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孟永凯 通讯员 邢丽凤 )走进位于辉县市西平罗乡兆村的邦尼扶贫加工基地,只见十几名女工正在熟练地给鞋垫锁边、缝贴商标“我一天大概能缝制1500双鞋垫,六七十块钱很轻松就拿到了,也不耽误做家务家门口打工挣钱,致富有奔头儿了!”今年53岁的脱贫户张保荣高兴地说,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扶贫产业园生产忙 生产基地建门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扶贫产业园生产忙 生产基地建门口

扶贫产业园生产忙 生产基地建门口

(河南经济报记者 孟永凯 通讯员 邢丽凤 )走进位于辉县市西平罗乡兆村的邦尼扶贫加工基地,只见十几名女工正在熟练地给鞋垫锁边、缝贴商标。“我一天大概能缝制1500双鞋垫,六七十块钱很轻松就拿到了,也不耽误做家务。家门口打工挣钱,致富有奔头儿了!”今年53岁的脱贫户张保荣高兴地说。

按照辉县市“百企帮百村”助推脱贫攻坚的要求,兆村与包联企业河南邦尼装备有限公司积极对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因村制宜,出资25万元在兆村创办扶贫加工基地,投入设备,培训技术。“目前,公司已投入安装设备26台,用工27人,其中,吸纳贫困人员13人就业,工人生产操作熟练后可确保每人每月3000元左右的收入,预计可增加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该村第一书记王新利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争取让更多的贫困群众有班上、有钱挣。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市林业局驻兆村工作队结合兆村实际情况,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产业扶贫,为村里建成邦尼扶贫车间,引进苗木培育示范基地,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更多的活力。

走进该村另一个重点扶贫项目——兆村苗木培育基地,几名村民正在里面忙活着。“我有空就会来苗圃地里干活,一天能挣六七十块钱,还不耽误家里的其他农活儿。驻村工作队帮助俺村大力发展致富产业,这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说起现在的生活,贫困户白玉新不禁喜上眉梢。

辉县市苗圃场与兆村共建的苗木培育示范基地,目前为辉县市北部地区最大的苗木培育基地,以培育速生用材林苗木和防护林苗木为主,现播种育苗区已培育苦楝7万株,扦插育苗区已培育杨树扦插苗18万株,培育侧柏苗500万株,年经济效益20万元左右。

产业强起来,日子好起来。如今,兆村已实现整村脱贫。面对新气象、新变化,该村村委会主任王国林感慨地说:“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也多亏了王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辛苦付出,村里的面貌大有改观,产业基础更加扎实,村民增收有了可靠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