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进入了油茶果的采摘时期,在位于英德市下太镇的英德市宏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的油茶基地里,工人们正抢抓当前晴朗天气加快采收,人们忙碌地穿梭于漫山遍野的油茶果中,娴熟地采摘油茶果。处处呈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油茶产业带动200多人就业

金秋时节,在下太镇高洞新村海拔近500米的4000亩油茶基地内,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油茶树郁郁葱葱,随着山势蜿蜒铺展,一颗颗饱满的油茶果挂满技头。

小小油茶果致富大产业(产值超2500万英德小小油茶)(1)

油茶果喜获丰收。陈咏怀 摄

英德市宏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乐映春介绍,2013年,公司依托英德优质的生态环境,在下太镇、连江口镇、石牯塘镇种植了1万多亩的油茶树。

小小油茶果致富大产业(产值超2500万英德小小油茶)(2)

油茶基地带动了200多人就业。

经过近10年的发展,5000亩油茶树已陆续成熟挂果,变成了绿色生金的“聚宝盆”,同时,公司依托油茶基地创立连樟人家品牌,目前该品牌已在清远茶油产业形成一定影响力,带动了毗邻的乡亲增收致富。“最近是摘果高峰期,每天都有200多人摘果。其余时间也有50多人在基地里进行管理。”乐映春表示,这些采摘的新鲜油茶果,会第一时间送到茶油加工基地里,经过脱壳、风干、筛选等步骤,粗加工成为茶油籽,最终通过物理压榨,加工成飘香四溢的美味茶油,实现“粒粒黄金果,滴滴黄金油”。

小小油茶果致富大产业(产值超2500万英德小小油茶)(3)

工人正在采摘油茶果。陈咏怀 摄

摘果工人房细妹来自连南瑶族自治县,五年前,她组织了100多名瑶胞在英德的油茶基地和茶叶基地务工。“在这里摘完果就可以到茶园进行修剪枝叶和下肥,不用担心没有工作。”房细妹说,她与工友们住在山脚下,每天6点便徒步上山摘果直至下午。“公司包了食宿,每天有将近200元的工资,收入相当可观。”

“以前一直都在家务农和种麻竹笋,笋期过了就没有稳定的收入,现在到加工厂工作既能照顾好小孩、老人,又能有稳定的收入。”在加工厂务工的连江口镇连樟村村民谢春苗说道。

目前,该公司的油茶果基地每天摘果达20多吨,采摘期持续至11月底,预计年收鲜果1050吨。经过深加工后,可产油70吨,产值超1000万元以上。

“现在每年我们都在扩种至少1000亩的油茶树,计划5年内种植规模能达3万亩。”乐映春还提到,如今公司正在建设精加工生产线,未来除了茶油,还将生产茶油沐浴露、洗发水、化妆品等产品,同时规划打造以油茶、红茶为基础,融入森林体育、自然教育、林下经济、乡村振兴、农林业体验等多元素的森林康养基地,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1年林业总产值达10.68亿元

英德市林业局保护和发展股负责人谢志彬介绍,目前,全市有千亩连片规模油茶企业、合作社3个,油茶面积已达1.65万亩,今年产茶油量预计突破156吨,产值超过2500万元。至2025年,全市油茶栽培面积预计将达2.6万亩。

小小油茶果致富大产业(产值超2500万英德小小油茶)(4)

至2025年,全市油茶栽培面积预计将达2.6万亩。

小小油茶果致富大产业(产值超2500万英德小小油茶)(5)

工人正在筛选油茶果。陈咏怀摄

为推动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英德市林业局积极帮助油茶企业协调解决林地用地问题,通过林业科学研究所为油茶企业培育和选择优质的油茶树品种。同时向上级争取政策扶持资金,对低效低产的油茶林每亩补助400元的改造资金,进一步减少公司、合作社或农户的抚育成本。

良好生态环境是普惠民生福祉,绿色就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底色。近年来,英德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加工和森林生态旅游四大产业,推动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实现点“绿”成“金”。

小小油茶果致富大产业(产值超2500万英德小小油茶)(6)

油茶果经过粗加工后成为油茶籽。陈咏怀摄

一方面,英德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采取“公司 基地 专业合作社 农户”模式,发展以菌类、蔬菜、药材为主的林下经济,2021年利用林地面积约51.7万亩。

另一方面,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打造英德红茶、麻竹笋两个百亿农业产业为突破口,统筹推进清远鸡、丝苗米产业发展,加快构建“2 2”特色农业产业体系,2021年麻竹笋产值达到32亿元,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7亿元,2022年上半年实现农业产值18.3亿元,同比增长9.6%。

同时,英德还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建立碳排放、污染排放、固体废物排放等付费机制,完成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推动铁溪林场碳交易试点,“双控”任务全面落实,成为清远市唯一一个实现“双绿灯”的县(市、区),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截至2021年,英德市林业总产值达10.68亿元,以“西牛麻竹笋种植加工”“连樟片区油茶种植加工”“林下灵芝、香菇、木耳、石斛”“森林康养”“林农民宿”等特色产业带动2万余名农民乡村就业。

【记者】陈咏怀

【通讯员】黄海锋

【作者】 陈咏怀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