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九龄 (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开元时期有名的宰相,是盛唐前期开一代诗风的人物。有作品《曲江集》。

2.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一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太白诗纵横变化,热情奔放,才气纵横,幻想丰富,形象鲜明,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3.杜甫(712-770),字子美,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诗学博大,力充气盛,汪洋涵浑,无所不包。诗风以沉郁顿挫为主,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谓之“诗圣”。

4.王维(701-761),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开元九年,擢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他的诗清而弥腴,淡而自远,诸体无不大雅春容、安详合度,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5.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今湖北襄阳)人,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所作多写山水景物、羁旅情思与田园生活,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6.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开元进士。少伯七言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气势雄浑,意境高远,尤称神品。

7.丘为 (约694一约789),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屡试不第,归山攻读数年,天宝初年,进士及第。其诗多写田园风光,尤长于五言,格调清逸,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8.綦毋潜 (约692-?),字孝通,一作季通,蔡毋为复姓。虔州(今江西赣县)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其诗工写幽寂之景,多有方外之情,为盛唐田园山水诗代表人物之一。

8.常建,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其诗长于五言,多写山林、寺观,风格清新,意趣清幽。时人对他评价很高。

9.岑参 (715-770),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少孤贫,博览经史。天宝五年(746年)进士及第。岑参为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其诗风格雄健奔放,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想象奇特,色彩瑰丽。

10.元 结 (719-772),字次山,号骑子、浪士、漫郎、漫叟、聱叟等,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人。少时豪纵不羁,17岁始折节从学。天宝十二年(753年)举进士。元结诗文兼擅,诗风质朴平直,为中唐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的先导者。

11.韦应物 (737-约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关西望族,其性高洁。他的诗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诗风恬淡高远,语言自然简洁,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12.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其诗多抒写贬谪之后的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格。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和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

13.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于河南嵩山。贞元十二年(796年)始登进士,年已46岁。其诗主要为自述一已之穷苦情怀,多有不平之鸣。长于五古和乐府。用字造句力避平庸,追求古拙奇险,诗风朴质冷峭,为著名的苦吟诗人。

14.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人(今四川射洪)。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中进士,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极力反对“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诗的代表作为《感遇》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风格慷慨苍劲,蕴藉深微。

15.李颀(690-751),籍贯不详。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中进士。以边塞题材为多,风格豪故,慷慨悲凉 。长五、七言歌行体,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

唐诗人代表简介(唐诗人代表简介)(1)

唐诗人代表简介(唐诗人代表简介)(2)

16.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君望昌黎 。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合称韩柳。诗笔力道劲,气势雄浑,力求新奇,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形成了奇崛宏伟的独特风格。

17.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邦(今陕西渭南)人,祖籍太原(今山西大原)。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讽谕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言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叙事曲折宛转,首尾相互照应,人物鲜明生动,声调流畅和谐,语言优美易懂,被称为“元和体”,又被称为“千字律诗”。

18.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其诗多忧心国运、感讽时事之作,亦多抒写怀才不遇、感慨身世之感伤之作。其诗工于近体,尤长七律,善用比兴,色彩瑰丽,精于用典,从而形成了缜密婉丽、旨趣深微的艺术风格。

19.高适(700-765),字达夫,沧州渤海薛县(今河北景县)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边塞诗40余首,歌颂了士卒浴血奋战的精神,揭露了将军与士卒苦乐悬殊的深刻矛盾,表达了诗人以身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20.王勃 (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望旅。对初唐沿袭六朝浮艳的诗风深惑不满,有志于诗歌革新,与同时代人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扭转了绮靡诗风、扩大诗歌题材、使诗歌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勃诗多抒发个人情志,也有一些抨击时弊之作,工于五律、五绝,风格清新自然,初步实践了其诗歌革新的主张。

21.骆宾王(640-?),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其诗题材较为广泛,因才高位卓,愤激之情时见纸上。诗工诸体,尤擅七言歌行,风格道放,笔力雄健,为初唐四杰之一。

22.沈全期(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人。上元二年(675年)中进士。沈侄期与宋之问齐名,同为当时著名的宫廷诗人,所作多为歌舞升平的应制诗,风格绮靡,不脱梁、陈官体诗风。然沈,宋两人总结了六朝以来新体诗创作的经验,对律诗的成熟与定型,贡献颇大。

23.宋之问(约656-712),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诗与沈俭期齐名,合称“沈宋”。所作多粉饰太平、颂扬功德之应制诗,靡丽精巧,尤善五律,对初唐律体之定型颇有贡献。

24.刘长卿(约709-约790),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大历诗风的主要代表之一。其诗多写贬谪身世之叹和山水隐逸的闲情逸致。文笔简淡,意趣闲远,形成冲淡洗炼之风格。

25.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其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尤长于描写景物,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

26.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沁阳)人。其诗多为送别酬赠之作,题材较为狭窄,诗风华丽、技巧圆燕,为中唐名家。

27.卢纶 (748-约799),字允言,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后徒家蒲州(今山西永济县)。其诗多为赠答唱和、送别陪宴之作。因后期长居军幕,所作边塞诗多慷慨雄壮之音,颇有名作传世。

28.李益 (748-827),字君虞,陇西姑盛(今甘肃武威)人。其诗以边塞诗最为杰出,内容多写士卒久戍思乡之心情,感伤气氛较浓,并兼及塞外风光之描写。七绝也写得很好,音节神韵,某得世誉。

29.司空曙,(720一约790),字文明,广平(今河北鸡泽)人。其许多方赠别酬答、羁旅行之作。长于近体,尤工五律,诗风闲雅疏淡 ,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30.刘禹锡 (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其诗题材广泛,所作政治讽刺诗,辛辣尖锐,痛快淋满;所作怀古诗,沉郁苍凉,语浅意深;所作信民歌诗,清新爽朗,别开生面。诗兼众体,尤擅七言,多有名篇、名句流传于世。

31.杜 牧(803-852),字牧之,京北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居长安下杜樊乡(今陕西长安县),世称杜川。其诗多指陈时局之作,怀古诗融入史论,对后世影响颇大,其抒情写景之作也多有名篇传世。工于近体,尤长于七绝。其诗风俊爽雄丽,为晚唐杰出的诗人。

32.许 浑(791-858),字用晦,一字仲晦,祖籍安陆(今湖北安陆),后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丁卯涧,故世称许丁卯。其诗长于律体,所作以登临怀古、山水田园为佳。格调清新,律法圆熟。

33.温庭筠(812-866),本名岐,字飞卿。才思敏捷,其诗多写个人沦落之感慨和青楼狎妓之艳情,其诗辞藻华丽,咏史诗感慨深切。尤以其乐府诗为最,是“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颇有影响。

34.杜荀鹤(846-907),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黑暗和民生疾苦。专攻律绝,尤善七律。语言浅近易懂,描写不事雕琢,在唐代律诗中独具一格。

35.韦庄 (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人。其诗多为怀古、伤时、旅愁之作,基调感伤低沉。尤长于七绝,风格清丽自然。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驰名当时。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诗人。

36.崔颢 (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早期诗作轻薄浮艳,诗多写闲情。晚年诗风一变而为慷慨高峻,所作边塞诗雄豪放,代表作《黄鹤楼》被评为唐人七律第一 。

37.祖 咏,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其诗多写隐逸生活、山水风光,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之一。

38.元镇 (779-831),字微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其诗以乐府诗最具代表性。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向与白居易《长恨歌》并称,其悼亡诗《遣悲怀》三首向称名篇。与白居易同为早期新乐府运动倡导者,诗亦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39.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仲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能诗善文,诗工七律,尤《贫女》一诗,向称名作。其诗叙事抒情深刻切直,或写权贵误国,或抒矛盾心理,反映出身为幕僚而不满幕僚的苦闷。

40.裴迪,生年不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作者之一,长于五言绝句。常描写幽寂的景色,风格与王维的山水诗相近。

41.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传歌。曾与高适、王昌龄、崔国辅等人唱和,其诗以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为盛唐边塞诗人之一。

42.李端(?一约785),字正己,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其诗多应酬贾岛 赠别之作,情调较为低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43.贾岛(799-843),字浪仙,一作阆仙,自号碣石山人,范阳(今河北源州)人。其诗题材狭窄,多写枯寂之景、穷愁之情。遣词造句,刻意求工,追求新奇生僻,为中唐著名的苦吟诗人,与孟郊齐名,世称“郊寒岛瘦”。对后世影响颇大,晚唐诗人多有效仿其体者,南宋江湖诗派更奉之为“唐宗”。

44.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为人放荡不羁,风流清狂,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诗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诗清新通俗。诗以七绝见长。

45.王翰 (约687-735),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豪迈,喜纵酒。诗以边塞诗见长,苍凉奔放。《凉州词》二首尤为杰出。

46.张 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其诗多羁旅写景之作,抒发其抑郁怨愤之情,不事雕琢,风格清新淡远。其中《枫桥夜泊》一首尤为传世名篇。

47.陈陶 ,生年不详,字嵩伯,祖籍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工于乐府,其诗多为旅途题咏、求道学仙之词。《陇西行》一诗为传世名篇。

48.张泌,生卒年不详,字子澄,淮南(今江苏扬州)人,后主时中进士,工七言,多为伤春、思乡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