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甲午战争的十个争议(甲午战争惨败带来的几点启示)(1)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国耻。在回顾这场战争时,带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01

启示一

富国强军,增强复兴意识

中日甲午战争是在“中穷日富、中弱日强”的背景下爆发的,是一场穷国与富国、弱国与强国之间的战争。说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穷国”和“弱国”,这一点也不夸张。当时的中国虽然是一个泱泱大国,但“穷”在意志上,“弱”在斗志上。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面对侵略战争时必须要有“志”,要有威武不屈的意志,要有敢于亮剑的矢志,要有克敌制胜的壮志,首先在“志”上战胜侵略者。此外,要使中华民族不再蒙耻,还必须要走富国强军的民族复兴之路,并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转化为“力”,即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军队的战争实力和战备潜力。

01

启示二

陆海统筹,增强海洋意识

中日甲午战争是从海战打响的,尽管当时中国清朝军队的总体军力强于日本军队,但在海战力量对比上,日本海军却处于相对优势,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清军的北洋水师建于1888年,初建时曾一度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但腐败的清廷统治者漠视海洋,轻视海军,奉行“大陆中心主义”,无意经营这支海军力量,致使北洋水师制度腐败、经费不足、训练低下、武备不力、战法落后,在短短的六年中却被后发崛起的日本海军所赶超。由此可见,一个拥有广袤海洋疆域的国家必须同时拥有足够的海洋意识,自上而下地形成牢固的国家海洋观。在运行国家安全战略和发展战略时,要树立“陆海并重”的现代理念。

01

启示三

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甲午战争爆发前,就出现了日本准备大举入侵中国的种种明显迹象,但当时的中国清朝政府却对此熟视无睹、淡然处之。清朝政府偏安一隅,偷安一时,终于被日本打了个措手不及,在甲午战争中败北。由此可见,在当前这个危机频发、战乱迭起的世界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枕戈待旦。而有了全体国民的忧患意识,有了举国上下的战略警觉,有了保家卫国的战争准备,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防患未然,才能遏制战争。

01

启示四

捍卫和平,增强责任意识

甲午战争是以当时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的败局而告结,但中日之间的战争并没有告终。事隔42年后,日本再一次发动了侵华战争,而且这场战争持续了8年之久,中国大地再一次遭受了更惨重的蹂躏。今天,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责任就是捍卫世界和平,中国勇于承担起这个造福全人类的国际责任。中国可以负责任地向世界宣告:为了捍卫和平,中国时刻准备着!甲午战争的惨剧决不能重演!甲午战争的耻辱也决不会再现!

来源:央广网

| 声明:1.本条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等资料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原文略有删减,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如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2.本文为转载信息,不代表本号观点。

解读甲午战争的十个争议(甲午战争惨败带来的几点启示)(2)

网上购票

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可网上购票哦~

刘公岛客运中心地址:

威海市海滨北路101-2号(威海二中老校区北邻)

刘公岛客运中心服务电话:

0631-5287807

爱来刘公岛:wh-lgdgwh

热门活动

1、回复“游船”查看游船时刻表。

2、回复“票价”查看刘公岛常规票价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