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在宿迁市沭阳县周集乡草坪基地上,宿迁市沭阳县省级“三区”科技人才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陈煜,正指导工人们开展草坪交播后的日常管理。

宿迁发展休闲农业区位优势(宿迁沭阳三区)(1)

陈煜(右三)在向工人讲解草坪管理技术 丁华明 摄

地处宿迁市沭阳县东南的周集乡,位于江苏省六大脱贫攻坚片区之一的涟沭结合部片区,耕地面积约4万亩,下辖8个村,人口约3万。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论证,结合沭阳是‘全国花木之乡’的地理优势和乡村振兴战略,我觉得周集乡可以通过种植草坪致富。”陈煜不仅给出合理的建议,还免费提供种植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从草坪选址规划、整地,到喷管安装、草种选择,再到冬季交播、春季返青……陈煜对周集草坪的发展给予了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同时他还充分发挥自己后方单位——南京农业大学草坪团队和同行朋友圈的技术力量,多次邀请草坪专业技术人员到周集实地问诊把脉和指导交流,解决农户在草坪生产中面临的技术问题。

宿迁发展休闲农业区位优势(宿迁沭阳三区)(2)

工人使用机械铲草皮 丁华明 摄

截至目前,周集乡已发展草坪生产基地5000余亩,成立草坪生产专业合作社6个,每亩经济效益约3000元,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人均月收入在1800元以上,为该乡农业转型升级,带领农户脱贫致富奠定了有力的产业基础。

这只是“三区”科技人才“智”撑沭阳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2011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印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简称实施“三区”人才计划。宿迁市沭阳县属于革命老区,自“三区”人才计划实施以来,共引进江苏省级“三区”科技人才79名,为宿迁沭阳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富民强县、脱贫攻坚等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走进沭阳县章集街道盛睿轩鲜花种植家庭农场,场内鲜花盛放,五颜六色的菊花开得格外灿烂。

宿迁发展休闲农业区位优势(宿迁沭阳三区)(3)

盛睿轩鲜花种植家庭农场一角 丁华明 摄

“今年切花菊生产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年预计销售切花菊100万余枝,产值达150多万元。这些都要感谢省科技人才张黎杰。”这里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作为2019年省选派支持宿迁市沭阳县的“三区”科技人才之一,张黎杰对口服务的企业是宿迁市沭阳县章集街道盛睿轩鲜花种植家庭农场。

宿迁发展休闲农业区位优势(宿迁沭阳三区)(4)

工人在包装鲜切花 丁华明 摄

“切花菊设施生产,管理技术要求高,该农场发展初期,企业栽培技术不规范,管理不到位,企业效益较差。”结合企业自身生产情况,张黎杰帮助该农场制定了《鲜切雏菊周年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规定了包括切花菊品种选择、育苗、定植、肥水管理、花期调控、病虫害防治等具体的操作要求和标准,实现了切花菊标准化生产,并帮助企业建立了切花菊周年栽培技术体系,帮助企业实现了鲜切雏菊周年化供应。

为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张黎杰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该农场牵线搭桥,与和南京农业大学陈发棣菊花团队对接。通过进行项目合作,有效缓解设施条件下切花菊的土壤连作障碍等关键技术问题,减少农药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品质,推动企业向专业化、标准化、高效益农业发展。

宿迁发展休闲农业区位优势(宿迁沭阳三区)(5)

工人在采收菊花 丁华明 摄

目前,该农场已建成核心示范基地112亩,形成了规模化的区域种植中心,带动周边农民种植菊花1000多亩,新增农村就业500多人,人均增收6000多元,农场年接待观摩学习200多人次。

“通过大力实施‘三区’科技人才计划,我们积极组织协调‘三区’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为沭阳农村创新创业、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等发展,带来了新技术、新产品、新思路,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据宿迁市沭阳县科技局局长李冬林介绍,得益于“三区”科技人才的技术服务和指导,截至目前,宿迁市沭阳县共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40余个,其中省级科技项目23项,引进推广新产品、新技术200余个,解决技术难题40余个,开展产学研活动100多次,引进人才50人,开展专题技术培训80余次,培训各类技术人员4000余人次,提供技术服务1000余次,有力助推了宿迁沭阳特色产业培育与发展。(叶春艳 王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