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7日)是第6个全国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让我们一同欣赏镜头下大化村脱贫后的变化。

生态画卷5000多亩荒山披绿装(贫困村变身绿富美)(1)

位于汕尾市海丰县赤坑镇的大化村,背靠连绵羊牯山脉,距离海丰县城约45公里,是典型的“老、边、远”山村。该村下辖大化、尧厝、老厝场3个自然村,人口约4800人,常住人口约1000人,以种植水稻、番薯、辣椒等农作物为主,少数为种养户,经济产业单一、经济基础薄弱。

生态画卷5000多亩荒山披绿装(贫困村变身绿富美)(2)

为更好地促进大化村优质稻种植产业发展,该村对口帮扶单位南方电网广东汕尾供电局引进袁隆平杂交水稻种子。三年来,共免费发放水稻种子近5400斤,平均每亩增产500斤。

生态画卷5000多亩荒山披绿装(贫困村变身绿富美)(3)

而在大片绿色稻田的旁边是由扶贫工作队员开发的一块有机番茄试验田。由于番茄在大化村没有种植先例,担心冒然推广给村民带来风险,扶贫队员便自掏腰包租了两亩地试种。功夫不负有心人,仅春节期间,两亩番茄田的销售收入达1.3万多元,吸引众多村民前来学习种植技巧。

生态画卷5000多亩荒山披绿装(贫困村变身绿富美)(4)

生态画卷5000多亩荒山披绿装(贫困村变身绿富美)(5)

扶贫工作队创新打造“公司 村集体 农户”产业新模式,引进广东礼扬农业科技公司,通过建设腐竹产业基地,带动约20余户贫困户种植黄豆60余亩,提供近30个就业岗位,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

生态画卷5000多亩荒山披绿装(贫困村变身绿富美)(6)

生态画卷5000多亩荒山披绿装(贫困村变身绿富美)(7)

好山好水出好鹅。近日,大化村勤致合作社的首个小型养殖项目迎来收成,由合作社委托贫困户养殖的近200只狮头鹅陆续出栏销售,预计每月可为贫困户增收3500元。

生态画卷5000多亩荒山披绿装(贫困村变身绿富美)(8)

今年4月,扶贫干部和海丰赤坑供电所的运维人员照例到村里为村民提供用电检查服务。三年来,该村共新建、改造10千伏架空线路0.17千米,低压线路14.64千米,新建、改造变压器2台,总容量815千伏安,并将700多部老式电表更换为新型电子智能表,改变了以往电压不稳、线路凌乱的状况,实现美观、安全、稳定可靠的用电。

生态画卷5000多亩荒山披绿装(贫困村变身绿富美)(9)

扶贫必扶智。三年来,扶贫工作队着力加强教育扶贫,发动本局职工捐款为当地学生购置校服、捐赠电脑、建设“幸福厨房”、“光明书屋”等学校配套设施,定期开展对学校师生的慰问和教育交流活动。

生态画卷5000多亩荒山披绿装(贫困村变身绿富美)(10)

今年4月,“电靓新农村 艺术助学行”活动走进大化村,11名青年艺术家以灵巧之笔为该村献上一幅长达20米的壮阔山水画,为美丽乡村再添一道亮丽风景。

大化村的“绿富美”画卷也正在绘就:目前,该村已完成危房改造33户,43人适龄享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障做到全覆盖,实现103户341名贫困户全部脱贫。

【全媒体记者】陈欣欣 南小渭

【通讯员】刘思雨 杨秋莹

【作者】 陈欣欣;南小渭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