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2022海丝(南沙)国际论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南沙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沙越秀喜来登酒店举行。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暨南大学智库机构“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钟韵在会上发言,聚焦如何打造产业协同集聚,推动广东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协同集聚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表现。”钟韵表示,产业集群可能是多个产业部门之间的集聚,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作为国内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发展的排头兵,出现了专业镇产业集聚的现象。而在当前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当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到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时,这种产业集聚形态又将发生新的变化。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就业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钟韵(1)

钟韵。资料图

一是单个产业的知识溢出,将形成知识交流空间,自然带动其他产业部门来分享知识的溢出效应,从而形成集聚。二是成熟而完善的产业集聚,产业集群间形成互补性,对大城市产业发展、经济优势的持久性,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个区域产业的协同集聚度,应该作为未来判断城市产业发展质量的新衡量标准。

对于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营商环境培育,更好更快地在广东尤其是南沙促成产业协同集聚现象,钟韵认为,首先要明确方向,大力推动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产业协同集聚。

钟韵研究发现,目前广东地区已经出现了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现象。

具体来看,当前广东省内尤其是在珠三角,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协同集聚度最高。与这个现象高度一致的是,根据经济普查数据,在金融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信息软件服务、仓储等生产性服务行业中,科技服务业的民营资本占比也是最大的,科技服务业也是近年来在上述行业中规模扩大最快的。

以南沙为例,汽车制造业已渐成规模集聚的状态,而在南沙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周边,可以看到比较清晰的科技服务业集群。“在我们有意识培育之前,市场的力量已经驱动这些在产业、业务上具有紧密关联的行业,进行空间上的匹配和关联。”钟韵说。

钟韵提出,未来南沙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更着力考虑如何促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主导的协同集聚的形成。首先要选择重点园区。其次是选定重点行业,通过培育产业协同集聚,增强产业链内部的关联性,以此形成根植性企业。政策应思考如何使这些企业发展成为根植性企业,如果在本地已经形成产业链的关系网络,将有效提高产业集聚的区域稳定性。

南沙作为新发展区域,在总体建设方案之下,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科创发展方面,包括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及其他科技研发力量落地南沙,都将为南沙科创企业发展,以及科创与其他企业的协同,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

同时,南沙生态居住环境优良,与城区交通联系也越来越便利,也为南沙产业协同集聚提供良好的基础。在这些基础之上,南沙也还可以依托协同集聚,推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传统产业模式向新业态发展。

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之外,钟韵还提到,南沙在培育金融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方面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根据研究,金融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度相对是最低的,当金融企业布局确定之后,要形成新的金融业集群并非易事。但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力推金融圈建设和绿色金融发展,接下来将有很多新的行业部门和企业诞生,南沙也应当积极发挥政策优势,给予政策优惠引导,促进相关金融业加速集聚。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