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是无数文人的偶像,当在生活中不顺心处处碰壁后,一个人毅然决然选择去到庐山隐居,不仅成就了自己的美名,也把庐山推荐给了更多的的人。早年间陶渊明同样充满了理想,可是他性格与众不同,无法让自己融入到世俗的社会中,毕竟他是那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不会吃嗟来之食,所以在只担任彭泽县令时,与身边的人格格不入,在八十多天后拂袖而去。

关于陶渊明的最短诗(陶渊明晚年大彻大悟)(1)

正是由于陶渊明独特的个性,让他在古代众多的名士中显得与众不同,当理想与现实产生了距离,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理想时,陶渊明用一种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在庐山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纵观古今的名士,除了陶渊明再无第二人,而在庐山隐居时,陶渊明在文学上的成功,也让他名声大噪,成为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的精神偶像。

关于陶渊明的最短诗(陶渊明晚年大彻大悟)(2)

庐山在陶渊明之前不太出名,真正让庐山的名气名扬天下,正是由于陶渊明的的名人效应。此后李白、白居易、相继前往庐山,进一步把庐山推向了世人面前。一座山就像是一座城,而陶渊明的对于庐山也是情有独钟,在他那些优美的诗歌中,大多都是写于在庐山隐居期间。陶渊明的诗清新脱俗,有一些通俗易懂,可是字里行间的哲理,却是让人惊叹。

关于陶渊明的最短诗(陶渊明晚年大彻大悟)(3)

陶渊明最为大家熟知的是《桃花源记》,还有就是组诗《饮酒二十首》,另外还有就是《杂诗十二首》,每一首都看似很普通,写得很是一般,其实只要多读几遍,自然就能够感受到诗作中,那份独特的意境,还有深刻的哲理,譬如《杂诗十二首.其一》,写得不仅有韵味,那份哲理也是呼之欲出,每一句都有大智慧,从而告诉了世人很多的大道理。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关于陶渊明的最短诗(陶渊明晚年大彻大悟)(4)

陶渊明,字元亮,又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公元365年生于浔阳柴桑(江西九江市)人,魏晋时期著名的名士,山水田园诗的鼻祖。他的诗影响了很多人,而这首《杂诗十二首·其一》写得很有韵味,开篇就是名句,所以在前四句,写出了对于人生最深刻的感悟;人生就像是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好像是大路上漂浮的尘埃。生命随风飘转,人生历尽了艰难,慢慢地每个人都会改变,不再是从前的样子。

关于陶渊明的最短诗(陶渊明晚年大彻大悟)(5)

中间的四句同样意境高远,那份哲理也是呼之欲出,这时诗人用一种更为深沉的口吻来描写,也使得这四句更具有震撼力;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后,那都应该要成为了兄弟,没有必要在乎骨肉之情,毕竟每个人都一样。遇到了高兴的事,那么一定要尽情地喝酒,在喝酒时要邀请邻居,这样大家坐下来喝酒时,才喝得有味道。

最后四句则是来了一个大总结,以此告诉了世人更多的大道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美好的青春也是一去不复还,过去了就永远过去了,再也不会重来。一天的时间过去了,再也不会看到日出,时间很短暂,生命也是如此。所以在年轻的时候要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一定要去努力拼搏,光阴流逝岁月不等人,不要等到晚年之后才追悔莫及。

关于陶渊明的最短诗(陶渊明晚年大彻大悟)(6)

陶渊明在这首《杂诗十二首·其一》一诗中,每一句都是肺腑之言,每一句都充满了哲理,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读者来说,从这样的作品中,也是能够学会很多的东西,进而明白更多的道理。所以在读这样的作品时,还是要多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然后把那份哲理融入进自己的生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