升:人性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4h)

3、分析与解决问题:逻辑帮你把问题庖丁解牛(4h)

4、系统思考:在上游看透表象,洞察本质(4h)

5、高难度沟通:怎么说他才会听你的?(4h)

6、团队协作:团队协作的五项障碍(4h)

7、培训下属:好兵你得自己带(4h)


一门通用课程

时间管理:跟996说再见(2h)


二门外部客户课程

1、PPT技巧:《如何做成令人点赞的专业PPT》(6h)、《PPT美颜大法》(3h)

2、客户沟通:《情绪管理调出沟通好味道》(3h)


三份管理企划案

1、企业管理:《游戏化管理》

2、企业文化:《游戏化推进企业文化落地》

3、企业文化:《高管节日文化贺礼方案》


一份PPT模板

《福建HRM818读书会分享模板》


一份读书分享笔记

《从褚时健传可以学到啥?》(1h)


02


陈铭贤的作品报告(陈铭贤的作品报告)(3)


说实话,盘点作品后,我有点惊讶。我今年的作品抵得上我过去几年的产出,我终于告别了过去那种重复性的劳动。


我是怎么做到的?


1、知识储备


从17年开始,我开始关注管理、领导力等职场知识。在得到听书听过超过1000本跟职场工作相关的音频书,看过至少300本纸资或电子版的经管类书籍。


得到app上的管理课程,基本都订阅。我对自己的要求:保底听一遍音频、看一遍文稿。没有经管类的新课时,我会选择复习一遍过往订阅的课程。


比如:

刘澜——《领导力》

宁向东——《管理学》

李育辉——《组织行为学》

汤君健——《给中层的管理课》、《有效提升你的职场价值》、《怎样成为带团队的高手2.0》

熊太行——《关系攻略》、《职场关系课》

华杉——《跟华杉学品牌营销》、《跟华杉学儒家思想》、《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沈祖芸——《组织变革》

……


你以为这样就够了吗?不行,为了避免进入信息茧房,我在喜马拉雅还订阅学习:

《马东的职场B计划》

《蔡康永的情商课》

《湖畔三板斧》

《好好说话·精进技巧》


在混沌大学App,学习李善友——《颠覆式创新》、《第二曲线》、《第一性原理》等课程。


樊登读书App用了一年,选择性听了《数据思维》、《终身成长》、《非暴力沟通》等一些还不错的书。


即使这样,我还是不敢怠慢,在361°时,外采的经管类课程,内部的高管分享,我都舍不得错过。


我相信:先有量变,才有质变。



2、内化练习

陈铭贤的作品报告(陈铭贤的作品报告)(4)


扪心自问,学过那么多课程,记住了吗?一小部分。


学以致用了吗?一点点。


我的工作是培训,最终目的是内化成自己的课程, 可以讲授。


从15年开始练习内化课程,我内化的第一门课程是陈练老师的《公众表达技巧》。


在361°时(17-19年),借岗位之便,听过盟亚、DDi、标竿、众行、蓓得、凯洛格、厦大EDP的课程。


因经验、能力、时间所限,仅内化部分课程:

陈奕帆——《团队管理》

叶信宏——《发展自我及他人》

《结构思考力》

《项目管理五步法》

《A 经理人成长指南》1、2阶


自主开发的课程:

PPT技巧:《PPT之辟邪剑谱》、《制作工作型PPT的秘诀》

培训师技能:《AB岗培训师系列小课》、《课程开发的三个要领》

《供应链拓展活动》


此外,在没有公司工作任务驱使下,工作之余还做了很多课程开发练习:

《精力管理》、《情绪管理》、《成功会议的秘诀》、《拓展训练操作指南》、《从NBA总决赛看组织模式》、《从欧冠决赛看管理》、《三分钟提升经理管理能力》、《无行动不学习》、《电商发展趋势》、《如何职业化》……


做这么的课程有用么?确实有些课题,过了时间点,就失去了信息价值。


小部分通用课题可以重复使用,比如《情绪管理》在今年开发的课程《人性化提升管理效率》、《情绪管理调出沟通好味道》、《高难度沟通:怎么说他才会听听你的?》得到了多次运用。


安慰一下自己,也许他们就跟吃饭一样,不知不觉成为了大脑知识储备里的一部分,未来某个时刻,它们会有用武之地。


此外,训练出来的开发能力,可以让我在设计课程时,灵活应变。



3、时间保障

陈铭贤的作品报告(陈铭贤的作品报告)(5)


开发课程需要知识储备、设计能力等作为基础,还有一个要素——时间保障。


课程开发是个技术活更是个体力活,我算过一笔账,开发1个小时的课程,至少需要投入12个小时的时间。


1周1个4小时的管理课程是我的创作极限。


恰巧,我今年的岗位是领导力项目经理,因为舆情、公司预算、培训运营、领导风格策略等诸多因素,我可以专注一个项目,一类课程。


特别是在7-9月,厦门疫情最严重时,我可以专注开发领导力的管理课程。


这在过往要做新员工培训、管培生培训、高潜力人才发展计划等多任务背景下,是无法实现的。


培训组织、运营的工作虽难度不高,但十分繁琐,做完一个项目,已经感觉身体被掏空了。


想要产出更多作品,需要有宽松的时间。



03




陈铭贤的作品报告(陈铭贤的作品报告)(6)

2022年,我在课程开发方面计划要做什么?


主要三个方向:

1、课题研究:继续专注在领导力方向,开发新的课程。比如:变革管理、教练技术、团队协作等。


2、场景化设计:提升课程的实用性,深入具体问题场景,积累典型一线案例,提高作品的针对性。比如:如何向领导做年终汇报。


3、培训能力:继续学习培训相关技术,提高引导能力,为学员创造沉浸式体验。比如:教练技术中常用的几类问题。


最后,期待2022年,能专注领导力的课程内容,交出好作品。

陈铭贤的作品报告(陈铭贤的作品报告)(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