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一家名为“北京龙门尚学”的培训机构公开招生,称凡参加其委托班的学生,均有机会提前获得与北京四中国际部的直接签约机会,连中考成绩都可以免除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这样在招考、选拔、录取等环节上“占坑”,挑战公共常识的嚣啸之词,置教育公平于何地?但令人不解的是,虽然学校及时出面否认,但家长们依然追捧不断 ,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家长给孩子报辅导班自讨苦吃:家长为什么愿意相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家长给孩子报辅导班自讨苦吃:家长为什么愿意相信

家长给孩子报辅导班自讨苦吃:家长为什么愿意相信

据报道,一家名为“北京龙门尚学”的培训机构公开招生,称凡参加其委托班的学生,均有机会提前获得与北京四中国际部的直接签约机会,连中考成绩都可以免除。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这样在招考、选拔、录取等环节上“占坑”,挑战公共常识的嚣啸之词,置教育公平于何地?但令人不解的是,虽然学校及时出面否认,但家长们依然追捧不断。

在“依法治校”观念日渐普及的今天,国家明令严禁有碍教育公平的不法行径,对招考、选拔、录取等环节中有损学生核心利益的做法更是三令五申。今年9月,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并细化了在招考各环节中的操作原则,切实要求各地将“教育公平”落到实处。

但是,培训机构不管这许多,“占坑班”实际是培训机构利用广大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向往,担心孩子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培训渠道与正规路径的“PK”中错失机会的心理。现代行为心理学早已指出,绝大多数人都自以“理性”自诩,但在事实上,愚昧与谬误常常以“理性”的姿态横行于世。在貌似唾手可及的利益面前,很多人情愿放弃常识、枉顾法律,做出情绪化的选择。

人们对“占坑班”趋之若鹜的原因,还有两点:一是培训地点正在北京四中隔壁,二是培训机构的场地租用方,前身为货真价实的北京四中培训中心。此外,培训方对名校的熟悉程度等,也具有极大的蛊惑力。正是有了各种营销伎俩所组成的“证据链”,越来越多的家长才甘愿“宁信其有”,大掏腰包。不难想象,坐地起价的培训机构,势必将教育市场引向混乱、膨胀、暴利的危险境地,公立学校的公信度、教育法规的制约力,都将在一场对现实公平的过度消费和肆意践踏中遭遇危机。

当然,处于事件旋涡中心的北京四中及时发声,从校长到招办、官方微信等,分别予以澄清,但一些家长似乎更相信培训机构。这就要求学校表态之外,还需要做后续的跟进,在社会舆论慢慢抬头之时,即应当及早发布通告,以正视听;在做重大决策时,或是敏感时段,须与社会、家长、老师做好沟通、解释工作。比如,向社会公布学校近几年已实行的招生方案,用100%的政策透明度,站稳事实,谣言便不攻自破。或是利用权威媒体、“校园开放日”等途径,向社会澄清与前培训中心业务脱离关系,避免公众不必要的猜想。

“占坑班”到底坑了谁?可以是社会,也可以是家长,更可能是学校。“干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学校,尤其是名校,集中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常常易成为是非之所,只有依法治校,凡事“走一步,看三步”,堵住种种利益窥伺者的不良侵入,才能维持正常的教育秩序。(作者邱磊,系江苏省南通市金沙中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24日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