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食人植物 外来入侵物种大狼杷草(1)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株高 20~120cm。茎直立,分枝,被疏毛或无毛,常带紫色。叶对生,具柄,为一回羽状复叶;小叶 3~5 枚,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5~)3.5~6(~12)cm,宽(0.5~)1~2(~3)cm,先端渐尖,边缘有粗锯齿,通常背面被稀疏短柔毛,至少顶生小叶具明显的柄。头状花序单生茎端和枝端,连同总苞苞片直径 12~25mm,高约 12mm。

总苞钟状或半球形,外层苞片 5~10 枚,通常 8 枚,披针形或匙状倒披针形,叶状,边缘有缘毛,内层苞片长圆形,长 5~9mm,膜质,具淡黄色边缘,无舌状花或舌状花不发育,极不明显,筒状花两性,花冠长约 3mm,冠檐 5裂。瘦果扁平,狭楔形,长 5~10mm,近无毛或被糙伏毛,顶端芒刺 2 枚,长 2~5mm,有倒刺毛。花期 8~9 月。

十大食人植物 外来入侵物种大狼杷草(2)

地理分布

原产北美洲,现广泛归化。

十大食人植物 外来入侵物种大狼杷草(3)

中国分布

1926 年在江苏采到标本。现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台湾。

入侵危害

适应性强,喜于湿润的土壤上生长,常生长在荒地、路边和沟边,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易形成优势群落,排挤本地植物;在低洼的水湿处及稻田的田埂上生长较多,在稻田缺水的条件下,可大量侵入田中,与农作物竞争养分,降低作物产量。

控制方法

结实前人工拔除,亦可采用化学方法防治,但由于化学方法容易造成水体污染,使用时要慎重。

十大食人植物 外来入侵物种大狼杷草(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