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林国赓

主政厦门的民国海军少将

苦心经营厦门十几年的海军司令林国赓,整支队伍被陆军157师缴械,自己被擒,堪称奇耻大辱。这里面有什么样的内幕?对厦门的抗战与沦陷有什么样的影响?

厦门这座城市凭什么把人留下(揭秘苦心经营厦门14年)(1)

■1934年初,“闽变”被镇压后,林国赓与其他人的合影(局部)——紫日先生收藏

文/萧春雷 图/黄绍坚

军阀混战的时代,什么都不如割据一块地盘,征收赋税重要。穷困潦倒的民国海军,坐等军饷不至,最后也变成了军阀,直接争夺港市,以控制关税。因为实力太弱,他们只抢到了厦门一处,所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厦门,出现了海军司令主政的奇观。民国海军的最大帮派是闽系,所以这个海军司令是福州人林国赓。

闽系海军将星如云,少将林国赓只是个不起眼的角色,很少人关心。但他从1924年6月到1938年1月,统治厦门长达14年,给这座城市打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厦门这座城市凭什么把人留下(揭秘苦心经营厦门14年)(2)

■袁玉春绘制的1938年《厦门海军防御战示意图》——选自武月星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第78页

林国赓是铁腕人物。厦门近代的城市建设始于1920年,雄心勃勃,却举步维艰,连一条800米长的开元路都迟迟无法竣工。林国赓来到后,大刀阔斧,派出军队强拆强建,把厦门变成了一个大工地,至抗战前,共修建了主、次干道63条,加上一般街巷,街道总数达360条。不论他的手法如何粗暴,最终的结果是,这些可以行驶汽车的骑楼街,加上公园、公厕、市场、码头等公共设施,让厦门从一座古代城市,转变为一座近代城市。

我们至今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采。鹭江道、中山路、大同路、思明路、中山公园、八市、第一码头……斑斑驳驳,那些老旧的建筑,到处显露出民国时期的美学风尚,它们变成了厦门这座城市最直观和最重要的历史维度。我想,只要厦门老城区还在,林国赓的印迹就不会飘逝。

有段时间我试图了解林国赓,很奇怪,关于他的资料很少,并且矛盾重重。有人说他独断专行,有人说他相当开明;有人指责他贪污腐败,有人表扬他清廉自持;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我们知道,一方面他组织便衣侦探,与日本浪人肉搏,狠狠打击了日本人的嚣张气焰;另一方面,他又被指控与日本领事勾结,准备“叛国通敌”。仇日?亲日?到底哪个是真实的林国赓?

最离奇的是,抗日战争爆发后,陆军157师师长黄涛进驻厦门,第一件事居然是扣押林国赓。大敌当前,驻厦陆军与海军却发生“内讧”,匪夷所思;而苦心经营厦门十几年的海军司令林国赓,整支队伍被一支小小的客军缴械,自己被活捉,堪称奇耻大辱。这里面有什么样的内幕?对厦门的抗战与沦陷有什么样的影响?

黄绍坚的文章,细细爬梳史料,为我们掀开神秘人物林国赓的面纱。文中纠正了不少流行的错讹,更首次披露了大量历史内幕,对于我们了解厦门的现代历史,弥足珍贵。本报5月22日“最厦门”已刊出“揭秘林国赓”专题上篇,现刊完下篇。

厦门这座城市凭什么把人留下(揭秘苦心经营厦门14年)(3)

■日本侵略者对厦门的进攻——选自1939年日本陆军省情报部、日本海军省军事普及部联合编撰:《靖国的绘卷》之《支那事变绘卷》图15

为海军苦守厦门

杨树庄的心腹将领

林国赓卖力地任用杨树庄的本族、妻族、母族人到厦门任职,缘于他是杨树庄的心腹将领。

要说明这一时期林国赓与杨树庄的密切关系,须同时理顺一下驻厦海军领导机关的变迁。

简单地说,1923年1月,因福建军阀混战,人心惶恐,闽省宣布戒严。海军趁机扩大在闽势力,1月28日,成立“闽厦海军警备司令部”,由林国赓的老同学、时任海军练习舰队司令杨树庄,兼任闽厦海军警备司令。随后,大约在1924年初,显然得到杨树庄力荐,林国赓被任命为海军练习舰队参谋长。1924年6月,杨树庄率海军占据厦门后,设立“厦门海军警备司令部”,由林国赓兼任厦门海军警备司令。

1925年2月6日,杨树庄升任北京政府海军总司令。2月22日,当时还只是海军上校的林国赓,竟然被任命为海军总司令公署参谋长,直到1926年6月,足见杨树庄对他的倚重。

不过,鉴于厦门是海军唯一控制的城市,攸关海军饷糈利益,林国赓一直守在厦门。1925年6月,林国赓又被杨树庄任命为闽厦海军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兼厦门海军警备司令。1926年9月,林国赓正式担任北京政府厦门海军警备司令(此前一直都是兼任)。

1927年3月14日,在蒋介石的同学、福州籍政客林知渊等人联络下,海军易帜,正式宣告归属国民革命军。蒋介石论功行赏,陆军背景的林知渊,被蒋介石钦定为海军政治部主任兼海军党代表。1928年3月,成立国民党海军特别党部,海军总司令杨树庄担任特别党部主任委员,林国赓与陈季良、陈绍宽、曾以鼎、李世甲等“闽系海军”骨干,一起被选为海军特别党部监委、执委。

从1926年7月到1927年7月,据说林国赓还曾两度担任“通济”号练习舰舰长一职。不过,时间、军衔等细节都对不上,存疑。

海军易帜后,林国赓一仍其旧,坐镇厦门。1927年8月,林国赓就任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漳厦海军警备司令部司令。当年12月,南京政府海军总司令部将福州、厦门防务分开,林国赓换了个头衔,担任南京政府海军漳厦警备司令部司令。1928年4月,南京政府海军总司令部又设立海军厦门要港司令部,林国赓以海军漳厦警备司令身份,兼任海军厦门要港司令。19路军入闽掌权后,1933年1月,海军漳厦警备司令部撤销,林国赓专任海军厦门要港司令,并一直任职到1938年1月他灰头土脸离开厦门为止。在此期间,1934年1月10日,杨树庄病逝于上海,并未影响林国赓继续主政厦门,可见海军部对林国赓在厦门工作的肯定。

上述变来变去的机构名称、官职名称,或许会让普通读者感到头晕。可是,这正是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杨树庄的心腹将领,林国赓为了海军利益、苦守厦门这块地盘的真实写照。

厦门这座城市凭什么把人留下(揭秘苦心经营厦门14年)(4)

■1927年,厦门市政督办公署颁发的执照,由“督办林国赓”签名——紫日先生收藏(右图)

厦门这座城市凭什么把人留下(揭秘苦心经营厦门14年)(5)

■1933年,漳厦海军警备司令部签发的奖状——陈亚元先生收藏

少将疑云

说起来,林国赓在海军中的官运,远不如他的广东黄埔水师学堂同班同学杨树庄,也不如和他一起官派留学英国的同学许建廷。

1913年1月8日,林国赓与杨树庄、林建章等人,同时被授予海军中校军衔。

其后,杨树庄在海军中进步神速:海军上校(1914年)、海军少将(1921年)、海军中将(1924年)、海军上将(1929年),并先后担任北京政府海军总司令、南京国民政府首任海军部部长等职。

后来当汉奸的许建廷,当年发展也算正常:1916年升海军上校,1923年升海军少将。

林国赓却很奇怪,虽然先后出任驻英、驻日海军正武官,但他在海军中校军衔上,一呆就是9年半。直到1922年8月,林国赓才被升为海军上校。杨树庄担任北京政府海军总司令之后,1925年7月,身兼海军总司令公署参谋长的林国赓,终于成为海军少将。

即使这个海军少将,林国赓也当得面目可疑。根据《北京政府时期海军将校名录》记载,1925年7月15日,林国赓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20年代,林国赓先后担任的厦门海军警备司令、海军厦门要港司令等职,都是少将简任级。从常识来说,1925年林国赓成为海军少将,合情合理也合法。

但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海军人员授衔名录》和《中华民国海军史事日志:1912-1949》这两份文献,却异口同声地说,直到1935年9月,林国赓才和曾以鼎、李世甲等人,同日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一名军人怎么会两次被授予少将军衔呢?这在民国海军中屈指可数。

我特别注意到,与林国赓有着同样奇怪经历者,还有他命运多舛的大哥林献炘。根据《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职官表》,时任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军械司司长的林献炘,“1934年升少将”。这也正常,海军部司长,也是少将简任级。可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海军人员授衔名录》却说,林献炘直到1947年11月才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又是一位两次被授予少将军衔者。

在民国时期异常复杂的海军人事丛林里,这一对来自福州厂巷林家的将军兄弟,不知得罪了哪位海军大佬,以至于连个少将都当得不明不白。林国赓究竟是在1925年7月、还是在1935年9月成为海军少将?至少根据目前档案来看,无法定论。

厦门这座城市凭什么把人留下(揭秘苦心经营厦门14年)(6)

■1938年5月,厦门抗战殉职海军将士——选自陈贞寿:《图说中国海军史》,下册,第783页

独断专行不得人心

邹韬奋再撰《厦门当局袒荷之荒谬》,笔力如刀:“林国赓倒行逆施,实为全民族的公敌。”

重用流氓

虽然毕业于法律传统深厚的英国,但林国赓显然不是一位遵纪守法的海军司令。林国赓将厦门视为海军禁脔,予取予求,颛权自恣。他不仅重用杨树庄的亲属在厦任职,而且重用福州流氓林明和厦门本地流氓头子李清波,帮他治理厦门。

据刘刚德回忆说,1924年海军占据厦门后,林国赓“起用了一个福州人林明,为司令部的侦探长,随时协助警察厅清理盗窃案件。林明本身就是一个大流氓,在闽南一带游荡了好多年,对于厦门情况特别熟悉”。林明上任后,很快故态复萌,贪赃枉法,官、贼一体,犯下大案,被人赃俱获。“在这物证人证一切具备之下,林明真是死有余辜的了,可是林国赓还一味庇护……仅仅把他转解到了(福州)长乐监狱寄禁,不作处理。辗转半年以后,(林明)却又(被派到漳州)得到继续起用。”

也许时间久远,刘刚德的记忆略微有误。福州流氓林明,当年担任的是厦门海军警备司令部缉私队(后改为特务队)队长。

林明的缉私队里,还有一位副队长李清波。1924年冬至1925年初,李清波还短暂兼任过厦门海军警备司令部警卫营营长 ,足见林国赓对他的信任。

但这位李清波,却是一位厦门本地大流氓。默君《厦门的各角头流氓》一文中称,当年横行厦门的角头好汉(流氓)帮派中,有“草仔垵派”,活动在虎头山脚(今思明区镇海路与鹭江道交汇处附近)、太古码头(今鹭江道和平码头客运站附近)、水仙宫(今水仙路与鹭江道交汇处附近)一带。“草仔垵派”的流氓头子,正是李清波。

1924年6月,“火烧麦仔埕”事件(“台探事件”)发生后,在日本人强硬抗议下,双方协商许久,最后,李清波被推出来,作为替罪羊处死。1925年初,尴尬的林国赓,只好以厦门海军警备司令的身份,亲自兼任海军警卫营营长。

厦门这座城市凭什么把人留下(揭秘苦心经营厦门14年)(7)

■画面正中为厦门市公安局大楼。该地位于厦门城中央,清代为福建水师提督衙署,民国时期为厦门海军司令部。

“打倒林国赓”

1996年出版的《中国经济特区大辞典》“林国赓”辞条中,一方面肯定林国赓主政厦门期间,“扩展市区,推进厦门市政建设”的贡献,同时毫不客气地指出,林国赓“在任期间,媚外压内,大肆搜捕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破坏中共地下组织和工运领导机关,屠杀罗杨才、杨世宁、李国珍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

此言不虚。曾任国民党福建临时省党部执行委员的叶清泉 ,在回忆文章中写道:1927年春,蒋介石准备清党。当年4月9日凌晨,林国赓派林明等率侦探100余人,包围厦门总工会筹备会,逮捕罗扬才、杨世宁、黄埔树等人。天亮之后,厦门妇女协会、农民协会、码头工会等组织,相继举行游行抗议。林国赓派人“出面欺骗工人说,林司令因罗(扬才)等在外活动有危险,为保护他们安全,故请他们在司令部协商,今天晚上当放他们回去。工人被骗解围。”第二天,林国赓“竟下令实行全市特别戒严,禁止集会游行。白色恐怖笼罩全市。”

须知林国赓在厦门公开镇压共产党人,比蒋介石在上海发动“412清党”还早3天。

从此,共产党人与林国赓结下深仇大恨。1929年5月,地下党杂志《厦门工人》第7期上,发表署名“力”的文章,标题就是《打倒林国赓!》。同年6月23日,地下党中共厦门市委、团厦门市委,联合发出《为“沙基惨案”4周年告民众书》,再次号召:“反对国民党干涉群众的自由!打倒林国赓!”1930年,厦门大学学生爆发争取半价乘坐公共汽车权利的斗争,厦门地下党在《烈火》杂志上,再次发文痛批林国赓:“剥削汽车工人、欺骗汽车工人的,是国民党军阀林国赓及汽车公司的资本家”。厦门地下党希望,厦大学生应该“走上斗争的道路”。

在共产党人眼中,林国赓不仅欺内,而且媚外。据叶清泉回忆,在镇压共产党人之前,“1926年5月9日,厦门大学学生……发动纪念国耻示威游行……当时林国赓媚外,恐怕赴鼓浪屿示威会引起日领(事)不满,乃令厦鼓(厦门-鼓浪屿)渡船停航,断绝交通,赴鼓(鼓浪屿)游行群众没法过海”。随后,林国赓又软禁群众代表,引发群众抗议,“高呼‘打倒林国赓’口号”。

厦门这座城市凭什么把人留下(揭秘苦心经营厦门14年)(8)

■现海军码头与虎头山。

“全民族的公敌”

林国赓主政厦门14年间,引起轩然大波者有两件事,一件是1930年底的“萧案”,另一件是1938年厦门的陆海军之争。

对于“萧案”,受害者萧信庵女士写有《弱女孤行途遇危险记》。当年《申报》也作过详尽报道,仅1930年相关报道就达50篇。为此案而成立的“中华民国对荷外交后援会”,并于1931年出版《反荷运动专刊》。资料可谓丰富。

概括地说,1930年夏,原在首都南京中区实验学校任教的萧信庵女士,受荷属南洋安汶岛(今属印尼)培德学校之聘,出国任教。8月13日晚,萧女士从上海搭乘荷兰渣华轮船公司(Juva-China-Japan Lyn)“芝巴德”号(Tjibadak)轮船,前往安汶。途中,出海晕船、又孤身旅行的萧女士,竟先后遭到该船荷兰籍大副兰鞍奇(H.W.Lvaing)、二副雷第马开(J.C.Rademakw)的多次猥亵、强奸。萧女士向船主亚尔氏(D.P.Als)哭诉,船主竟串通船上医生白林古(G.H.Bringow),诬陷萧女士有神经病。到了荷属南洋望加锡港(今属印尼),侨胞闻讯,义愤填膺,代向当地荷兰殖民法庭起诉,但法庭竟判两位荷兰籍被告无罪。消息传回国内,举国哗然。联想起数百年来在荷属南洋群岛,华侨、华人屡遭荷兰人驱逐、虐待、屠杀的历史,由京(南京)、沪学界、侨界发起,以上海为中心,成立“中华民国对荷外交后援会”,发动抵制荷兰渣华轮船靠岸的运动,并强烈呼吁南京政府外交部出面,要求荷兰人道歉、惩罚罪犯。这就是由“萧案”引起的“反荷运动”。

厦门这座城市凭什么把人留下(揭秘苦心经营厦门14年)(9)

■“中华民国对荷外交后援会”于1931年出版的《反荷运动专刊》封面。

这场运动中,厦门也成立“援萧委员会”。厦门海员工会的表现,尤为坚定。邹韬奋先生1930年11月发表文章《欲盖弥彰的兽行》,盛赞厦门人的表现:“闻厦门已对渣华断绝营业关系,渣华轮在该处无业可营者共有8艘之多……我们愿竭诚对厦门同胞顶礼致敬。”

不料,当年11月14日,主政厦门的林国赓,竟公开取缔厦门抵制渣华轮船的行动,并派兵驱散海上纠察队。11月19日,海军漳厦警备司令部又发出布告,称“萧案”已由外交部交涉,禁止在厦门抵制渣华轮船。同时,林国赓命令海军侦探,将派到厦门指导抵制行动的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观察员王戎(福州籍),强行押解出境,并威胁王戎说:“苟非同乡关系,则必立即逮捕,严予惩办!”

林国赓此举,令全国愤慨。11月30日,邹韬奋再撰《厦门当局袒荷之荒谬》,笔力如刀:“林国赓倒行逆施,实为全民族的公敌。”华侨联合会、海员总工会、上海市民联合会等数十个团体,一面联名致电林国赓,公开挖苦他“一味畏葸,受辱而不知耻,宰割而不知痛”,另一面联名致电福建省政府,请求闽省政府将林国赓撤职查办。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则致电南京政府海军部,称林国赓“媚外排内,利令智昏……以本党治下之官吏,助长帝国主义者之淫威”,请求“迅将林国赓严加撤办”。上海各界援萧反荷大会,更致电南京国民政府,痛斥林国赓“以其枪杆,压我民众,此诚天地所不容,神人所共愤”,吁请惩办林国赓。

不过,当年厦门是“闽系海军”的天下。举国舆情汹汹,林国赓却安然无恙。

被陆军活捉的海军司令

几乎没有学者注意到,1937年8、9月间发生在厦门的这场陆、海军之争,为次年厦门沦陷,埋下巨大隐患。

厦门这座城市凭什么把人留下(揭秘苦心经营厦门14年)(10)

■1937年9月1日《江声报》1版上发表的《林国赓启事》——缩微胶卷翻拍,厦门图书馆古籍阅览室提供

奠定厦门近代化城市基础

曾经主政厦门长达14年的林国赓,在不同人笔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形象。

共产党人笔下“欺内媚外”的“国民党军阀林国赓”,邹韬奋笔下“全民族的公敌”林国赓,华侨团体笔下“甘作帝国主义走狗”的林国赓,到了《民国厦门市志》中,全然不见踪影,惟余通篇溢美之辞,盛赞林国赓“改革市区,不遗余力。筑马路,辟新区,建公墓,设农场”,“十余年间,殚精竭虑,任劳任怨”,方使“昔日湫溢嚣尘”的厦门市区,“顿臻整齐清洁”,发展成一座近代化城市。

说起林国赓对民国厦门市政建设的贡献,是个大话题,香港周子峰博士《近代厦门城市发展史研究:1900-1937》一书,条分缕析,颇为详细,感兴趣者可以参阅。

另据厦门地方史学者李启宇先生归纳统计,在林国赓领导下的民国厦门市政建设,共开辟新区35处,新辟(市区)地盘总面积约1300余万平米,是旧市区面积的3.24倍。改造后的厦门市区海岸鹭江道,沿岸14个码头依次排列。市区共修建主、次干道63条,总长度33.44公里,加上一般街巷,街道总数达360条。市区新建民房13500余号,居民住宅面积达340余万平方米。全市还建有3座公园、9个菜市场、20座公共厕所。李启宇先生感慨写道:“正是有了林国赓成功的厦门市区改建……历史才在漳(州)、泉(州)之间硬生生地崛起一座厦门城,形成厦、漳、泉金三角。厦门着实应该感谢林国赓。”

与日本海军司令互相拜访

曾任海军陆战队独立第一旅旅长的杨廷英后来回忆说,按照国际间海军礼节惯例,和平时期,凡外国进港军舰,如系司令的旗舰,当地海军司令一定互相拜访。

但是,到了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日本军舰仍在厦门港进进出出,独断专行的林国赓,仍“与日本海军司令的互相拜访,已习为常事”,并未觉得有何不妥。

和平表象背后,闽系海军控制下的海防要塞厦门,也感到防备力量不足。时任海军(福州)马尾要港司令李世甲称,当年海军驻厦兵力,实际仅有海军陆战队第二独立旅第三团,团长为林耀东(一说尹家勋),外加1个保卫厦门各炮台的海军“护台营”,受海军厦门要港司令林国赓统一指挥。

为加强厦门防卫,1937年8月27日深夜,根据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电令,陆军第157师(陈济棠系粤军 )师长黄涛,率下属练惕生旅,逐次进驻厦门,黄涛兼任厦门警备司令。

厦门的陆、海军之争

谁也没想到,黄涛刚到厦门,立刻闯下大祸。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撰的《中国方面海军作战》一书,如是描述这场冲突:“(1937年8月27日)进入厦门的中国军(指陆军第157师),监禁了一向与我方有亲密交往的厦门要港林(国赓)司令,解除了该司令指挥的(海军)陆战队武装,并占领了全部炮台、兵营……当夜在鼓浪屿的便衣队人数急剧增加,包围了总领事馆,形势非常紧迫……28日上午(驻厦日本领事)高桥……随即急速完成(在厦日本侨民)撤离准备……同日18时30分撤离厦门。”

厦门这座城市凭什么把人留下(揭秘苦心经营厦门14年)(11)

■日本侵略者侵略厦门的铁证:1938年5月,顷刻之间,厦门岛遥遥在望——选自1941年日本海军省海军军事普及部编纂:《光辉的忠诚:支那事变报国美谈》第9辑插图

时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派驻厦门与第157师联络的“闽系海军”骨干杨廷英的回忆,更加具体。他说,籍贯广东蕉岭的黄涛,“素常骄纵,性情又极急躁”,只信任自己广东梅县老乡、师部政务处处员管平。管平驻在厦门,见林国赓屡次出面接待日本军舰,又听到不少闽南人说林国赓坏话,因此怀疑林国赓叛国通敌。

在没有证据情况下,1937年8月27日拂晓,157师师长黄涛,派兵包围驻厦海军陆战队、海军厦门各炮台及海军“护台营”,将海军全部缴械,关到南普陀;上午8时,157师又包围海军厦门要港司令部,将警卫连缴械,并活捉了一身戎装、正在办公的林国赓。

厦门这座城市凭什么把人留下(揭秘苦心经营厦门14年)(12)

■侵厦日军绘制的1938年日军进攻厦门示意图——选自1942年日本读卖新闻社编辑局编纂:《支那事变纪实》第10辑

大敌当前,自己人却闹内哄,举世错愕。当天,收到消息的海军马尾要港司令李世甲,即致电福建省主席陈仪,强烈抗议。在陈仪直接干涉下,翌日上午8时30分,林国赓获释。被缴械的海军,随即也发还武器。

黄涛仍不死心。1937年9月1日,黄涛通过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军医署署长张建,向蒋介石发秘电,诬告林国赓卖国通敌:“厦门要港司令林国赓,与日领(事)勾结,拟利用陆战队为工具……以厦门为北平第二,一旦有机,即成立所谓厦门治安维持会,供日(本)驱策,为日(本)变相走狗。”张建还帮黄涛圆场:“厦门地居险要,环境复杂。黄师长驻守该处,责任匪轻,虽事先未经请示,而时机所迫,处置或有可原。”

林国赓也愤愤不平。1939年9月1日,林国赓在厦门本地《江声报》头版,公开发表《林国赓启事》,称:“(国赓)被扣原因,谓有勾结敌人、蓄意叛国、组织傀儡政府嫌疑罪名,加重一等……国赓……自行悔过一语,尤属淆乱听闻。诚以罪状果有应得,固非因受惑而悔过所可了事。否则(国赓)行为坦白,绝无受惑,有何悔过?”

对黄涛、张建等人的诬告,蒋介石不为所动。但陆、海军在厦门兵戎相见,令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和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大为恼火。当事双方,被各打五十大板:1937年9月初,驻厦门的海军陆战队第二旅第三团,被调往福州长乐整训。驻屿仔尾等处炮台的海军“护台营”,也被调往福州。1938年1月12日,粤系陆军第157师,奉令调离福建,厦门防务由蒋军旁系、陆军第75师宋天才部接管。黄涛本人被撤职留任,戴罪立功。其后,1938年1月,“闽系海军”掌控下的海军部,赌气地将熟悉厦门情况的林国赓,调任海军部军衡处处长,摆出一副对厦门甩手不管的架势。

临阵换将,临阵换兵,甚至临阵撤兵,皆为兵家大忌。几乎没有学者注意到,1937年8、9月间发生在厦门的这场陆、海军之争,为次年厦门沦陷,埋下巨大隐患。

黄涛本人,似乎也意识到自己闯下的这个大祸。后来在回忆文章里,黄涛对这次由他挑起的驻厦陆、海军之争,一言不发。

厦门这座城市凭什么把人留下(揭秘苦心经营厦门14年)(13)

■1938年,日本侵略者拍摄的厦门岛五通海岸防登陆铁丝网——选自1941年日本海军省海军军事普及部编纂:《光辉的忠诚——支那事变报国美谈》第9辑插图

余生岁月

现在回顾厦门这场陆、海军之争,可以发现,其中有陆军与“闽系海军”的矛盾,有闽南人、福州人(“闽系海军”)、客家人(157师)之间的矛盾,有闽、粤省际冲突的因素,有林国赓独断专行、黄涛刚愎自用的个人性格缺陷,也有信息沟通不畅的原因。

郁闷的海军少将林国赓,灰头土脸地离开自己主政长达14年、为其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厦门。1938年1月,林国赓调任海军总司令部军衡处处长,同时兼任海军作战训练研究会研究员。

1941年10月,林国赓调任重庆国民政府海军总司令部舰械处处长。不过,时值抗战最艰难的岁月,海军作战舰艇,事实上已全军覆没,舰械处长几乎无事可做。

1943年9月,林国赓病逝于海军总司令部舰械处处长任上。

林国赓一生,获得勋章不多。北京政府时期,1918年1月,授四等文虎章;1920年1月,授四等嘉禾章。南京政府时期,1935年6月,授海陆空甲种一等奖章;1936年11月,授四等云麾章。此外,1936年7月,林国赓还与他大哥林献炘等人,一起获颁“努力国民革命勋绩”。

一生低调的林国赓,妻子、子女情况不明。刘琳、史玄之两位先生说,林国赓有位孙子林越,林越是位地铁建设的高级工程师,已移居美国多年。2003年10月,林越专程回到厦门,在鼓浪屿漳州路上,找到了祖父林国赓的寓所。“当地老人都知道那里曾经住过了一位海军将军,称其抗战有功。这让林越很感动。”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文/萧春雷 图/黄绍坚 编辑:林聿晶 值班主编:林燕贞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昵称微信号昵称微信号
厦门日报xiamenribao厦门招考xiamenzhaokao
厦门晚报xmwb597海峡生活报lifeweekly0592
海西晨报haixichenbao台海杂志taihaizazhi
厦门网xmnn-cn遇见婚恋网yujianw520

厦门这座城市凭什么把人留下(揭秘苦心经营厦门14年)(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