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浅思浅言,仅供参阅严谨的措辞是“俄乌冲突”,这里以网络常用语“俄乌战争”为题,某种程度上,是更重视的一种体现,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俄乌战争爆发原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俄乌战争爆发原因(俄乌战争预测未来胜负如何)

俄乌战争爆发原因

前言:浅思浅言,仅供参阅。严谨的措辞是“俄乌冲突”,这里以网络常用语“俄乌战争”为题,某种程度上,是更重视的一种体现。

尽管没有“无意外的预测”,我们对战争的理解和结果可能永远不能准确和完全对应实际。但这不是放弃理论研究和假想的理由,即使只有20%~50%的相似性,那也是有巨大的参谋价值,至少是参照、对比、讨论、否定后再分析的一些基础。

对于俄乌战争分析,貌似旁观,但其实很相关,地球人类共同体,地球共生环境,全球化或部分全球化的现状。怎能不考虑一处小火苗点燃导火索的引爆危险?防火防盗防战争迁延,是需要思考分析和有所准备的。

一、战争发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一)、偶然性更多与个体相关,尤其是决策层某些个体:战争发动、某些行动和部分胜负手,其偶然性可能更由个体决定:经历、性格、习惯、信仰、文化等等因素。最简单的举例:战争一方领导人的立场,往往与其所在国家民族团体直接相关,更直接的是~与其自身利益习惯经历认知相关的有利立场(或者是避免落入不利立场)。在俄乌战争中的关键个体,可以主要观察普京、泽连斯基等的这些因素。

(二)、必然性更多与群体相关,当代一般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就是上述个体所在群体的历史、文化、习俗、利益,以及与此相关而形成的有利立场,在这种有利立场受到威胁或受到阻碍时,就具备了冲突产生扩大乃至进入战争的必然性。在俄乌战争中的重点群体,可以主要观察俄罗斯、乌克兰、前苏联、北约等这些因素。

二、俄乌战争的影响因素——正当性和利益论:

放在前头的一段话:克劳塞维兹在《战争论》中有一段话:“防御者一般地比进攻者更可能得到外国的援助。防御者的存在对于一切其他国家越是重要,它就越有可能得到外国的援助。"

俄乌战争的现状,几乎可以展现出这个理论的某些逻辑合理性:

(一)、俄罗斯的正当性,从俄方某些角度来说,大概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否全民都如此,以及有多强多坚定,可能需要和可以探讨。看到并预测危机(北约东扩,安全缓冲区减少,同民族同历史民众的安全等)后的先发制人,不是毫无正当性,但对于大部分普通人类本能而言,可能很难比二战中被德国侵略时的正当性更容易被每个人接受和激发。这会影响民心所向披靡程度,以及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精神战争力。最直接的表现之一:兵员的接续力,从军的主动性积极性,军队每个将军和战士的勇气以及赴死决心。

1、对比分析:

1.1美国入侵伊拉克时,自行编造了化武威胁和先发制人逻辑——但其基础都是虚假的,其正当性只是编造的虚假的。但其据此而发起的战争,毫无波澜地碾压式胜利!可能的原因是:

①军备科技代差——降维打击力;

②科技军备战略战术足够强大,该次战争仅局限于北约的军事相关领域,类似一次大规模演习、军事项目;

③不需要本国民众的参与,不在乎其他国家的言论或支援,对正当性要求不高。也是因为此,后续在伊拉克,也始终不会被当地民众支持,当然美方也并不是太在乎当地民心;大概率是当做军事集团的练兵场和挖油地。

1.2其后的叙利亚,美方甚至根本不在乎叙利亚政府的存亡和战争的胜利与否,只要能挖油即可。

2、相关分析:

如果取得胜利或利益的过程不那么轻而易举,牵涉到本国的社会民众,牵涉到国际影响和支援与否,那么,本国舆论和其他国家对正当性的认识和判断,也不是无关紧要。

(二)、战争(特别军事行动)的理由,个人可能无从完全准确得知。但理由可以有,也可以辩论:乌东部分地区居民是被乌克兰某些人压迫甚至灭绝,所以俄罗斯正义介入;那乌克兰表面看也貌似被侵入,所以欧美也貌似可以介入辅助。

(三)、利益论罗列:如果撇开所谓的虚头巴脑的正当性理论。从最简单的利益论出发,直白地罗列:

  1. 乌克兰的某些群体(例如某些精英,政治家,演员或诡诈家),能从非俄方获得更多的眼前利益,所以与欧美北约方更多交易更接近。
  2. 欧美北约方,希望所有其他国家都更弱更听命,并且在多个非己方的国家中,拉弱压强,所以在对待俄罗斯和乌克兰中,首先打压俄罗斯~或者至少不希望俄罗斯变强!
  3. 俄方,从欧美方获得不了更多的合理交易或利益。即使有一段时间,俄方表现得很愿意合作交易。(部分原因在于欧美方不愿意如此,分析见上条。)
  4. 其他非欧美国家,并不希望俄方快速而巨大失败,不希望俄方太弱势,当然大概也不会那么强烈地希望任何一方快速胜利。所有的非一体的旁观方,都会本能地抱着一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想当然的获利想法,会多少辅助支持俄方。
  5. 所以现状就是:

①鉴于目前的防御方乌克兰对于北约的重要性,北约方以军备物资支援乌克兰,武装(利用)乌克兰当前领导层、某些(可能为数不少的)军队和民众,对抗和削弱历史强国:俄罗斯。而且,无论战争走向如何,支持乌方都有利于北约。

②鉴于俄罗斯相对于北约方的相对弱势和半防御性质,以及俄罗斯对于非欧美方的重要性,非欧美方不反对以非军备物资和贸易支持俄罗斯,确保俄方社会运转基本正常,不会轻易落败或发动核武器。而且,无论战争走向如何,这都是中短期内有利于世界相对和平、有利于非北约国家的发展和生存空间。

三、俄乌战争的趋势分析:

(一)、战争的可能趋势:

1、俄方阶段性取胜,但对于新领土的控制力不同可以区分成两种小情况:

①:俄方阶段性取胜,蚕食或吞下乌克兰的部分或全部。欧美方会面临更大挑战,但如果没有完全控制乃至收服控制区的人心,那北约方很可能的倾向策略是:打造阿富汗式的乌克兰~另一个帝国坟墓。

②:俄方阶段性取胜,收入乌克兰部分地区和民众,且民心向俄。那北约方可以接受的对冲手段,可能是乌西进入北约,北约与俄罗斯直接接壤,这就是俄罗斯原先要避免的,但目前必须并且可以面对的局面,因为多少比原先乌克兰全部纳入北约好了不少:亚速海和黑海出海口全部在手里了。这种状况,多少有点接近以色列式的扩充领土领海。但不同的是北约方将会持续支持(利用)乌克兰方反击和消耗俄方。

2、俄罗斯阶段性失败,彻底退回原边界,甚至退出克里米亚等。

那可能是对俄方军事和民心比较大的打击,如果不能变压力为动力,可能就是没落(或者没落后再崛起)的开始。在这种情况下或这种情况即将发生之前,俄方可能的逆转选项之一是:核武器乃至核战争!这一点貌似是俄方的压仓手段,并且几乎是难以忽视的接近现实的!

在动用核武器之后的发展趋势,各方都理性时,可能仍然是1或2。但不排除三战、甚至进入核大战。

(二)、各方的倾向:

1、总体大概率倾向:在上述两种情况中,貌似除了乌克兰,所有相关方非相关方,大概都会尽量避免第2种情况~核威慑的力量,因为会危害到自身的远近期利益。所以,所有方都会容忍和推动局势往第1种情形发展。

2、俄方的倾向:

那俄方愿意怎样呢?肯定不希望是2,而是希望第1种阶段胜利中的②,但也无法确定不会成为①中的情形。短期内俄方理想的情况:完全控制新四州!低反对,弱抵抗。并希望可能被所有方承认。乌方解除大规模武装。长期看可能的演变方式:控制新四州后,逐步扩充乃至吞并乌方。在此基础上,继续西扩…

俄方上述的短期倾向可能是北约方能暂时忍受,但应该是长期不稳定的,除非乌方全民接受,否则乌方或欧美,都不会放任现状。而长期倾向,基本不会被乌方和欧美接受,甚至更多方也不会轻易接受。例外情况可能参照:早期的以色列。

所以,稳定局面只会是暂时的,双方的摩擦将会是持续存在的,就像以色列或早期的阿富汗,直到双方都接受新状况,或某一方发生剧烈变化——变成极强或极弱。

3、非直接相关方的倾向:

作为非直接相关方,会怎么想呢?从对立双方及其他非直接相关方的各自利益出发,大概率会期待和平的同时,接受局势向第1种方向发展,但在无法控制核武器使用的情况下(或者问:如何让核大国在最落魄最无可奈何时都不发动核战争;或者,如何安全地逐渐削弱乃至解除某些国家的核能力~其他星球级破坏力),是否必须考虑星球核战争怎么办?怎么遏制和制止?有无可能考虑预防措施,怎样预防?最关键的保护人类和基本环境?(这一点,可以有限参考今后的另一篇文章:隔离方法论)

(三)、长期可能趋势:

而在上述这样的阶段性结果后,后续不会就此固定不变,今后最可能的趋势(长期阶段性结果):

  1. 核战争,人类要面临最大的不幸者概率:灭绝或变异。从而抹杀人类至今最大的幸存者偏差。
  2. 局部暂时稳定&长期推拉的持续式战争,直到某一方彻底弱化。
  3. 推拉战争持续,直到弱势核大国一方选择核战争共同灭亡(就是回到了①)。
  4. 推拉战争持续并达成某些平衡,然后再次达成核威慑和平模式(仍然是有限的不稳定和平)。

在所有上述可能中,貌似理性选择应该是推动向②或④方向,形成暂时性均衡和平。但最终决定战争走向或结局的大概会是(生产力 科技 正义性 变数)=战争力!

核威慑的弱化≈核战危险的增加:很重要的一点,在核威慑频繁使用的当下和未来,核威慑作用也日益降低。核威慑发展到目前,经常发生在核大国间,而非核大国需要选边站或被迫站队,甚至威慑频繁到核战爆发的危险也日益增大!今后可能的演变模式:

  1. 核大国对于非核国家的插手、控制,甚至吞并或奴役。
  2. 世界分化成若干个核武化武联盟。
  3. 没有足够有效手段控制和制约核武器等大规模武器,那就必须准备核战应对方案了!

(四)、可能变数:

军事特殊手段:

在此之外,有一些观点也可以列入(不太符合常规表象和大逻辑分析,但有时甚至常常就是会发生,毕竟战争讲究“以正合,以奇胜”):点杀,定点清除重要关键人物,然后让内部发生混乱(可以预先推动和引导混乱方向),这种方式是否能发生和如何发生,可能需要更多分析和想像。但这至少需要一点:军备科技或人员能力或组织策略,几乎是有代际的差别优势。尽管能如此,表面上所谓的优势方也需要预防“核按钮的死亡触发”,因为,必须考虑:一般的人,处境愈是绝望,极端手段就越可能成为被采取的手段。这种应急预案,是一个国家会遗漏的吗…?

非军事手段:

当然,北约方其实还有一种常用的综合战手段:经济、贸易、金融、科技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战,历史上,无论是日本、德国、欧盟、委内瑞拉、古巴等等,都是这种手段的成功应用对象。这次对于俄罗斯,已经开始采用这种手段了,但对于这种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核武压舱的大国,具体效果如何,有待观察和深入分析。

四、战争力解析:

(一)、战争力:基于人口资源科技理论信仰等,战争力量的多少大小高低的总和。可以简单分为物质战争力和精神战争力。

①物质战争力,基于经济生产力而产生的,可直接用于战争的兵器武器军备军队,以及其威力能力持续力等特性,这里面,科技是关键因素之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科技也就是第一物质战斗力。

②精神战争力:愿意自己投入战争的意愿勇气信仰智力,涵盖理性和感性。主要是基于利益≈有利立场,对比于二战以前的战争,当今世界由于科技(工业革命,信息化数字化)和互动范围(全球化)的影响,利益牵涉角度和范围也发生了类似的不同以往的变化。其主要因素:地缘、陆地海洋空天、能源粮食、军备军事、文化宗教,历史习俗等;其基本逻辑是:利己不利敌,这种“敌”的范围可以是不同等级的,最大的范围是:非己,其次:势均力敌者;再次:非同一联盟,非同一民族,非同一宗教,非同一语言,非同一国家;不服从者;再再次:有我所需能源矿藏者(环璧其罪);不同意见者等等。最后,在无外患时,内部也会有类似情形。

科技是第一物质战斗力的补充阐述:科技是重要的制约性因素,科技代差一旦规模化,会形成物质战斗力的碾压。但完整理解科技的作用,是包含多个角度的:科技是有门槛的,但不是高高在上的,能发挥巨大作用的科技,也需要是广泛应用的科技,原因在于:

①不广泛应用的科技,不会发挥巨大作用。

②不广泛应用的科技,不能获得足够的反馈从而不断优化完善。例如发动机、信息化、无线电、星链、火箭无人军备等等!

③不广泛应用的科技,就不能更好地被人类掌握、优化、创新和使用。

④只要人类还有存在价值,科技就是需要人类发现和广泛使用的。

(二)、战争结束力:

①爆发力:可以碾压甚至形成降维打击的程度。例如美国对于大多数弱小国家的打击,物质战争力(主要是武器军备的科技威力代差)就基本能形成碾压。而无需太多考虑精神战争力,以及精神战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战争正当性。在俄乌战争到目前的观察中,俄方的手段(至少是宣传层面)之一是:核武器与核战争!但作为破坏星球级武器系统(我们所知和理解中的),这种威胁是不能仅仅旁观而无所筹备的!

②持久力:在势均力敌或弱于对手时,能够比敌方更长久地进行战争,并逐步获得更大优势(战场内外)。例如中国抗日战争,中方是从较弱的物质战争力开始的,而中方抗日的正义性、以及与心理精神信仰等因素共同支持的精神战争力是逐步形成和扩大的,并且发挥了巨大作用!当然,精神战争力不是独自发挥作用的,而是逐步对物质战争力形成巨大影响和提升。

五、小结:

冗长文字中的关键词:

这里的只言片语,是作为处在真实历史中的一员,做些力所能及的思考,抛出一些初步想法,希望有所记录和万一的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