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临终绝命诗真伪(李鸿章临死赋诗长叹)(1)

历史是一面清澈的镜子,可以照彻世态心境,可以见证悲欢喜怒;甚至,可以是一曲离殇,亦或一首挽歌。

中国近代史,总和一个名字纠葛在一起,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众声喧哗的争议背后,实际上是一个特定时代塑造的人神合一、人神共愤的特殊人物。

这个极具传奇魅力、悲剧色彩的人物,就是全程体验、全面推动清朝由盛而衰、由存而亡的中兴巨臣李鸿章。

李鸿章临终绝命诗真伪(李鸿章临死赋诗长叹)(2)

第一次鸦片战争那一年(1840),李鸿章考中秀才,以后屡遇贵人提携,连续获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位高权重朝野;亲自参与创淮军、镇太平、平捻军、兴洋务、建水师,屡立盖世功勋,位列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纵横捭阖晚清社会政治舞台四十年,无人可出其右。

李鸿章又是一个复杂的两面人,一生代表清政府签订三十多个对外条约,其中就包括臭名昭著的《马关条约》,“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因丧权辱国而坐实卖国贼之名。李鸿章又称李合肥,以贪腐闻名于世,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人称其“绝命时有私产4000万两以遗子孙”,可谓巨贪豪贪,让后人诟病不止。

李鸿章生前风光无限,身后毁誉参半,一生可以说“权倾一时、谤满天下”。当然,世界上不曾有完人,对于李鸿章也是如此。梁启超先生的评价,也许颇为公允: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临终绝命诗真伪(李鸿章临死赋诗长叹)(3)

就此结束,摘录李鸿章临终绝命诗一首,不作感慨之语: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死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临终绝命诗真伪(李鸿章临死赋诗长叹)(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