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对立面相互和合

内容提要:

(一)对立面相互和合是矛盾统一性的一种意义。

(二)对立面相互和合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互联网 ”是对立面相互和合的一种表现形式。

(四)相互和合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五)联合、合作是无产阶级翻身得解放的唯一出路。

(六)对立面相互和合源于事物的辩证否定性。

(七)对立面相互和合是客观存在规律,又是创新思维规律,是解放思想的实质性内容之一。(八)军事与政治相结合。(九)政治与经济相结合。

(十)进攻性防御。

(十一)恩格斯、列宁、毛主席论对立面相互和合的几个具体例子。

(一)对立面相互和合是矛盾统一性的一种意义。先哲老子提出的宇宙演化公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二生三”可以理解为阴阳和合、阴阳结合产生第三种事物。当然也可以说是天地和合、天地结合产生新的事物。在西方,黑格尔则提出了著名的逻辑范式:正题——反题——合题,他庞大的哲学体系都是按照这个范式建立起来的。所谓“合题”,可以理解为和合、化合、联合、合作、结合、综合等。马克思非常认同黑格尔的这个逻辑范式,并在《哲学的贫困》中把它概括总结为如下一段话:“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请读者注意,马克思把对立面相互融合看着是辩证运动的实质!

毛主席不怎么讲和合、融合这两个概念,他讲的比较多的是对立面的结合、联合、合作、相互渗透等,并且说:“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或依存)、互相联结或互相合作,这些不同的名词都是一个意思,说的是如下两种情形:……”,毛主席把这些名词概括总结为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两种意义。本文则认为相互和合与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有重叠的部分,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所以分开讨论了。

毛主席曾用《南宫词记》[锁南枝]中的一段词意来比喻相互渗透,词中说:“傻俊角,我的哥!和块黄泥捏咱俩个,捏一个儿你,捏一个我,捏得来一似活妥;捏得来同床歇卧。将泥人儿摔破,着水重和过,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哥哥身上也有妹妹,妹妹身上也有哥哥。”矛盾着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从某个角度看并非你是你、我是我的贴靠在一起,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掺杂在一起,像泥团中的成份一样彼此渗透,不能分开。这比较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相互和合、相互渗透。

著名哲学家艾思奇这样解释对立的相互渗透的关系:“一事物本身,就包含着或发生着与自身对立的作用,如资本家要发展自己,就不能不同时产生无产阶级发展的作用。速决战发生持久战的作用。日本侵略中国就不能不产生唤醒中国的作用。”美国打压中国华为,华为手机的销售量不减反增,就是因为对立面是相互渗透的,打压的同时不能不起到宣传的作用,说明打压与宣传是相互渗透的。当然,这些例子也可以认为是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中国与美国是相互对立的两个国家,中国有美国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美国有中国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中国有美国的大使馆,有美国的企业,美国有中国的大使馆,有中国的企业,因此两者又是相互渗透的的。

对立面相互渗透,中国先哲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个规律,并概括总结为阴阳相互渗透。他们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结合而成的,都是阴阳的和合体。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就是这个意思。有些事物的性质可能是阴,也可能是阳,但阴并不是纯粹的阴,阳也不是纯粹的阳,阴中又分为阴阳,阳中又分为阴阳,阴中又有一阴一阳,阳中又有一阳一阴。如由太极到八卦的演化序列中,由太极而分化为阳与阴(两仪),由阳进而分化为太阳与少阴,由阴进而分化为太阴与少阳(四象),而非由阳分化为太阳与少阳,由阴分化为太阴与少阴。这表明,阳并不是纯阳,阳中本来就包含有阴,否则怎么可能由阳生出少阴;阴也并不是纯阴,阴中本来就包含有阳,否则怎么可能由阴生出少阳。进而,由四象而演化为八卦。再如人类,男为阳,女为阴,但男中又有阴阳,女中又有阴阳。男之身体有上下,上为阳,下为阴。女之身体也有上下,同样上为阳,下为阴。上下肢体又分左右,左为阳,右为阴。总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是《周易》关于整个世界的基本认识。

矛盾着对立着的两个方面相互和合、相互化合、相互联合、相互合作、相互结合、相互综合、相互渗透等,我们就说对立面是统一的,或说对立面具有统一性,并用“和合”这个概念概括这些名词。“和”有你和我的意思,也有“和气”的意思等。“和气”将你和我、即对立着的两个方面融合在一起,就是“和合”的基本意义。有时候我们说对立面是统一的、或说具有统一性,意思可能就是说对立面互相和合。

(二)对立面相互和合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苏联刚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时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对苏联进行封锁。列宁对此不屑一顾,并充满信心地说:事物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将使他们不得不与我们打交道。列宁为什么如此自信呢?他的自信就来自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具体说来自对立和合规律,或说对立的相互渗透规律。冷战的时候,东西方两个阵营你死我活,斗争非常激烈,后来慢慢都建立了外交关系,不断发展经贸关系和文化关系,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充分证明了列宁的预言。

时至今日,整体来看,人类社会相互和合、相互渗透的大趋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各个国家文化不同、信仰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这些不同叫对立。一方面看它们是相互斗争的关系,另一方面看,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和合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因此说又是统一的关系。

在自然界,我们现在已经知道110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化合、结合在一起形成几百万种化合物。最简单的、为大家所熟悉的例子是氢与氧结合形成水。大家能直观看到的例子,如山与水融合形成的山水风景。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卤水与煮沸的豆浆结合形成豆腐。画家将两种不同颜色融合在一起能形成一种新的颜色;厨师将两种或多种食材结合在一起能形成一种新的味道;医生将两种药材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药,等等。就是人体这个自然界中最高级、最复杂的组织,不过也是由“宏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或有机盐与无机盐结合而形成的。

中医学中有个“精气”概念,什么是“精气”?就是阳气浓缩后结合阴气的一种状态,就是阴阳二气的一个结合体。

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现在出现了很多交叉学科,交叉学科是由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一批新学科。如化学与物理学的交叉形成了物理化学和化学物理,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形成了生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物理学与生物学交叉形成了生物物理学等。

交叉科学可以是自然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也可以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还可以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分支学科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还可以是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分支学科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近代科学发展特别是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国计民生中的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等,常常涉及到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这些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大大地推动了科学进步,体现了科学向和合发展的趋势,也即向统一性发展的趋势。

(三)“互联网 ”是对立面相互和合的一种表现形式。互联网是虚、 后面是实,一个虚、一个实,因此两者是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互联网 ”则是它们统一的一种形式。互联网是当今社会最先进的生产力之一,它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我国政府在2015年两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 ”行动计划。2015年底,“互联网 ”被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单位举办的“汉语盘点2015”评为年度国内词。“互联网 ”这个概念的提出再一次雄辩地证明,正如恩格斯所说,世界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辩证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开始时是纯电商,现在则是越来越朝着互联网与实体相融合、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有人预言,以后纯电商很难生存,只有互联网与实体相融合、相结合的新型运营方式才会生存和发展。权威部门指出:“以往电子商务冲击传统产业的说法将被否定,电商与线下实体商业应该由原先的独立、冲突走向混合、融合,通过精准化、体验为主的模式,去了解消费者,满足并引导消费需求,以达到消费升级。当前一个最重大的趋势就是传统零售和传统电商正在升级到新零售,新零售最大特征是分享模式、共享经济、利他原则,消费的碎片化、社交化、以及线上和线下的统一,这就是新零售,也是下一个时代红利!”

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明显。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我们的一个重大启示是,必须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权威部门文章指出:“媒体融合不只是一个技术革新的过程,更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其内核就是‘互联网 ’。把新媒体运用起来,‘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不行,‘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更不行。融合发展的关键在‘融为一体、合二为一’,这意味着媒体融合是一项‘转基因工程’”。文章还指出:以“互联网 ”为内核的媒体融合,不是简单地“ 互联网”,不是简单地运用互联网技术,满足于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直接移植到网上,而是要把互联网作为平台,以互联网思维来谋划布局新闻舆论工作,将其作为新闻生产、媒体服务的新动力。一个“融”字,是要实现从“物理捆绑”到“化学反应”的转变,其实质在于对传统体制的打破、重组,加快改变采编部门、新媒体部门、技术部门等条块分割、各行其是的状况,着力解决重复生产、效率低下、权责模糊、特色不明等问题,真正在内容、理念、体制、技术、管理等方面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这些论述很有助于我们从哲学上理解对立面相互和合规律。

《人民日报》文章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互联网 教育”、“互联网 医疗”、“互联网 文化”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互联网 ”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这从一个方面证明对立的和合、融合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四)相互和合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上面引述马克思的话中我们知道,马克思认为“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是“辩证运动的实质”,由此知道相互融合、相互和合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重要性。

恩格斯说:“辩证法的规律不是别的,正是历史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的规律。它们可以简化为下面三个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所有这三个规律都曾经被黑格尔以其唯心主义的方式只当作单纯的思维规律而加以阐明。……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占据了他的《逻辑学》的整个第二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部分,即本质论。”(《自然辩证法》,于光远等编译,第75——76页)哲学教科书上把辩证法规律概括总结为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三个规律,就是根据恩格斯的这个论述得来的,这实际上是把对立面相互渗透规律等同于对立统一规律。本人认为这种观点虽然不正确,但也足于说明对立的相互渗透规律的极端重要性。

毛主席曾把对立的相互渗透与同一性划等号。早在延安初读《辩证法唯物论教程》时,毛主席就对相互渗透的观点极感兴趣。书中有一段话:“正是这个对立的相互渗透及同一性,伊里奇(列宁)名之为对立的同一性。暴露任何过程中对立的相互渗透及同一性,是我们的认识论、我们的辩证法之中心任务。”毛主席批注道:“辩证法的中心任务,在研究对立的相互渗透即对立的同一性。”后来又说:“辩证法研究这么多,就是对立的同一或互相渗透。”

本人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一群规律,统一性的每一种意义就是一个规律,因此对立面相互渗透规律,即对立面相互和合规律只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掌握了统一性的全部意义,才算从根本上掌握了对立统一规律。

(五)联合、合作是无产阶级翻身得解放的唯一出路。我国先哲老子认为,只有走大道才能拯救人类社会,所谓大道类似水走的道路。水走的道路又是什么呢?先走低洼处(处众人之所恶),先把低洼处填满,然后再慢慢向上升。按照老子的这个思想思考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这就是:欲拯救人类社会,就必须先拯救穷人。怎么拯救呢?老子提出的办法,包括基督教、佛教提出的办法,在现实中都行不通,只有马克思主义给出了既具体又行得通的办法。马克思主义是穷人即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它告诉人们,穷人和无产阶级只有组织起来、联合起来、合作起来,努力争取自己的利益和幸福,除此之外是没有出路的。无产阶级领袖的著作前面都有一句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像两边也有一句话: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团结是更加紧密的联合、合作。由比可见联合、合作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我们说中国革命是在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胜利的,其中最重要的指导就是指导人民组织起来、联合起来、合作起来。《毛泽东选集》第一篇文章、第一句话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重要呢?毛主席说,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联合、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以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最大秘密。毛主席的这个认识和孙中山是一致的。孙中山在遗嘱中写道:“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及联合世界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自然首先要联俄;要“唤起民众”,就要联共和扶助农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孙中山留给中国革命的最重要的遗产。毛主席、孙中山的这些话充分说明了联合、合作的极端重要性。有人说,要不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不一定谁胜,言外之意实际上是说国民党就会胜。还有人说,要不是苏联出兵我国东北,要不是美国给日本甩原子弹,中国不一定能打败日本。这些都是很浅薄的看法,是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看到本质,也即没有充分认识到联合、合作的巨大力量。党史上说,统一战线是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党将工人、农民组织起来,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才是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蒋介石屠杀那么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应该说逮住他将他千刀万剐都不解恨,可是西安事变时毛主席和党中央还是主张将他放了,目的就是为了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这个事实从一个侧面说明联合、合作高于天,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高于天。新中国成立后,党在农村工作的一个重大任务是办合作社,成立人民公社,将农民组织起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改革开放后,合作社、人民公社被取消了,现在国家又出台了合作社法,农村办合作社的热情有增无减。分田到户后,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一时提高很快,但随后不久便长时间陷入所谓“三农问题”。直至今日,众多农村青壮年劳力出外打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问题突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先富帮后富,现在来看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这个事实不过是再一次证明了毛主席的话: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实践越来越证明,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只有重新将农民组织起来,走联合、合作的道路,才是长远之策。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在外交上对中国和世界人民的一大贡献是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三个世界理论就是国际上的统一战线,这是毛主席要人们弄清楚世界革命的首要问题:谁是世界人民的敌人,谁是世界人民的朋友,目的是联合世界上一切可以联合的国家和人民,反对美苏两个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六)对立面相互和合源于事物的辩证否定性。辩证否定性是唯物辩证法哲学很重要的概念,又叫“扬弃”,意思是既克服又保留。事物在由肯定到否定的转化过程中,或者说旧事物转化到新事物的过程中,它的过时的、消极的因素被克服掉了,但是积极因素并没有被抛弃,而是“潜藏和保存”在了新事物中。“潜藏和保存”这个说法是黑格尔哲学用语,它比较形象地说明了什么叫辩证否定性、什么叫扬弃。黑格尔说:“刚才考察过的否定性,形成概念运动中的转折点。……是一切活动的内在源泉,是生命的和精神的自己运动的源泉,是辩证法的灵魂。”辩证否定性是辩证法的灵魂,由此可知辩证否定性在辩证法体系中的重大意义。列宁称辩证否定性为“辩证法的精华”,并且认为:“这对于辩证法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列宁全集》第38卷,第246页、第243页,人民出版社63年版。)“这对于辩证法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对于理解对立着的东西为什么是统一的,为什么是相互和合、相互渗透的是非常重要的。或者换句话说,正是因为辩证否定性,所以对立面总是相互和合、相互渗透的。黑格尔还有一句话,我认为对于理解事物的统一性,理解对立的相互和合、相互渗透也非常重要。他说:“它从一些简单的规定性开始,而在这些规定性之后的规定性就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具体。因为结果包含着自己的开端,而开端的运动用某种新的规定性丰富了它。……普遍的东西不断提高它以前的全部内容,它不仅没有因其辩证的前进运动而丧失了什么,丢下了什么,而且还带着一切收获物,使自己的内部不断丰富和充实起来。”列宁对此评论说:“这一段话对于什么是辩证法这个问题,非常不坏地做了某种总结。”(同上书,第250页)

让我们举个例子。人是生物进化的最高成就,是万物之灵长。何新说:“在人体物质中,综合着从基本粒子到灵长类动物物质结构、遗传信息的整个序列,并没有新的、为其他事物所不包含的东西。存在的秘密,似乎永远不是原创的秘密,而只是构造和组合的秘密。(《思考·我的哲学与宗教观》,何新著,第275页,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

再如,中美贸易战让普通人也认识一些芯片知识:“ 半导体是一类材料的总称;集成电路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路的大型集合;芯片是由不同种类型的集成电路或者单一类型集成电路形成的产品。”后者是对前者的综合。

又比如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辩证否定,就是说社会主义否定资本主义的同时还把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和一些先进思想保存和潜藏在了自己的社会结构中。

事物的辩证否定性非常直观明了地反映在老子提出的公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是由一发展而来的,二是对一的辩证否定,一“保存和潜藏”在二之中。三是由一、二发展出来的,一和二“保存和潜藏”在三之中,你看,三就是由一和二组成的。又因为一、二、三、宇宙万物都是由道发展而来的,所以道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宇宙万物皆有道,这是道家的基本观点。我们的先哲是不是很有智慧,几个数字就很直观地把辩证否定性的概念说清楚了,而且早于黑格尔二千多年。

(七)对立面相互和合是客观存在规律,又是创新思维规律,是解放思想的实质性内容之一。比如我国使用至今的历法即农历就是太阳历与太阴历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形成的,天帝伏羲发明创造了人类第一部历法太阳历,女娲则根据月亮的运行规律发明创造了太阴历,女娲伏羲交尾图的意义就是阴阳合历。阴阳结合孕育万生万物,阴历和阳历结合则孕育了我们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中华文明传到西方,与西方文明相结合孕育了以科学和科学技术为核心的西方文明,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创新;现在西方文明又传到中国,再次与中国古老文明相结合,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新的重大发明创造,届时将揭示“道”和“一”的秘密。数学上,笛卡尔用坐标把数与形结合起来,完成了数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创新。物理学上,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辩证否定,这种否定并不是抛弃了牛顿力学,而是把牛顿力学作为一种特殊情况储存在了自己的理论结构中。唯物辩证法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对形式逻辑的辩证否定,但是它并没有扔掉形式逻辑,而是与形式逻辑结合起来共同组成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携程以“互联网 旅行”模式,瓜分了传统旅行行业; 滴滴以“互联网 打车”模式,颠覆了传统出租车行业; 美团以“互联网 美食”模式,颠覆了传统餐饮行业; 支付宝以“互联网 金融”模式,颠覆了传统金融行业;机器人是人与机器相和合;等等。

应用对立面相互和合、相互结合规律最多、最熟练的还是毛主席,这是他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哲学思想。“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相结合是毛主席制定的重要经济建设方针;“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学与别样相结合是他为我们制定的教育方针;中西医相结合是他为我们制定的卫生工作方针。对于干部犯错误,毛主席提出要“教育为主、惩办为辅”,实际上是说教育与惩办相结合。毛主席在许多领域都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原则,其实质就是把对立着的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毛主席还创新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概念,都是将两个相反的两个概念融合起来,比如民主集中制、民兵、人民战争、进攻性防御等。

(八)军事与政治相结合。作为一个特例,我们这里专门说说军事与政治相结合。显然,这是因为这两个概念相结合太重要了。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即将闹分裂的时候,毛主席提出一个著名论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论断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受到一些人的批评。当时党的领袖陈独秀等人批评这个论断是破坏国共合作,说是我们共产党人不用动枪杆子,仅通过群众运动就可以夺得政权。现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煞费苦心攻击党指挥枪这个原则,他们认为军队是国家的,军队应该与政治分开,党指挥枪是早已落后过时的理论,等等。无论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还是党指挥枪,这些论断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把军事与政治相结合。枪杆子是军事问题,政权是政治问题,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就是把军事与政治结合起来了。实践已经证明,陈独秀等人的批评是错误的,毛主席的话才是真理。咋一听,国内外敌对势力攻击党指挥枪很有道理,可是我们始终是嗤之以鼻,并强调指出,党指挥枪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必须始终坚持。西方人说的话也许有道理,但是不适合我们,可能适合他们。他们说先进就自己用,我们不管,我们肯定不会用。我们就认定毛主席讲的大道理管小道理,军事与政治相结合、相连接、相融合、相综合才是大道理,在共产主义实现前必须坚定不移。现在军民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和发展了毛主席关于军事与政治相结合的思想。

反映军事与政治紧密结合的是“人民战争”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毛主席提出来的,是毛主席军事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军队与人民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军人放下枪就是老百姓,和老百姓一起生产生活,老百姓拿起枪就是军人,大家齐心协力打鬼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个口号是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来的,按照形式逻辑、形而上学的僵化思维方式理解,军队就是军队,是专门负责打仗的;群众是群众,是专门负责生产劳动的,在他们看来“人民战争”这个概念就是个怪物,是不能成立的。可是毛主席不这样想,不这样思维,而是辩证思维。他规定,军队除了负责打仗,还要负责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筹粮筹款等工作,还要负责生产工作,还要帮助地方建立地方政权,这就把军事与政治紧密结合起来了。当年,国民党那么强,共产党那么弱,共产党为什么能打败国民党;日本那么强,中国那么弱,中国为什么能打败日本,真正的秘密就是这四个字:人民战争,就是将军事与政治结合起来。

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维茨说过一句名言:军事是政治的继续。毛主席很喜欢这句话,曾几次说到这句话。在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中,政治的主要含义是对群众的态度问题,是讲群众路线。政治还有一个含义是协商,可是协商不是万能的,协商不成怎么办呢?协商不成就打,用打仗解决问题,因此说军事是政治的继续。毛主席为什么很重视这句话?就是因为这句话把军事与政治紧密结合起来了,是符合辩证法的。

在毛主席军事思想中,反映军事与政治相结合的思想还有“民兵”这个概念。在常识思维领域,民是民,兵是兵,它们是根本不同的两个概念,无论如何是不能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可是毛主席就是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叫做民兵。民兵到底是民还是兵?回答是:亦民亦兵。这让外国人一头雾水,弄不懂这是个啥概念,说毛主席不按常识出牌。湖北有个作家协会主席写了一本小说,含沙射影骂毛主席,明目张胆地污蔑土地改革运动,遭到毛主席粉丝的猛烈批判。可是,她的回答则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不说自己的书是否反毛主席,就在那唠叨说别人没有常识。说实在话,她这句话还真说对了。我们知道,辩证法是反形式逻辑、反形而上学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反常识。当然,也不是所有常识都反。人民战争、民兵、民主集中制、政治经济学等概念都是反常识的。恩格斯说,形式逻辑、形而上学只在常识范围内有效,超出这个范围就变得无效了,代替它的是辩证法、辩证逻辑。正因为辩证法、辩证逻辑超出了常识的范围,所以它的特点就是比常识站的高、看得远,看到了常识看不到的东西。反常识、不按常识出牌使毛主席总是高人一筹。

(九)政治与经济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名称很特别,叫政治经济学。这使一些人很是受不了,他们认为,政治是政治,经济是经济,政治与经济怎么能混淆在一起呢?然而,马克思确实把他们的经济学叫政治经济学,不仅如此,马克思还把政治放在经济的前面,叫政治经济学,而不叫经济政治学。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讲,政治经济学,政治是主要矛盾方面,经济是次要矛盾方面。对此,毛主席说的很清楚: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政治是灵魂 、是统帅。列宁说:“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的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他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毛主席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这个思想。看看苏联是如何解体的,共产党是如何垮台的,就很容易理解列宁和毛主席的话。看看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产生的种种问题,也很容易理解列宁和毛主席的话。这说明,不把经济与政治结合起来,政治不能起到统帅作用,经济最终也是发展不起来的,发展起来了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只对少数人有好处。

现在世界经济增长不仅普遍乏力,而且问题丛生,不能把政治与经济结合起来是主要原因之一。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不起来,经济怎么可能高增长?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不仅不带领第三世界国家谋发展,还不断收割、剥削第三世界国家,严重阻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不能从政治的高度看经济问题,总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清,是不可能解决世界经济问题的。经济的真正功夫不在经济,而在政治,欲解决经济问题,必先解决政治问题。经济范围内的矛盾不可能在经济范围内解决,而必须在更高层面找答案,即在政治层面、文化层面找答案,这就是它们的辩证法。

西方人,还有被西方思想洗脑的一些中国人,他们根本弄不懂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思想方法。要说毛主席的辩证法主要来自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后者的辩证法来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西方人为什么不懂辩证法、辩证逻辑呢?我猜想,这其中的原因是,西方真正弄懂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人少之又少。记得有一本书上说,在西方,黑格尔的书名虽然说叫《逻辑学》、《小逻辑》,可是你在逻辑学书类中却根本找不到黑格尔的书。就是说,西方人根本没有把黑格尔逻辑学看成是逻辑学,没有把黑格尔的逻辑规律看成是客观规律,而看成是纯思辨的哲学,甚至认为黑格尔是胡说八道。

(十)进攻性防御。这是对立面相互结合的又一个生动的例子。毛主席是超级军事天才,这是连他的对手也不得不承认的。毛主席军事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将对立着的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连接起来思考,将对立着的两个方面融合在一起。藐视敌人与重视敌人相结合、军事与政治相结合就是典型的例子。单纯军事上说,毛主席经常把进攻与防御、进攻与撤退、防御与撤退、持久战与速决战、游击战与正规战、运动战与阵地战、大踏步前进与大踏步后退、歼灭战与击溃战、内线与外线、集中与分散、兵与民、正面与侧面结合起来、融合起来思考,并根据实际情况恰当选择作战方针和作战方案,这是毛主席军事上高人一筹的秘密。

比如进攻与防御是军事上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是一对矛盾,可是毛主席却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提出进攻性防御的概念。开始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在军事上处于防御的地位。但是,毛主席从来就不是单纯地防御,不是被动地防御,而是在防御的时候时刻想着、准备着怎么进攻,以至于在毛主席的军事理论中出现了一个在很多人看来是怪物的东西——进攻性防御。进攻与防御是两个对立着的概念,它们怎么能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概念呢?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它却是毛主席军事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在实践中屡次显神威。井冈山时期,蒋介石调军队“围剿”朱毛红军,敌人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于红军,敌强我弱,红军完全处于防御地位。可是毛主席从来都不是单纯防御、被动挨打,而是时刻瞅准机会、没有机会创造机会去进攻敌人。强与弱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整体上看敌人比红军强,可是敌人是由一个排、一个连、一个营、一个团组成的,敌人想在根据地找到红军必须分头去找,红军找准机会,集中兵力与这些部分作战,红军就由弱变强,这样红军就由防御变为进攻。红军一部分一部分地消灭敌人,直至消灭所有敌人打破“围剿”。有的时候是红军消灭敌人到一定程度,敌人眼看不能剿灭红军,就主动撤军,宣告“围剿”失败。我们都知道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不得不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当时要是按毛主席的进攻性防御的思想去打,就是在红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已经损失很严重的情况下,红军也可能由被动转为主动,打败敌人的“围剿”。具体说,眼看着“围剿”不能打破,毛主席就想着由内线到外线作战,由防御转为进攻,而且中间有一个极好的机会。曾在上海奋起“一·二八”抗日作战的国民党军第十九路军将领蒋廷锴、陈铭枢、蒋光鼎和国民党内反蒋势力李济深等,发动了福建事变,11月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提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东北失地”,“打倒卖国残民的南京政府”等口号。在这以前,他们派代表同红军谈判合作,双方草签了抗日反蒋的初步协定。福建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不得不从“围剿”中央苏区的前线抽调九个师转入福建,讨伐十九路军。毛主席很快向中共中央建议:以红军主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攻线,“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去,纵横驰骋于杭州、苏州、南京、芜湖、南昌、福州之间,将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威胁敌之根本重地,向广大无堡垒地带寻求作战。用这种方法,就能迫使进攻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地区之敌回援其根本重地,粉碎其向江西根据地的进攻,并援助福建人民政府”。但是,博古和李德继续把福建人民革命政府这些中间派力量看成“最危险的敌人”,又害怕红军主力向苏浙皖赣地区突进会造成中央苏区的丢失,拒绝采纳毛主席的这个建议。结果,孤立无援的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在蒋介石的军事进攻和政治分化下很快失败,红军也因此错失时机而无法打破“围剿”。在这个事例中,我们看到毛主席高人一筹的地方是将内线与外线、进攻与防御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十一)恩格斯、列宁、毛主席论对立面相互和合的几个具体例子。要真正认识和理解对立的相互和合,还必须细心琢磨和分析大量的具体的例子。

恩格斯曾谈到一与多相互渗透。他说:“如果说,任何数是由相加起来的一所组成,因而自身包含着一,那么,一自身也同样包含着其它一切数。”(《自然辩证法》,于光远等编译,第166页)多包含一容易理解,“一自身也同样包含着其它一切数”又怎么理解呢?至少有两个理解。一是把一进行分割,里面包含小于一的一切数(零除外)。二是老子讲的一个道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因为一能生多,所以一中有多。一中没有多,一怎么会生出二、三,生出万物呢?我们能用一组成除零外的任何一个数,就说明一中有多。一条线段可以分成无数段,很直观地告诉我们一中有多。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不能理解一包含多,对此,恩格斯有个很形象的说法,他说:“如果有人以一般的方式向他们说,一和多是不能分离的、相互渗透的两个概念,而且多包含于一中,同等程度地如同一包含于多中一样,他们就会皱起鼻子,并做起鬼脸来。”(《自然辩证法》,于光远等编译,第166页。)“皱起鼻子,并做起鬼脸来”是什么意思?就是马克思说的一般人类的理智不能理解一中有多,要理解就必须超越日常生活经验的范围,用辩证逻辑(辩证法)来理解。

一般与个别相互渗透。就是说一般中有个别,个别中有一般。一般中有个别很容易理解,个别中有一般又怎么理解呢?列宁说:“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等等。”(《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63年版,第409页)列宁的意思是说,一般与个别是相互渗透的,是统一的。

整体与部分相互渗透。就是说整体中有部分,部分中有整体。部分中有整体很容易理解,整体中有部分又怎么理解呢?现代全息技术给出了一般人都能理解的解释,即部分中包含有整体的全部信息。比如说从动物身上切掉一块肉,甚至说是一个细胞,这个部分就包括了动物的全部信息,我们根据这个部分就可以把该动物复制出来。再比如,果实是树木的一部分,果实中包含了树木的全部信息,我们把种子埋在土里,有适当温度和湿度就可以把树木复制出来。这就是部分中有整体的意思。

数学中的数与形是相互渗透的。这也是恩格斯举的例子。三角形包含数3,四边形包含数4,说明形中有数,这是最简单的理解。进一步说,数、形是数学中的两大基本概念,可以说全部数学大体上都是围绕这两个基本概念的提炼、演变、发展而展开的。代数与几何思想的相互渗透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实践证明,数形结合的确是一个非常好、非常实用而且重要的思想方法。

好事与坏事相互渗透。这是毛主席经常讲的例子。他说:“好事之好,坏事之坏,都不纯粹,都不是单一的存在。它们永远与自己的对立面,共存一个统一体中。但并非半斤对八两的共存,而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统一体中占居主导地位,容易被人们一眼望见,所以就有了好事、坏事的划分。”毛主席多次对人讲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略中国是是坏事也是好事,蒋介石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是坏事也是好事,他们是好教员,教育群众提高了革命觉悟,使广大群众投入到革命斗争的洪流中去。这两件事是坏事,这是除汉奸和反动派外人人都能看到的,但说它们是好事,并不是人人都能看到的。好的一面隐藏在里面,需要用脑子想一想才能找到。如果掌握了对立统一规律,懂得好事与坏事是相互渗透的,从而主动去找好的一面,就很容易找到,这就是理论的指导作用。

新与旧相互渗透。毛主席说,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方面则由大变小,变成逐步归于灭亡的东西。开始的时候,以旧为主,以新为辅,最后是以新为主,以旧为辅,不管怎样都是旧中有新,新中有旧,新旧相互渗透。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渗透。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吸收了社会主义的合理因素,这是他在相当长时间内维持国内繁荣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社会主义国家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吸收了资本主义的一些合理的因素。因此,社会主义有资本主义的因素,资本主义也有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渗透。

量变与质变相互渗透。就是说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有量变。质变中有量变容易理解,量变中有质变又是什么意思呢?毛主席提出的“部分质变”概念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是毛主席对辩证法哲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所谓“部分质变”,是指事物在进行根本的、整体的性质变革之前,在量变过程所发生的阶段性或局部性的质变。同根本性质变相比较,是一种较小范围和较小规模的质变。

矛盾论中矛盾问题的精髓(论矛盾的统一性)(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