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归晋知罃

在秦国和楚国的鄀之战中,楚国的斗克被捕。后来秦国和晋国崤之战,秦国全军覆没,东进的道路被封死,出于战略的需要,秦国马上释放了斗克,和楚国结盟修好。

如此一来,晋国四周,秦国成为劲敌,南方的楚国和秦国已经化敌为友,东方的齐国和楚国一直是眉来眼去,东南角的郑国就显得尤为重要。

古文观止秦楚之际读书笔记(迷路之麋鹿小战变大战)(1)

楚国北上之路受阻,转而东向发展,郑国成为必经之路。

郑国相对弱小,夹在大国之间,就总是受欺负。从公元前608年到公元前606年,晋国三年四次伐郑,郑不得不告饶服于晋;公元前606年到公元前598年,楚国八年间七次伐郑,郑国又服于楚。

郑国认为,“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于是索性放下脸皮,楚强服楚,晋强服晋,“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

城濮之战,楚国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征服宋国,进而控制中原。秦晋反目后,宋国也已诚心事楚,只有郑国时叛时服,反复无常。所以晋楚开始了对郑国旷日持久的争夺。

这些年以来,晋楚为了郑国何去何从,纷争不断,公元前597年以前,大的战争发生过三次:公元前608年的北林之战,楚胜;公元前600年的柳棼之战,晋胜;公元前599年的颖北之战,晋胜。

古文观止秦楚之际读书笔记(迷路之麋鹿小战变大战)(2)

楚国从公元前605年完全平定了若敖氏之乱后,就腾出精力来开始思考逐鹿中原。原来总是担心在身后捅一刀的秦国如今已经成为盟友,如今已经不成问题,向东发现,就必须把郑国摆弄的服服帖帖才行。

晋楚斗争的焦点就集中在苦命的郑国。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亲自率队攻打郑国。郑国当时背后的大哥晋国派荀林父为帅,往救郑国。双方对垒于邲。

闻名于世的“邲之战”就此拉开帷幕。

古文观止秦楚之际读书笔记(迷路之麋鹿小战变大战)(3)

一直到晋军过了黄河,还在争论打和不打的问题。争论的本身就意味着存在“不打”的呼声,儿主帅荀林父本身就是不想打的。

师未进,先谋退,这个仗要想赢也难。

这个问题在楚国也有,但伍参对楚庄王说:“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帅者,走行不获。听而无上,从谁是从?此行也,晋师必败!”

楚庄王迅速统一了意见,命令孙叔敖统领军队作第一作战准备,并且采纳了孙叔敖的建议,确定了突袭晋军的作战方针。

这期间,郑国极力撺掇晋国趁楚国疲惫,赶紧过去大打一场。心里想:没一个好逼玩儿意儿,最好是老天降下来一道巨雷,把两国军队全都炸为齑粉!

古文观止秦楚之际读书笔记(迷路之麋鹿小战变大战)(4)

荀林父依旧犹豫不决。

楚国派樊姬来麻痹晋军,顺便探查一下军情。樊姬说,我们本来就是来和郑国说道说道,怎么敢和晋国大打出手呢?你们撤军回去吧,我们跟郑国好好说。

两方面说了一堆废话,没咸没淡,樊姬观察到晋军将帅不和,一样的话就有不同的版本,令出不一。

楚庄王继续演戏,再次派人讲和,这次晋军马上同意了。楚庄王对手下急促交代:赶紧磨刀!

古文观止秦楚之际读书笔记(迷路之麋鹿小战变大战)(5)

本来已经约定了双方签署停战协定的日期,楚庄王突然派许伯、乐伯和摄叔单车冲营。

晋军还沉浸在即将和平的气氛里,制作“向兄弟单位学习”的条幅标语,突然闯进三个虎逼,一板砖拍趴下一个,杀死一个,割下来一只耳朵,又生擒一个,扬长而去。

晋国军队半天才醒过味儿来,三路追击。追到半路,旁边树林里窜出来一只麋鹿,楚国的乐伯搭弓一箭射倒麋鹿,跳下车把鹿献给后面追击的晋国将领鲍癸,后者一看楚君这么有礼貌,下令停止追击。

请和只为懈怠,冲营仍在试探。

晋国的将领魏錡想当公族大夫,赵㫋想当卿,没当上,憋了一肚子气。请求去楚国军队也弄个耳朵回来,没被批准。两人干脆说我们去找他们商量和谈的事,这回批准了。

上军将佐士会认为应该做好作战准备,多数流于形式不以为然。士会只好约束自己的军队备战。

古文观止秦楚之际读书笔记(迷路之麋鹿小战变大战)(6)

没想到楚军早有防备,魏錡和赵㫋吓得屁都凉了,赶紧往回跑。楚军全军出动,趁势掩杀,“车驰卒奔,乘晋军”。

一切偶然都是必然。

举棋不定的荀林父此时张惶无计,竟然下令渡河逃跑,“先济者有奖!”军队争相抢船渡河,上不去的扒着船帮,多有因此覆船的。船上人急得用刀乱砍,船舱里的手指头多得用手随便就能鞠起一捧。

是役,晋军大败,下军大夫荀首之子智罃为楚所获;楚国大夫连尹襄老被射杀,楚庄王的弟弟公子谷臣被俘。

古文观止秦楚之际读书笔记(迷路之麋鹿小战变大战)(7)

邲之战是晋楚争霸的一次重要战役,楚军完胜。郑国自然屈从于楚。随后,楚国又进击宋国,围困九个月,宋“易子而食,析骨以爨”,此时晋国已经无力救援。次年三月,力尽降楚。自此,宋、鲁、郑均屈服于楚国淫威,楚又与秦、齐通好,中原形势已经完全为楚国掌握,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已成不争。

晋国眼睁睁看着楚国做大,也就只好承认现实,九年以后,两国商量着交换“邲之战”战俘,引出《古文观止》楚归晋知罃一段“不怨”、“不德”、“不报”的对话。

古文观止秦楚之际读书笔记(迷路之麋鹿小战变大战)(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